正文
每月初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是把脉中国经济的几大关键指标之一,毕竟在“投资+消费+出口”的传统三架马车模式下,该指标有以管窥豹之效。稍微关注该项指标的各位都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就是从去年以来,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是比较疲软的表现。如果身处贸易行业,或者接触沿海制造业行业的各位,就有更深刻的体会:订单都去哪儿了。
从数据上看,今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101.3亿美元,同比下降8.6%。其中出口8138.1亿美元,下降7.3%;进口5963.1亿美元,下降10.3%。
好了,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看下图:
这是今年5月按美元分国别统计的进出口同比变化表中截取的一部分(
海关总署网站数据
),大家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负增长,但有个数据特别扎眼,你没看错,就是第二行某个地区进口同比增长了146.8%!足足三位数的增长率!令人咋舌!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如果让我们把这张表的全貌贴出来,答案终于揭晓了,原来是香港!
如果我们登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网站,查阅
香港统计的出口量数据
,可以在下图中看到,香港4月整体出口量同比下降2.3%。我们进一步看分国别数据,香港统计处披露“
來自內地、台灣、日本及美國的進口貨量分別下跌4.8%、2.1%、1.2%及1.0%
。”这就奇怪了,香港出口到中国的货量下降了,而中国从香港的进口量却激增146.8%?
我们再用商务部的数据分析一下。商务部在《
2016年1-3月中国香港货物贸易及两地贸易概况
》中,写到“1-3月,香港与中国内地货物进出口额为1105.0亿美元,下降11.1%。其中,
香港对内地出口584.7亿美元,下降12.2%
,占香港出口总额的53.3%,下降3.1个百分点”。
行文至此,两地官方如此悬殊的贸易数据,实在是令人震惊。
熟悉贸易行业的人都知道,这年头,国内的贸易企业,如果不在香港开一个窗口公司,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通过关联的香港平台公司,进行转口贸易,搭配跨境人民币结算进行币种错配的套利,是常见的套利行为。金融学不过是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调配,合理的利用不同市场间的汇差和利差进行套利,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