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刚开篇,黑龙江卫视制作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诞生了,它没有华丽的包装、舞台,在北京红砖墙的图书馆里就形成了,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朗读。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朴素的节目,被很多大V推广,成为“爆款”。《见字如面》成为了开年首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价这档节目在简单与质朴中,展现出了沉静之美、历史之美。
信件是宝贵的资源,拥有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的张力。打开那些真实的中国故事,是我们对时代的一种回应。今天《见字如面》能够站在这里,不仅仅是由于它的魅力和文化表达,更是管理机构对中国文化界守望者的一份褒奖。原本属于电视节目的文化性和知识性回归,观众得以感受清流、享受文化的愉悦。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和北京的团队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公开出版、研究机构乃至个人收藏的信件中做了一次大扫描。我们希望节目中出现的每一封信,哪怕它来自于古代,当你听到想到的时候,不仅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
科学家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真情,对工作的求真精神。我们还找到了箫红写给抗战弟弟的信,他因为寻找不到弟弟,只能面对茫茫的抗战英雄们说:“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还有一封信是出自于清华四大导师的,这封信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知识分子的精神。
一档高价值的节目,它的价值核心体现在对当代人的启发上,更在于鼓舞和感染人心,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除了一人、一桌、一信,更为重要的是读信人,他们是节目的摆渡人,否则节目就会失去张力。
我们设计了短视频同步播放,形成热点话题;又同时在电视和网络播出,形成新一轮热潮,让这个成本不高的节目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这档节目体现了媒体人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守望,也是压抑了很久的文化类节目喷发的前奏。
☞高长力半即兴演讲,谈为什么一定要做好自主创新
☞董卿再谈《朗读者》创新经验丨附:超感人片花首发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重构传播的文化吸引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央电视台吴克宇:在价值引领中创新传播
☞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诗书中华》的传承、创新和启迪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轶敏:《马克思靠谱》是这样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