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广电总局批复! ·  6 天前  
求是网  ·  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  1 周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胡涯蛟云南青花茶具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晶:《见字如面》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应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19 23:58

正文

编者按

6月13日,2017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举行。


中央电视台制作人、主持人董卿,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晶,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轶敏,上海唯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晖,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SMG总裁王建军先后做了关于文化传承和自主创新的演讲。


《广电时评》从6月14日起,陆续发布嘉宾的发言,供影视同行学习、借鉴。


本日推送第七篇——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晶谈《见字如面》制作幕后。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删节。


以下为杨晶发言精要:


2017年刚开篇,黑龙江卫视制作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诞生了,它没有华丽的包装、舞台,在北京红砖墙的图书馆里就形成了,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朗读。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朴素的节目,被很多大V推广,成为“爆款”。《见字如面》成为了开年首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价这档节目在简单与质朴中,展现出了沉静之美、历史之美。


信件是宝贵的资源,拥有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的张力。打开那些真实的中国故事,是我们对时代的一种回应。今天《见字如面》能够站在这里,不仅仅是由于它的魅力和文化表达,更是管理机构对中国文化界守望者的一份褒奖。原本属于电视节目的文化性和知识性回归,观众得以感受清流、享受文化的愉悦。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和北京的团队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公开出版、研究机构乃至个人收藏的信件中做了一次大扫描。我们希望节目中出现的每一封信,哪怕它来自于古代,当你听到想到的时候,不仅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


科学家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真情,对工作的求真精神。我们还找到了箫红写给抗战弟弟的信,他因为寻找不到弟弟,只能面对茫茫的抗战英雄们说:“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还有一封信是出自于清华四大导师的,这封信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知识分子的精神。


一档高价值的节目,它的价值核心体现在对当代人的启发上,更在于鼓舞和感染人心,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除了一人、一桌、一信,更为重要的是读信人,他们是节目的摆渡人,否则节目就会失去张力。


我们设计了短视频同步播放,形成热点话题;又同时在电视和网络播出,形成新一轮热潮,让这个成本不高的节目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这档节目体现了媒体人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守望,也是压抑了很久的文化类节目喷发的前奏。


更多精彩内容


☞高长力半即兴演讲,谈为什么一定要做好自主创新

董卿再谈《朗读者》创新经验丨附:超感人片花首发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重构传播的文化吸引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央电视台吴克宇:在价值引领中创新传播

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诗书中华》的传承、创新和启迪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轶敏:《马克思靠谱》是这样成功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