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Business丨Tax breaks ... ·  19 小时前  
求是网  ·  东北重振雄风再出发 ·  昨天  
CHINADAILY  ·  Top News丨Private ...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从“两条鱼循环”看消费增长新空间 | 评论员观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公积金“扩容升级”,减轻购房负担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6 22:27

正文

让住房公积金的红利惠及更多的群体,也为房地产市场释放更多的托底效应。
▲资料图:市民使用住房公积金办理自助一体机办理业务 。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的措施。据央视新闻报道,不少城市都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支持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政策优化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贷款利率,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可以有效降低购房负担。但公积金贷款额度一般相对有限,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缴纳公积金。
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地方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延长贷款时间,并将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群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实际上就是要让住房公积金的红利惠及更多的群体,也为房地产市场释放更多的托底效应。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前,从优化限购措施到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再到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降低交易税费等,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已明显优化。在此基础上,一些城市今年来又继续推动公积金政策“扩容升级”,这体现的正是政策的持续加力。
就现实来看,公积金政策之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确是有潜力可挖。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偏低,出现了大量资金闲置的情况。尽管近些年,随着公积金使用限制的放松,这一状况已有显著改变。但不少地方公积金的住房贷款率依然只有六到七成左右,仍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这种情况下,通过政策调整,更好方便个人使用公积金并提升使用公积金的“获得感”,一方面有利于公积金红利的最大化释放,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能与其他政策形成更大的合力,为房地产市场回暖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要看到的是,用好公积金的“杠杆”作用,还不止单纯是服务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如2022年,多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据此,一些地方专门上调多子女家庭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是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际行动。
此外,对公积金政策的“扩容升级”,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租房率相对较高的北京,目前就试点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也即公积金中心根据缴存人的授权和申请,按月将缴存人可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从其公积金账户直接划转至试点住房出租机构账户,用于支付房租的提取方式。这样一来便大大降低了一些租户的房租缴纳压力。
同时,一些地方明确支持省内购房异地可以提取,甚至允许父母或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购房贷款,这不仅将大大提升公积金的使用灵活性和效率,利好房地产市场,还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区域一体化发展。
因地制宜推动公积金政策持续优化,为最大化用活用好公积金创造更便利的条件,一头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头也是夯实民生保障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春节前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也围绕房地产市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各地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地做好公积金“扩容升级”这篇大文章,让其政策红利应释尽释。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袜子印上狗牵女性图,莫把低俗当创意 | 新京报快评
“上午开大会,下午看哪吒”,人民会堂打开双赢模式 | 新京报快评
写“董事长讲话心得”超字罚款,何其霸道的企业文化 | 新京报快评
手机彩铃成招聘广告,运营商突破行为边界 | 新京报快评
百色教师被举报性侵事件,以司法厘清罪与罚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 当天 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 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 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 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