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认为是医美市场迅猛发展的一年,诸如“护肤的尽头是医美”的讨论,也在社交平台颇为流传。
近日,欧莱雅集团与国内知名医疗美容机构颜术医美达成深度合作,意在为旗下修丽可品牌打造前瞻性的“整全护肤”实践试验场。欧莱雅集团此举也被视作入局医美赛道的信号,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青眼注意到,今年来,不只是欧莱雅集团,资生堂、巨子生物、贝泰妮等国内外头部美妆企业,均在纷纷加码医美赛道,并从产品、渠道等方面各自发力。这是为什么?它们对医美赛道的投入有何共性和差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2678亿元,到2024年有望达到3185亿元,可见,医美、轻医美市场方兴未艾。今年以来,青眼发现不少企业/品牌加码医美赛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代表性事件则是欧莱雅集团与颜术医美达成深度合作,进一步为欧莱雅集团旗下修丽可品牌提供研发尖端科技创新。
据颜术医美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开展的医美项目为激光光电项目、注射项目等,同时其部分诊所具备美容外科资质,可开展微创医美手术。目前已在全国4个城市建立了7个美容连锁机构。
▍
截自颜术医美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颜术医美与修丽可的合作早有渊源。早在2022年,双方已开展“整全护肤”巅峰计划,颜术医美通过特定医美项目对修丽可产品做部分整合,在整个医美项目治疗期全方位修护皮肤。
实际上,欧莱雅集团加码医美赛道并非行业首例。青眼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至少有14家美妆企业/品牌入局或加码医美/轻医美赛道。
就海外企业/品牌来看,今年6月,曼秀雷敦推出首款医用修复贴系列,包括一款“医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复贴”以及一款“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前者主打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成分,宣称可在有创医美项目后使用,后者主打皮肤屏障修护。
此外,全球专业皮肤健康公司高德美Galderma公司旗下的"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Sculptra®塑妍萃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美国护肤品牌倩碧推出新品“倩碧CX二类医疗器械”及最新皮肤学研究成果“医美术后色素管理策略”;日本美妆集团POLA建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发展医美业务。
从国货企业/品牌来看,就在12月初,“中国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项目,符合优先审批条件,相关部门给予优先审批待遇,意味着该企业对于医美赛道的研究再下一城。
而近期刚更名的“丸美生物”,同样在重组胶原赛道进行了一系列布局。根据目前规划,丸美生物将在2026年推出包括医美重组胶原蛋白水光针在内的三类医疗器械,2028年将推出进阶版的填充用重组胶原蛋白。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产功效护肤品牌至本在上海低调开设医疗美容机构“澄穆医疗美容诊所”,据了解,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中,涵盖了超光子、超皮秒、超玛吉等热门光电仪器类项目和薇旖美、嗨体、润致娃娃针等注射类项目。此外,有网友表示,澄穆医疗美容诊所有推出医美专属线产品。
此外,日前,上美股份正式宣布成立“韩束转化医学基金”,据悉,该基金将重点关注皮肤相关领域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致力于为医院皮肤科、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提供实打实的资金支持。
可以看到,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医美行业正吸引国内外美妆企业/品牌加速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不断增强竞争力,为行业带来新发展动力。
美妆企业/品牌会扎堆入局医美赛道并非一蹴而就,这一普遍现象背后实则早已有迹可循。
首先,械字号护肤品已成为头部
企业/品牌
寻找市场发力点的新方向。
在“妆字号”赛道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已有大量国内外头部美妆
企业/品牌
推出“械字号”产品,其中,医用辅料又成为了主要竞争品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6年,中国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185亿元,其中,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3.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将高达30%。
青眼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不少国货
企业/品牌
推出了“械字号”系列新品。据了解,夸迪在今年9月推出了首款医用敷料类产品,主打医用透明质酸的“绿十字”与“蓝十字”系列,和主打医用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红十字”系列;今年10月,润百颜也推出了“械字号”白纱布医用创面敷料,其经典“白纱布”家族再添一员。
其次,医研共创正逐渐成为
企业/品牌
入局医美的必经之路。
贝泰妮集团副总裁王飞飞曾公开表示,“产学研医是一个持续的、一直要做的事情。医生对皮肤科学的理解及消费者痛点问题理解非常深刻,能结合皮肤生理病理学,从机理靶点方面,指导活性物方案的设计,这时候产品的落地就会比较有的放矢”
。
典型如,绽妍生物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为产品提供科研支持;福瑞达旗下医学美容品牌珂谧KeyC,自成立以来坚持“医研共创、妆药同源、美学”三合一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制药的标准来研发生产医疗器械;巨子生物连续13年参加CDA医师年会,将深度皮肤医学融入打造产品的实践中;敷尔佳则与“哈三联”颇有渊源,就算得上“医研共创”模式的一个品牌典范。
如果说此前医研共创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领域,现如今该理念正不断演进成为美妆体系的一部分。
渠道布局上,除了与专业医美机构展开合作,部分企业/品牌已开设医美诊所。
典型如,
至本在上海开设医疗美容机构“澄穆医疗美容诊所”;又如去年2月,城野医生在北京朝阳区开设了首家医疗美容诊所。据了解,该美容诊所搭建了“日常护肤+深度SPA+医美需求”三个需求维度相结合的“整全护理”体系,将功效护肤与医美赛道结合。
▍
澄穆医疗美容诊所 图源小红书
可见,医美市场的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品牌正通过开设诊所拓展业务,结合先进技术与专属产品,将护肤与医美服务有机融合,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那么,众多美妆企业/品牌入局的医美赛道,当下风往哪吹?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今年提及越来越多的字眼是“XVII型胶原蛋白”。
可以说,这一成分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研究的对象。典型如,远想生物发布的伊肤泉胶原小17针对抗衰;锦波生物重组XVII型人源化胶原为二类医疗器械和功能护肤品。
与此同时,巨子生物获得独家专利——“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拟进一步加码多型别胶原蛋白研究布局;珀莱雅在旗下源力精华3.0中添加了涉及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穿心莲内酯的抗皮肤衰老用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