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平(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盈利点和盈利的商业模式。
回顾中国农业园区20年来的历程,大多数至今仍旧依靠国家补助。
成功的农业园区要做好市场定位,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形成支撑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找准赢利点,才能区别于传统农业。
内涵: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维持农业基本食物供应功能的主要作物。成都市
结合当地优质粮油、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启动粮经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重点通过对现有特色产业基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提升建设
,逐步建成10个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的粮经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典型案例——崇州市:
以崇州市10万亩粮经产业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为例。该基地通过统筹规划、资金、建设项目和农民主体的作用,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通过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提升完善“农业共营制”,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综合示范行动,集成推广稻田立体种养(鱼蟹虾鸭)等农业技术,打造设施农业、智能农业,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打造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等,培养农民持续增收新业态
主要做法:
(1)通过创新组织形式,规范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连接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
(2)通过搭建培养平台、管理平台,发展平台和扶持平台,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推进农村种田专业化;
(3)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品牌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农业“谁来服务”问题,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
(4)实现了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取得成效:
第一,10万亩综合示范基地已经初步形成粮油产区变稻香花海景区、乡村田园变生态湿地公园,传统农业变创意休闲农业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2014年,基地农民人均收入14760元,比上年增长18.2%,比崇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高出5.8个百分点;
第二,2014年,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平均亩产570公斤,比农户入社前水稻平均每亩高出64公斤,提高了12.6%。截止2014年末,崇州市已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413人,其中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CEO)1588人。崇州市某职业经理人,管理土地735亩,2014年佣金和超产奖励收入达12万余元。
内涵:
结合当地浓厚的休闲娱乐氛围,充分利用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规划并融合乡村产业及沿途自然风光的空间相连、时间相接休闲观光带,以乡村旅游连片带动产村融合发展。
典型案例——成都市“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
示范带全长72公里,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沿线涉及6个县市22个乡镇,区域内共启动实施项目343个,计划总投资196.1亿元,2014年启动项目217个,其中总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52个,已建新农村综合体62个,打造“成新蒲”成为四季有景、四季可游、文化多元的全国统筹城乡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连片示范建设。
取得成效:
2014年“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促进沿途粮经产业土地规模经营率达52.8%,粮食总产255万吨、蔬菜(食用菌)总产530万吨、肉类总产52万吨、水果总产125万吨,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内的丹丹调味品豆瓣晾晒区
内涵:
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发展展现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倒逼周边种植业发展,并以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为主题,开展美食文化体验休闲特色旅游,融合农业三次产业,形成园区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典型案例 -成都市郫县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
郫县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周边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资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打造了全国唯一一个以地方菜系命名融合联动农业种植、加工和旅游的产业园区。
取得成效:
截止2014年底,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03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30家,税收上千万企业5家,培育上市企业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10家企业产品纳入2014年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目录。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200个,在周边已经建成8大特色基地,县内建设蔬菜原料辅料配套种植基地11万亩,并带动县外建设原辅料种植基地25万亩。
内涵:
以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吸引游客参,观丰富景区内涵,改善环境质量,壮大品牌效应,全面提档升级,带动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
典型案例——成都市友爱镇农科村:
农科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吸引市民前来参与“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等农家活动为主体为“农家乐”旅游。
取得成效:
种植业方面,2015年底,农科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包括庭院),花卉品种以金弹子、银杏、桂花、海棠、榕树为主,桩头、盆景、造型等各具特色,各种高档次木本、草本花卉随处可见,可承接规模较大的绿化工程,已成为成都市花卉供应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和东南亚地区。旅游业方面,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40余户,接待游客154.29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6159余万元,带动花卉苗木收入4200余万元,全村收入2.8万余元,核心区人均收入5万余元,同时农科村荣获农业部“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四川省唯一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从事农家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户目前已达180余户(包括外来投资者)。
来源:根据报告“现代农业园区盈利模式研究”整理
重要通知:特色小镇 休闲农业 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咨询服务机构、
【
开课地点
】
北京 农广大厦
【开课时间】
2
019年6月28—30日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小
镇
、
田
园综合体相关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立项辅导、
融资申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
课程特点
】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身说法
精讲细研
【
咨询热线
】
16601291889 微信同号
一、
最新政策解读
1、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
2、康养、森林康养
3、农业一、二、三融合示范区
4、美丽乡村、民宿
5、大棚房 、限墅令
二、
拿地
1、产业勾地攻略 项目选址技巧
2、低成本获取建设用地指标
3、如何判断不同土地类型配比最合理、规避“雷区”?
4、和村集体签土地协议种类与注意事项
5、集体建设用地如何高效利用
三、定位策划规划
1、项目如何找魂、根据目标客群项目精准定位?
2、对标国家政策,精准立项
3、项目顶层设计与产业规划
4、运营前置构建盈利模型
四、立项申报
1、厘清申报归口 精准对标
2、申报材料组织与编写技巧
3、与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 谈判技巧
4、逐级申报 掌控申报节点 先谋后动
五、
融资
1、8大融资模式(政策性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政府引导基金
发债 资产证券化 PPP 股权融资 信托)
2、项目融资渠道种类的选择与注意项
3、如何引入央企、国企做信任背书
4、资金方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六、
运营(招商)
1、四季 全时 业态布局与招商
2、运营团队的搭建与管理
3、引入外部团队 托管运营注意事项
4、线上线下营销策略
七、品牌
输出
1、标杆项目模式梳理与输出
2、品牌引入的合作模式选择
3、品牌的塑造方式方法
4、网红项目的打造与运营推广
第一部分
1、2019 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发展方向
2、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要点
3、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规则
4、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与特色小镇异同点
5、农旅、民宿类项目常规误区
第二部分
1、住建部颁发‘
限墅令
’ 房企如何应对
2、大棚房最新解读及应对策略
核心主旨
1、项目如何和政策高度匹配落位
2、锁定客户群体 精准产业定位 为项目找“
魂
”
3、项目顶层规划与项目公司架构设计
4、选址设计服务公司的考量标准
核心主旨
1、通过产业勾地 项目选址如何掌握主动权
2、土地类型最佳配比及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
3、与村集体签约拿地技巧及宅基地科学利用
4、项目选址如何躲避雷区
核心主旨
1、
如何拿到国开、农发等政策性资金
2、
如何进行项目融资
3、
如何与央企、国企进行合作
4、
资金方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核心主旨
1、
项目如何进行产业招商?
2、
如何培养运营人才和搭建运营团队
3、
如何做好四季、假日、白天、晚上运营
4、
如何打造IP 制作爆品
核心主旨
1、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求生之道
2、袁家村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
3、品牌输出与合作
课程安排
时间
|
主讲嘉宾
|
课程主题
|
06月
28
日 《政策为导,策划先行》
|
09:00—12:00
|
宋洪远
农业农村部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深度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及
农业补贴政策》
|
午间用餐及休息
|
14:00—18:30
|
岳凤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