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绍斐
一键关注老中医,一针根治直男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百度,出局!根据The ... ·  昨天  
界面新闻  ·  娃哈哈集团要转让“娃哈哈”商标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现货黄金站上2900美元/盎司,续创历史新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绍斐

从癌症到死亡,隔着一只“狗医生”|真实故事

杜绍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12-14 23:57

正文




一切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恐怖。

昏迷了四天之后,那个血癌末期的年轻人突然恢复了部分知觉,脸上干裂的皮肤仿佛都湿润了,身体也暖起来。原来那条叫奇奇的金毛犬已经来了,正趴在他的床边,喘着气,安静地看他。他缓缓抬起眼皮,整整四个日夜沉积下来的黑影渐渐褪去,眼前是奇奇金黄的毛色,像光一样。

也许挨过那些冗长的日夜,他最终等待的,就是这一刻吧。他肯定还牢牢记得上次奇奇离开病房的日子是12月3号,还记得自己把额头贴在奇奇脸上,重复每次分别时都会对它说的那句:

「下次我还会见到你的。」最近一次,他随后又补充道:

「我会到门口去接你。」

母亲听了,悄悄躲进洗手间哭泣。那时的他已经站不起来了,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进行。他的一生不到三十,不过却算得上有意义。当初医生「判决」说大概也就六个月,他居然撑了五年,把余生拉长了近十倍。这在众人眼里,简直创造了「奇迹」。

而这个奇迹,在一定程度上,跟那只扮演「狗医生」角色的金毛犬奇奇很有关系。

他的生命仿佛在每一回「下次再见到你」的期望中延续下来。哪怕当他思维清醒地意识到生命正在加速出走,但十倍余生的奇迹都创造了,再做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梦,拿出最后的勇气「去门口接你」,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他一直在尽力。

昏迷的时候,他斑驳的思维里,大概是有奇奇又一次到来的影子的吧。

现在,他等到了。

「还有什么话,赶紧说吧。听说人最后丧失的是听力。」一旁的病友提醒道。

母亲早已做过了无数遍心理准备,而此刻,她只是慌张而机械地重复着:

「别怕,孩子,别怕…」

奇奇趴在一旁一动不动,喉咙里发着低沉的哼鸣声。

他的手指嵌在这只金毛犬厚厚的长毛里,仿佛湿润的水草从指尖爬来,缠绕着他,让他飘起来,从那具衰竭而局促,温度渐逝的躯体里飘起来…

母亲扭过头抱住奇奇失声痛哭。奇奇被箍得紧紧的,喘不过气,但它依旧一声不吭,甚至没有像平常一样,感到不适时转过头盯着旁人求助。此刻,它只是体贴地团在一个失独母亲的怀里一动不动,仿佛能嗅到空气中的悲伤。



奇奇曾是一条流浪犬。

六年前的一天,它坐在云南边境的一条无名公路中央,随着一声尖利的急刹,一辆越野SUV在它面前停下来。它不跑。十几秒后,它依然不跑。车门开了,一群人挨个跳下来朝它走去。它丝毫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他们跟它打招呼,并且一眼就判定它是一条两岁左右的流浪狗,而且这条狗的命运即将被改变。

原来,这一车人全是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刚刚才跟边境的十几家村民谈妥,买下村民们专门饲养来抽取胆汁的黑熊。第二天,他们就可以带着专业兽医和运输车再来,把那些肝胆长期暴露在体外插管的黑熊解救出来。当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唱起了歌,眼前突然出现了这只无家可归的金毛寻回犬。

他们决定把它带走,并给它取名叫「奇奇」。

负责黑熊谈判的海洋一路把奇奇抱在腿上。进入旅馆时,小心地把它藏进大衣里。几分钟之后,服务员上来敲门:

「你们是不是带了一只狗进来?」

糟糕,被发现了!海洋连声道歉。但话音未落,服务员居然递进来一个狗窝!

海洋感概,这是第一次,一只动物能获得如此待遇,而这件事偏偏发生在黑熊取胆状况最为严峻的地方。

奇奇睡进温暖的小窝,度过了一个安宁的夜晚。

第二天清早,海洋带它下楼买了包子和牛奶。没想到吃饱喝足后,奇奇居然毫无留恋地转身跑了!

海洋一边追一边看着它越来越小的身影,心想:

「也许它自由惯了,留不住吧。」

耽误不得,海洋回到团队,带着兽医和运输车,赶赴黑熊解救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一对从吉林延边搬去云南居住的老夫妇家里,有两头黑熊。它们体型很大,锁在笼子里无法动弹。笼子的铁栏杆嵌进它们的皮肉,形成了固定的伤口。工作人员不得不小心翼翼把栏杆一根一根锯断。老太太感叹:

「我们把它们带过来的时候,还是刚从森林里抓来的两只小熊崽呢,现在连笼子都出不来了…」

站在一旁的海洋听了,心里五味杂陈。在人类环境中,动物的自由是危险的,至少是有代价的。对于之前生活在森林里的小熊崽是如此,对于如今已经长大的它们,依然如此。虽然获得了解救,但长期的伤害和虐待之后,它们已永远无法回到自然,顶多不过是在食物和卫生条件有些保障的人工照料下,获得一种赎偿。

离开了笼子,并不意味着自由。

海洋想起早上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奇奇。他下定决心要把它找回来。他担心它像很多流浪狗一样,被窃狗团伙灭杀。

窃狗犯罪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当越来越商业包装化的玉林狗肉节到来的时候,窃杀变得更加猖獗。大规模饲养犬只以作食用的难度太大,市场需求却极增。于是窃杀,便成了一种无本万利的生意。

有的狗前一秒还在街边活蹦乱跳地奔跑,下一秒就被开面包车的窃狗团伙用铁丝套走。多数时候,它们日夜相伴的主人不过是跟在车屁股后面快跑几步,干喊几声「干什么!停下!停下…」,就自己停下了他们追赶的脚步。曾经有一位较真的主人,一直穷追不舍,在被面包车拖行百米之后,终被窃狗团伙合力捅死。

这些流浪狗的下场,除了出现在餐桌上,还被一些为了吸引关注而不择手段的人抓去虐待,然后拍成视频放在网上。他们花样百出:连续捅刀子,切除声带,用滚水浇,用铁棒击碎骨头…

海洋突然脊柱发冷。他当即从手机里翻出昨天在马路中央碰见奇奇时给它拍的照片,拨通云南当地一位朋友的电话,请他帮忙找回照片上的狗。

傍晚时分,海洋回到旅馆,奇奇远远地摇着尾巴朝他奔来。他的朋友发动了当地所能联系到的23辆摩的,找到了它。



为了把奇奇带回自己工作和居住的成都,海洋退掉机票,改乘火车。

过安检的时候,为避免生出事端,海洋把奇奇放进行李袋里。这只又瘦又小的金毛犬好像明白自己的处境一样,一路配合,不动弹,不叫唤。它在海洋的腿上安静地睡了一夜。

天亮以后,海洋发现奇奇的皮肤已经出现好几处溃烂。他的裤子上甚至爬满了它身上钻出来的寄生虫!但这些不适,奇奇丝毫没有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表露出来。一切烦躁不安与坏脾气,都无迹可寻。海洋心酸不已。

回到成都,兽医说无需治疗,只需要给奇奇干净的食物和水,假以时日,它就会好起来。果然,奇奇一天天地变得健康。

那时候,海洋所在的动物保护协会正在筹划一个叫「狗医生」的新项目。这个项目的本质是「动物疗法」,希望通过动物,特别是猫狗身上的温情和依赖感,帮助那些绝望中的重症病人缓解精神恐惧和痛苦。据说一战时,那些养马的伤兵比起普通伤兵来说恢复得更快。这也许就是得益于人与动物之间建立起来的互动和情感,激发了内心积极的状态,潜移默化地缓解着肉体痛苦和精神负担。

主意是好主意,但问题是,到什么地方去开展这种「动物疗法」呢?家家医院都人满为患,病房管理严格,怎么可能允许动物进入,还与病人产生互动呢?消毒怎么办?安全怎么办?噪音怎么办?动物行为失控怎么办?…

「狗医生」项目找不到用武之地,停滞不前。

一天,海洋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无意中从垫在座位上的废报纸一角,看见一家私立临终关怀服务中心的广告。他灵机一动,「狗医生」项目,是否能借此打开局面呢?他马上联系了中心负责人——一位从英国剑桥大学海归的医学博士。这位负责人对动物疗法有所了解,并且愿意支持「狗医生」项目!

海洋大喜过望,决定先用奇奇试水,因为它够友善,够懂事,够温和,而这些特质,都是由他亲自验证过的。



这个临终关怀服务中心的病房,是一个60平米左右的大开间,里面住着20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们放弃一切放疗化疗,压胸急救,插管等干扰性治疗,想让生命的最后阶段仅以减少痛苦为目标。他们用的药物基本是镇静剂,止痛剂和麻醉剂。

虽然经过院长的事先介绍,当海洋第一次带着奇奇出现在病房里时,四、五个意识清醒的病人不约而同地对他们大嚷:

「别过来,别过来!快出去!出去!…」

甚至有人随手拿起床边的物品砸向奇奇。这只金毛犬原地躲闪着,一声不吭,就像它出现在云南边境的马路中央时一样,只是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掷它的人。渐渐的,有人愿意摸它了。它配合地与人握手,蹭脸,摇尾巴…有人愿意抱它了。有时掌握不好力度,抱得紧紧的,让它呼吸困难,它却从不反抗,只是扭过脸看着海洋,一副向主人求助的样子。

海洋每周带它来一次,风雨无阻。不到两个月,这个病房发生了变化。

每一个病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这只叫奇奇的金毛犬出现以前,病房里暗如死灰的样子:这里没有声音,连呻吟和叹息都被止痛药和镇静剂驱散了;这里没有阳光,躺在床上的人一个个眼窝深陷,黑洞洞的。大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选择呆在床上。只有一个被他们叫做「6床」的中年妇女,成天不停息地四处走动。她脑内的肿瘤已经压迫了神经,损伤了意识和智力。她从早到晚都在寻找从没来看望过自己的丈夫:

「你们看见我家老张了吗?他说今天要来看我的,是不是来过了?跟我错过了?」

「什么时候来过?他不可能来的,你别指望了,安安心心的,比什么都强。」

「你女儿周末就会来看你的呀,你天天找老张干嘛?别说你是离婚的,连我这个还没离的,老婆都不来。好歹你还有个女儿过问,我女儿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可能死了吧。人走到这步,什么都别指望,谁也靠不住…」靠墙那床全身瘫痪,只能靠杜冷丁续命的男人自言自语地说。

「老张已经来过了,你别再问我了!」有人不耐烦。

「在外面,他就在外面,你出去找出去找。」有人更不耐烦。


6床朝走廊尽头走去,来来回回,里里外外地找人,找老张,找人问她的老张。这是这个临终病房每天都会上演的故事。

直到奇奇出现的几周后,6床再也不找老张了,她开始找奇奇。其它人也不盯着6床了,他们开始下床走动,重新试着抚摸,拥抱和微笑。他们再也没有引导6床去外面找过老张。他们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她,在她意识不清时拥抱她,给她说笑话…直到最终她在他们的围绕和注视下离开这个她不再认识的世界。



病房里的病人不可避免地一个接一个离开。每隔几个月,二十个床位中的大多数就会被更替。但即便如此,即便处于生命的末端,人也渴望不被剥离的尊严和价值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