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玩收藏
中华收藏网以“互联网+艺术品+金融+拍卖”创新模式, 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拍卖、鉴定评估、书画定制、网上开店、网上展览、手机版鉴宝、软闻发布、行家交流等线上下合作共赢平台。欢迎您,尽在“玩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铁矿石(上) ·  昨天  
BCG波士顿咨询  ·  代币化基金:资产管理行业的第三次革命 ·  昨天  
汇易咨询  ·  JCI:马棕油1月以来累计涨10%,受益于库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玩收藏

满满干货,老师傅带你掌握古玩这门社会语言!

玩收藏  · 公众号  ·  · 2019-12-16 16:00

正文

古玩,旧称“古董”“骨董”“谷董”,乾隆以降通称“古玩”。1953年,鉴于《周书·旅獒》“玩人表德,玩物丧志”之说,后正式改称“古玩”为“文物”。后因“文物”又分为“古代文物”与“革命文物”二种,近人复见启用“古玩”字样。古玩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品类大致包括瓷器、铜器、玉石、书画、陶器、银器、漆器、雕刻、象牙、钱币、珐琅、首饰以及杂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玩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古代士大夫对古董的收藏和赏玩,应该说早已有之。宋代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说明当时古玩已经进入市场,时人已经能够因经营骨董买卖而巨富。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市中的古玩市场越发兴盛,为玩赏者提供了方便。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玩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的缩影。


古玩藏玩之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依然不衰,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改革开放以来,古玩行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各种古玩商场、古玩市场、古玩城纷纷设立,随着民间收藏风气日盛,古玩业隐语行话也越来越丰富,一方面沿用了我国传统行业语,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新的行业语。


隐语行话,又称“秘密语”“隐语”“行话”,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出于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的话语,是以遁辞隐意或谲譬指事为特征的封闭性、半封闭性符号体系,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现象。古玩业隐语行话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对它的深入研究,能为社会语言学、方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古玩业隐语行话的属性


古玩业隐语行话是古玩行业内部群体口头交流使用的一种封闭性语言,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口头性


古玩业隐语行话主要是在古玩行业人员之间以及古玩行业经营者与购买者之间使用,仅仅用于口头上的表达,口语性较强,而非像其他行业语述诸于文字或非言语方式。为了表义清晰,用词往往生动形象,常用比喻和比拟的方式构词。


(二)秘密性


古玩业隐语行话是古玩行业内部为了隐蔽自己,保守全体的秘密,为避讳禁忌而创造使用的一种秘密语,秘密性是行业隐语的根本属性。这种秘密性主要体现在:隐语的使用者创制古董行业隐语的目的就是不想为行业以外的人所知晓;从词语构成角度来看,往往采用比喻、借代。双关等构词方式,行业以外的人从字面意义上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从使用的场所来看,行业隐语往往发生在古董行业经营场所,如“窜货场”“古董铺”“古玩市场”等地,一般不在公开场合使用。


(三)封闭性


古玩行业语没有特定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其自身是民族共同语的一种社会变体,因使用的主体有限,所以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这种社会变体主要采用词语替代式隐语,以特定的词语代替通语中的相应词语,掺杂于话语之中,以隐蔽其本义,避免众人知晓,从而在特定群体中传达特定信息。古玩行业采用的词语替代式隐语是汉语隐语行话中最常见、最基本,而且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其他如谣诀式、文字符号式等还未在古玩行业语中见到。


(四)传承性


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器物之雅好,早在宋代就出现专门买卖古董的商市。古玩行业的兴盛也必然带来行业语的大量应用。由于其使用范围和使用者的相对固定,所以表现出一定的传承性。


(五)地域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共同语在不同的地域就存在着不同的变体。民国时期,中国的古玩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由于上海使用吴语,所以在上海古玩行里就出现了一些上海本地特有的词汇。如“掮做”,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有时亦简称一个“掮”字。广东属于粤语区,称古董真品为“坚野”,假货为“流野”。


(六)时代性


隐语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社会发展变化了,隐语便随之消失。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玩行业语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一批反映时代特征的行业语应运而生。如“埋地雷”,古玩商人和不法农民勾结,故意引购买者去农村购买,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另外,一批符合于特定时代的古董词汇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北京老古玩行用“拉纤”的方式来进行隐蔽的交易,佣金一般是“成三破二”,即买方出3%的佣钱,卖方出2%的佣钱。随着最新的拍卖形式走红,“拉纤”这个名词也渐渐从古董行业语中消逝。


古玩业隐语行话的内容


古玩涵盖的品类众多,各个具体小类的行业语又略有差别。我们主要从古玩的制作用语、经营用语、作伪用语、鉴定用语来加以分析。


(一)古玩制作用语


1、工手:匠人制作工艺品的功夫,谓之“工手”,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


2、掉五门:这是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如此精细的家具,便可称之“掉五门”。



(二)古玩经营用语


1、收购方式


(1)在城市街头巷尾收购。内战时期,南京称街头巷尾收古董人为“挑高箩”,即肩挑两只有半人高竹箩的收旧货人,如同北京清末明初“打鼓”的一般,既收铜器、瓷器、古玩,也收家具、日用品。这些人除了在南京收购古董外,还在芜湖、合肥、扬州等地收购古玩,再贩运至南京,转手卖给夫子庙古玩店铺盈利。这种人在上海则称为“抱筒子”,指行商抱着筒子走街串巷吊嗓子收购古玩、细软,源于上海道情戏中抱着筒子的表演。或称之为“挑天平”,即这类人肩挑两头箩筐形似天平。


(2)在农村收购。有些人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收到东西之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


2、经营场所


(1)窜货场:指古玩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行内古玩交易场所。行内人议价习惯用“袖内拉手”方式讨价还价,有利保持机密。民国后期发展为“古物商场”“古玩市场”。


(2)挂货铺:挂货铺行业隶属古玩业,但较之正规古玩店更加大众化。挂货铺,进出货均在店内公开交易,因价格较低,多为初入收藏的爱好者所光顾。挂货铺只有北京有这种买卖,其他城市没有,其经营范围介于古玩铺和旧货店之间


3、交易方式


(1)搂货:指古玩行商户可以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无论古玩价值高低,凡同行认识的人拿走,只要立一字据即可。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认账、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2)搬砖头:自己不花本钱,拿着他人的古玩器物作交易。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


4、交易行为


(1)砸浆:古玩铺徒弟、伙计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或价钱过高的货,掌柜可请公会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话称之为“砸浆”,即交易失败。


(2)抄后路:古董生意一般会有人从中介绍,但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为免除中介费而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如此称为“抄后路”。或有称之为“偷冷饭”。


(三)古玩作伪用语


1、揭二层:古画的作伪用语。年代不久的宣纸本画因原托纸用浆稀薄,日久潮湿而脱落,揭下下面一层,上带有画面渗透下来的墨迹或景色,与原本差不多,作伪者再按照上一层的真迹加以润饰,盖上印章,装裱成品。


2、后加彩: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如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以达到使其升值、作伪盈利的目的。


(四)古玩鉴定用语


1、品相:品质与外相的意义,泛指收藏品的外观工艺和内在质量的优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代的器物。如称: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涂等。品相是构成古玩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2、妖气: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作旧时残留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




古玩业隐语行话的结构:(一)比喻式构词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他事物来指称本事物。为了保守行业内部的秘密,人们往往选用日常熟悉的事物形象来作喻体去指称所要表达的事物。比喻式构词在古董行业语中占有很大比重。


1、宝鸭,即香炉。古时香炉被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常见者有鸭、鸟、兔、龟形。其中以鸭子的形状尤多,称“宝鸭”。唐代孙鲂《夜坐》诗有云:“划多灰杂苍虬迹,坐久烟消宝鸭香。”宋代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这里的“宝鸭”均指香炉。


2、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将有钱的客人比喻成猪。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社会,汉民族几乎家家户户饲养猪,猪成了家庭财富的象征,故旧时江湖市井称有钱人为“肥猪”。“杀猪”就是“宰客”在古董行业语的别称。



(二)借代式构词


借代式构词是用和事物本身有关的特征来构造新词,并用这种特征来指称该事物的一种构词方式。这种构词方式以名词为主,动词很少,形容词未见。


1、借事物外形特征借代事物


双圆:指古代铜镜。用外形借代本体。古代铜镜一般以圆形为主,从外形上看是两个圆形,故而称之为“双圆”。


2、借所容之物代表容器


聚妩膏:蚬膏指蝾螈或蜥蜴一类动物的油脂,旧时用以点灯。这里是借容器所盛之物代表容器。《切口·商铺·古董业》:“聚蚖膏,灯也。”北周庾信《灯赋》中亦有:“秀华掩映,蚖膏照灼。”


3、以事物的颜色代指事物


中国的“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墨色的浓淡显示层次,古董行称之为“青描”。《切口·商铺·古董业》:“青描,墨画山水也。”又有“彩描”“彩描,花卉画也。”因使用的原材料颜色为彩色故称“彩描”。


4、以数量词代指事物


一张:“张”不是货币数量,而是钞票载体的数量单位。此词甚妙,因可随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20世纪80年代一张指10元,90年代已指100元。



(三)比拟式构词


所谓比拟,是把事物拟作人,或者把人拟作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比拟式构词法主要特征是为了既隐晦曲折又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或人的某种特征。这种构词中,以拟人化的词为多,拟物化的词较少。


“口”是人身体的重要器官,以此来构词的不为少数。称碗为“亲口”;酒杯为“含口”;茶壶为“吞口”;笔洗为“大口”;此外还有称砚台为“食墨”、唾壶为“仰承”等均与口有关。也有比拟人体其他部位的名词,如称花瓶为“长颈”,因为花瓶的瓶颈细长形如人的脖颈。

(四)婉曲式构词


在古玩交易中,或者出于避讳、或者出于谦敬,有很多意思不能直说、不便直说,需要用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古玩行业的婉曲主要为回避人知或者顾及对方面子而产生的。


在古玩行,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古董行里将“收藏”委婉表达为“玩儿”。卖东西不叫卖,叫“让”。如“这件瓷器就让给您吧。”或“这件翠扳指您能让给我吗?”或者称“匀”,分让之义。如“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五)夸张式构词


夸张就是通过特殊的主观想象,对所指成分的某一特征作随意的夸大或缩小,从而构成其能指成分。


1、夸大式。“吃仙丹”,指买了自己喜欢的便宜藏品。


2、缩小式。在古玩交易时说“一毛钱”即10元;“一块钱”即100元;“十块钱”就是1000元。


(六)释义式构词


释义式构词是一种接近于修辞构词的比较常见的构词方式,主要通过对事物内在性质、功能等理解和阐释来构词。古玩行业的释义式构词主要体现了其回避人知的本质特征。


1、蔽风:即指屏风,所谓“屏蔽其风也”。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2、暮登:指生活中的床,隋唐以前,床主要为坐卧用具,床面较低。唐代以后床面升高,专供睡眠用,所以用晚上就寝的动作来借指床。


(七)双关式构词


1、谐音双关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构成双关。人们利用语音的相似性来理解真正的话语动机。


(1)新加坡:对有些地摊货统称为“新加坡”,谐音“新假破”。新指新仿,假指以假充真,破指缺胳膊少腿。


(2)爬山头:谐音“扒散头”。多指对破损残缺的工艺品进行整修,或者是为了遮人眼目的修补。“扒散头”有把散了的东西扒起来的含义。


2、语义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条件,有意使语义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语义双关。


吃药:买卖用语。“吃药”即受骗上当。将走眼上当称之为“吃药”,非常形象,因为药是苦的,上当的滋味就像吃药一样。而药又能治病,有素养的收藏家,就是从“吃药”中成熟起来的。



(八)引用式构词


引用式构词主要指暗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其他行业术语等方式,来表达古玩行业特有的概念和术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