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渠道依赖过强
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营地教育产品均以 2B 渠道获客,比起 2C 自主获客, 2B 模式受渠道限制较大,对渠道的依赖严重。在营地教育行业, 2B 模式主要存在跨地域扩张难度大、获客成本高等以下问题:
a)跨地域扩张难度大:
由于对渠道和现有资源的依赖比较严重, 2B 类公司的初始资源大都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在进行跨区域扩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新开拓新地区的渠道资源,还需与当地已有的同类产品竞争,扩张难度极大。
b)获客成本高:
2B 模式在渠道上直接或间接支付的
成本高达20%-30%
。
c)高质量产品稀缺:
在拥有相对稳定的渠道资源后,短期内产品质量对公司业务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不断打磨、迭代产品的原始动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d)抗风险能力差:
一旦与渠道资源的合作关系破裂, 2B 营地机构将损失大量客源,将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e)多样化需求使商业效率下降:
B 端客户常有各类多样化需求,且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导致产品需要定制,商业效率下降。长远来看,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标准化,以及企业的规模化扩张。
2、品牌辨识度低
纵观当下国内营地教育市场,品类繁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营地教育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
内容设计普遍缺乏亮点,课程也缺少差异化,
存在“千营一面”的现象。例如亲近自然类的主题,野炊、荒野求生、体育运动是常见的项目,其他或加入一些趣味比赛,也多是比较平淡的内容。
3、教育属性不够突出
相对于拥有百年营地发展历史的欧美国家,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家长难免会将营地教育与游学、亲子游等具有较强旅游属性的产品混淆起来。目前市场上的游学类产品乱象丛生,很多都只是传统的旅游观光类产品稍加改变披上了教育的外衣,并不具备实际的教育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如,在荒野求生等主题营中,同时训练学员的独立生存、领导力、团队协作等多项能力,如果缺乏前期的教学目标设置,则容易使培训课程缺少针对性,活动开展较为盲目,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b)课程体系尚未完善。
如,缺少系统的教学流程设计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只是单纯的“游戏”或“素质拓展”。
c)教师质量缺乏保障。
如,部分营地课程的“教师”,实际只充当了“导游”甚至“托管”的角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聘任教师的学历、素质、阅历成为营地课程质量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