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你的家、你的城市只有风景,没有文化,你会作何感想?
一位加了很久却没有线下见面的好友,发来了一支城市文旅的片子。未看之前,感觉现在文旅的片子太多了,又是个官方的宣传片,估计也就那样。就是现在通常的一般套路,特别是用各种无人机、AI等新技术新手段做的片子,那叫一个大片,场面震撼,酷炫动感,看着很刺激。
许久以前,读书不多、没文化的我,总以为张家界是河北、湖北或者哪儿的。这个片子就是关于张家界的城市国际形象宣传片,名字叫《我的家你的世界》。嗯,是正儿八经的湖南张家界。
看完后的第一感觉,片子有些“散装感”,但是是那种散文式的,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感。
开篇单刀直入,戳的都是年轻人的心。投资失败、结婚告吹、挤破头进圈子、没日没夜的加班、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等等,太多了。
个个都是年轻人的头号大敌,给本该生机勃勃的青年时代,留下了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峰。
“父亲说,你要去世界看看,不要只在一个地方,盯着别人脚下的路。”
这是一句十足的心灵鸡汤式的台词,但是是那种可以直接干了的一碗鸡汤。
画面来到了真正的主角——张家界——风景自然不必说,去过的会有直观感受,没去过的片子里可以先过把瘾。
片子里有个高潮点,短时间内出现很多刺激画面,像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现代生活的标配,本以为就会这么接下去,展示一个类似风格的,高大上、酷炫爽的张家界。
慢慢的,画风画面变了,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
片子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就是提到“父亲在那天夜晚,化为一抔山间尘土。”父亲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了一辈子,最终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活成了和大山一样的永恒。
有点难受,但更是一种轻触内心的持久力量。
片子还有一个特点是融入了国际元素,当然现在国际传播很受重视,也很热闹,随便整点国际元素,那看上去都不一样,至少面上看着时髦、有面儿、上档次。但这个片子加的较为丝滑,展现不同地方的现实生活,聚焦普通人的故事,有迷茫、有动力,有焦虑、有坚定。
不想聊太多或者剧透太多关于片子的具体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也不想让大家以为我只是在为张家界做推广,虽然本质上就是推广。
神州大地,中国的美景太多了,多到一辈子都看不过来,我们也看过了太多的风景,但真正留在内心深处的,我们都知道,并不会太多,如同真正交心的朋友,也不会太多。
想分享的是这种片子的尝试,想看到是更多实实在在、可感可触的个体生活,当然内心深处更期待的是更多城市在借助美景、大场面的同时,多一些、再多一些人间烟火、荡涤心灵。
甚至片中那种尝试很多、但并没有取得所谓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一些瞬间,很遗憾,但又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好。
因为,这都是我们点点滴滴的人生啊。
其实,这几年很多爆火的城市,多半不是仅仅因为绝美的风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且当地最地道的生活、最动人的烟火。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无疑是震撼人心的,在浩如烟海的城市宣传片中,太多作品陷入了只有美食美景的怪圈,以此刺激着大家的感官和焦躁的内心,以为仅靠美景美食就可以吸引受众。
当然,短期可以、效果直接、流量巨大,然而现实的情况一次次给我了我们复盘反思的可能:没有文化承载的风景再美,也无法真正触动、融入每个人最独特的心灵,并在一生漫长的时光里,时不时跳脱出来、细细咀嚼。
如同片子里的一句带有哲理的话——不认识,你看什么都一样,就像这片山,不认识它就是石头,认识,就是天地运动千万年的每一个瞬间。
无论我们走进多么繁华的都市、见到多么绚烂的世界,我们与城市的关系,我们与那座城市文化或早或晚的相识,永远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向往和期待,并因此持续激荡着我们的整个人生。
好友说:文化的文,是书写的动作。文化的化,是变化的进程。中华文化,就是今天每一个你、每一个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
“没有文化”的张家界,拍出了真正的“张家界文化”、“张家界精神”。
年少出走的家乡,成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远方。
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动情地写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的家,你的世界,也是我们共同的世界。
文/摩尔;图/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