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86年,三峡省为何被叫停?事实证明邓小平 ... ·  10 小时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冯婧:敦煌册子本的缀合与复原——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霸占美丽保姆后,残忍杀害自己的妻儿,气得毛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的王朝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30 18:4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的王朝,也就是说,如何理解天下、华夏 .


开宗明义,我是极端反对网上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论调的


首先这句话逻辑不通,这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就不多说了。当然并非因为我是蒙古人又生活在中国,才非要给历史上的非汉族王朝正名 .


而是因为,中国历史之伟大,在于其连续性,在于其是古代世界最为完整的政治秩序板块的营造者。


华夏并非王朝,更非民族,至少在近代民族主义出现之前,它是一个世界,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文明圈和政治秩序板块的完整的世界。中国作为东亚近代之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政治秩序板块,这一政治秩序,简单来说便是“三观”,亦即天命观的皇权集权政治,天下观的领土管理和忠孝观的道德伦理。这一政治秩序板块从春秋时代初现雏形,秦朝奠定基础,两汉形成构架,魏晋时代开始扩大,到唐朝时达到北方草原、东北平原乃至西北吐蕃地区,最后在元代实现大一统。之后的明、清基本承袭了元代的格局。


也就是说,不能以现代这种民族国家来认识华夏,就如不能以现代民族国家来认识西方的罗马帝国一样。


这里举一个例子,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为了彻底吞并朝鲜,要求朝鲜正式成立大韩帝国,为日后的日韩合并铺路。这虽然是胁迫的,但对于朝鲜民族意义重大,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国际上打出了自己的国号,是以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日后大韩民国便是继承了这个衣钵。


但是,当时朝鲜书生们却如丧考批,认为朝鲜未能入主中原,而擅自称帝,这是极为错误的。


例如,著名的大儒崔益铉便认为,朝鲜若称帝,则应北伐清朝,之后继承明朝自为正统之君,否则只能流于有名无实而已。


这样的言论在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但在当时,尤其是固守华夏秩序的人来说,就是非常正常且极为正确的大义。


朝鲜在华夏体系已经崩溃之时,是这样想,那么,在古代的非汉族王朝,他们是否是这样想呢?


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有五胡乱华之说。乱确实是乱,可谓生灵涂炭,也是华夏一大变局。但其政治秩序却并无变化


例如,灭亡西晋的汉政权刘渊刘耀,他们自称姓刘,起国号为汉,但他们却是货真价实的匈奴人。他们称帝的理由,是因为曾受汉王朝赐国姓,所以姓刘,国号为汉,其官制也仿照汉朝制度。


至于后赵、前秦等等政权,称帝的理由,则是具有了中原,获得了正统。这个正统观,可从《洛阳伽蓝记》中的一段记载看出来:


公元 528 年北魏发生内乱, 529 年,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回国争位。占领洛阳后,在一次宴会上,陈庆之酒醉后说道:“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朝玉玺,今在梁朝。”




但是,这套说辞却被北方的杨元慎当场反驳,杨认为北魏虽起于朔漠,但是如今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


一番话让陈庆之“杜口流汗,含声不言”。


而在魏晋之后的是隋唐,隋唐两朝的皇帝说是有着鲜卑血统估计都不准确,甚至就是汉化的鲜卑人。因为他们都是北周的柱国之家,隋文帝杨坚还是北周皇室的岳父


可要说隋唐两代不是华夏,又有谁能答应呢?


到隋唐之后,便是宋代。虽然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毕竟宋代难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有宋一代,被辽一直占着燕云十六州,后来又被西夏占去了灵州、西凉府等地。等到金国崛起,更是完全失去了江北土地。


那么,该怎么看待辽、西夏和金呢?


首先说辽,辽是契丹人所建立,且并未占据传统中原之地,仅拥有幽云十六州。他为什么敢称帝?这是不是摒弃了华夏政治秩序?


其实不是,大家要是了解辽称帝的过程就明白了。


在成为辽之前,其国号是大契丹,首领称可汗。即使石敬瑭献出了幽云十六州,称臣称子,也没有改变。直到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和契丹翻脸,契丹出兵灭了后晋,契丹军占领开封之后,才立国号为辽,耶律德光才称帝,这便是辽太宗


也就是说,契丹瞧不起后晋,但却非常尊重华夏政治秩序,其称帝是按照这个政治秩序来的。


而西夏,虽然李元昊一时称帝,但终究还是要向辽宋两帝称臣,其真正的尊号是夏国王,而非皇帝,只是关起门来过过瘾而已。


至于金朝,其称帝过程非常繁杂,但基本是以灭辽为根据。


那么再之后,便是元代了。这是争议最大的朝代。争议大是因为其特殊,而其特殊是因为他是历代北方游牧民族第一个打通了三大政治秩序板块的


我说东亚是华夏政治秩序板块,是古代世界三大政治秩序板块之一,另外两个便是欧洲的罗马政治秩序板块和西亚的波斯 - 阿拉伯政治秩序板块


蒙古人在崛起时,原本和其他民族没有区别,都是南下的。但没想到在攻打金朝过程中,其商队被中亚花拉子模的边将截杀,而使者交涉无效,于是成吉思汗开始西征。也是蒙古人运气好,当时不仅是东亚,所有政治秩序板块的强国都在衰落,这一西征,摧枯拉朽,一直打到了多瑙河。而蒙古人便接受了三大政治秩序板块的成果,其帝国也就展现了世界帝国的风貌,一时间难以完全归于东亚的华夏政治板块了。


可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世界帝国终究不能长久。待到第四任大汗蒙哥去世后,帝国分裂,身处各政治秩序板块之中的蒙古人不得不分别归于各政治秩序。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归于波斯 - 阿拉伯政治秩序,金帐汗国介于波斯 - 阿拉伯和欧洲之间,而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便归于华夏政治秩序。


这便是元朝的建立。


关于元朝,有很多污蔑之词,比如初夜权、不许汉人使用使用铁器、海禁、人分四等,等等。这里且不多说,上述各桩,基本都是污蔑。只有人分四等是有点影子的。


但是,元朝的典章里面,从没有明确规定人分四等,更没有谁贵谁贱的却别。之所以有人分四等,是在选官上的区别,蒙古人、色目人优先,汉人南人则靠后。这当然也是不平等,但不过是一种自保手段。这样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比如唐代优先选用关陇世族而较为排斥江南士人,比如明朝大力压榨浙江等等,意思都差不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