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影师Masashi Wakui
文|桃 图|扇子 授权发布
来源|密斯桃(ID:misstao413)
以长期生活在北上广深地区18到30岁的年轻人为目标,我们做了一份约会软件使用行为不完全调查报告。
上篇推送中,我们选取了5位男性,其中包括95后网络男主播,程序员,外企高管,富二代,以及某知名约会软件创始人为范本,展示了约会软件上年轻男性的使用行为。
男生版推出后,有读者偏激的将约会软件和「一夜情」「滥交」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一种成见。如果你试图去了解人们使用约会软件的动机,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约会软件上人们的诉求呈现出的是一个亲密关系多元化的时代里,关于亲密关系的种种问题。
以下是女生版访谈。
锂电方向博士在读
北京
单身
28岁
「大部分人活着
也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桃:
用过约会软件吗?
居里夫人(以下简称夫人):
经常。
桃:
一开始使用的动机是什么?
夫人:
寻找同类。
桃:
你这个回答还挺新鲜的,能描述一下你所谓的「同类」吗?
夫人:
我是个SM爱好者。
桃:
了解。你是哪一方?
夫人:
施虐方。
桃:
所以会像《五十度灰》里的男主那样挥鞭?
夫人:
那个太初级了。给你举个例子吧…(因审核考虑,此处省略)。
桃: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这个属性是什么时候?
夫人:
读屠格涅夫的《初恋》,里面的贵族少女被一个已婚男人鞭打,当时就有点脑充血,看完发现自己手在抖。当然,我幻想的角色是挥鞭的那一方。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虐」这件事情会让我这么兴奋。
桃:
你觉得自己的偏好是先天还有后天养成?
夫人:
这么跟你说吧,从小到大我都很享受「权利」这件事,成绩好带来的权利,有知识带来的权利,长得好看带来的权利,一直都这样。所以在性生活上也一定要有「主导权」和「伤害权」。
我理解的是,每个人的偏好,无论是性还是其他,都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但呈现出的不同程度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很多人不是没有偏好,而是自己没意识到,或者掌握的知识无法解释这种冲动,也没有想过去深究。就像大部分人活着也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很多女人会更享受粗暴的性,但她们不会说自己是M,在我看来只是程度的不同。当然,男人要坦然面对自己有M倾向就更难了,碍于社会对男性阳刚的期望吧。
桃:
那找男M很难吧?
夫人:
对,所以这时候约会软件就很有用了,相当于能够提前做一次筛选。
桃:
那你如何在约会软件上识别同类呢?
夫人:
我会在个人主页上加上类似「s属性」「Call me Madam」这样的标签。
上回遇到一个91年的男生,开场白直接用了《我遇见了人类》里那句「爱,是寻找一个能够「伤害」你的人。」
桃:
有意思。你们约出来之后线下互动有什么特别的吗?
夫人:
特别谈不上,我个人比较「慢节奏」,可能会先见个2-3次吧。
建立信任很重要,需要先摸索对方的底线,明确各自的边界在哪里。
桃:
对你来说,理想的M是什么样的?
夫人:
首先当然是双方边界一致,这样会更尽兴。
其次是有契约精神,那个房间里发生的事,只能留在那个房间里。
桃:
所以我猜测你更倾向于保持长期关系,毕竟找到一个合适的男M不容易。
夫人:
我的确是更倾向于长期,但不仅是你说的这个原因。
你有听过「养成」这个说法吗?我调教一个M,就类似这种「养成」关系。我更倾向长期是因为我能收获整个过程。
桃:
你介意别人知道这件事吗?我是说周围那些没有这个偏好的人。
夫人:
不介意,但也没兴趣和不理解的人分享。
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彼此有认同感。对于「新人」来说,这种圈子尤其重要,「前辈」能给一些技术上的指导,毕竟这个事…还是有危险性的。
桃:
有没有想过未来遇见一个非常喜欢的人,但他和你的性偏好不符合?
夫人:
我认识的人里很多都有这个问题,精神上的满足有时并不能弥补身体上的不满足。这是普遍的一个挣扎。
新媒体女编辑
深圳
单身
23岁
「大家都越来越不愿意谈恋爱了,
喜欢更松散一点的关系。」
桃:
用过约会软件吗?
福田病人:
用。
桃:
一开始用的动机是什么?
福田病人:
失恋了。
桃:
抱着求安慰的目的?
福田病人:
不是。
你不是问动机吗,上一次失恋是谈了7年被劈腿,说句俗气的,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但还真就是那种感觉,现在对感情对男人包括对自己,都很失望。
约会软件上都是来玩儿的,没人认真,我现在就不想认真。
桃:
但我周围也有情侣是通过约会软件认识,后来结婚了。
福田病人:
但他们会愿意告诉别人吗?他们会说是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吧。
桃:
嗯...确实。你通过约会软件线下见面的有几个?
福田病人:
这是第二个,之前那个男生太幼稚了,有很多情绪,拎不清,就没再见面了。
桃:
现在这个呢?
福田病人:
他结婚了,我们都很知道彼此的界限。
桃:
这种会有道德上的负罪感吗?
福田病人:
说实话不会。
我们的存在对对方的生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我的这个人不一定要是他,他的这个人也不一定要是我,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桃:
听起来像是在抱怨。
福田病人:
完全没有。
这样的关系反而让我觉得安全,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不属于我的,不要有期待;即使有了,我也会一早就做好对方会离开的准备。
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好过当头一棒,我太怕那样了。
桃:
你更倾向长期还是短期的关系?
福田病人:
长期的,接近恋爱的松散关系。
桃:
你介意周围的人知道吗?
福田病人:
你是指我现在这段还是用约会软件这件事?
桃:
用约会软件这件事,或者说你所谓的松散关系。
福田病人:
完全不介意。
这本来就是一个互相勾搭的时代,不管你是通过工作,在酒吧,在约会软件上认识的,有区别吗?不是说认识的渠道越日常,大家就越可能建立一段严肃认真的关系。
你没发现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谈恋爱了吗,都喜欢更松散一点的关系。我是因为有阴影,其他人各有各的原因。
这是整个时代的问题。
桃:
你觉得自己现在这种状态是暂时的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
福田病人:
我不知道。
感觉自己像是生了一场慢性病,你觉得我会好吗?
某500强企业职场新人
上海
单身
22岁
「如果我们是在别的地方认识,
也许会不一样。」
桃:
是怎么接触到约会软件的?
Vera:
女同事推荐的。
桃:
一开始用约会软件的动机是什么?
Vera:
想认识点人吧。
我老家在安徽,大学杭州念的,今年毕业才来的上海。在这边没什么朋友,平时工作上的同事也大部分是女生,男生都是gay。
我可能真的是抱着约会的目的去的。
桃:
线下见面的有几个?
Vera:
一个。但不知道要不要继续了。
桃:
为什么?
Vera:
我蛮喜欢他的,但他好像没有要和我谈恋爱的意思。
桃:
你们聊过这方面吗?
Vera:
没有,但我能感觉到,他不走心的。
桃:
怎样叫不走心?
Vera:
一个人喜不喜欢你其实自己心里很清楚。
桃:
那你喜欢他什么?
Vera:
他的一些表情很可爱,吃饭很着急被烫到的样子,看邮件很认真皱眉头的样子,躺在床上坏笑的样子,挺打动我的。
也可能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孤独了。
桃:
你是怎么感觉出来自己喜欢他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Vera:
可能第一次见面就挺喜欢的吧,他是那种高高大大,很斯文的类型,上海本地人。
我们还没见面之前加了微信,他的声音也很好听。
刚才不是跟你说只约过他一个吗,其实我还见过一个。他之前失联了一阵子,我特别难受,就又约了其他人出来。
那个男生过马路的时候搭了一下我的肩膀都觉得恶心,心里有人吧,就是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还蛮喜欢他的。
桃:
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Vera:
没想好。
说实话约会软件可能真的不是个认识人的好地方,他一开始就没有把我当成可以认真交往的对象吧,如果我们是在别的地方认识,也许会不一样。
某四大航国际航线头等舱空姐
北京
单身
29岁
「各方面条件好的男人是稀缺资源,
不缺认识人的方式,
也不缺人。」
桃:
用约会软件吗?
Jessie:
用过…卸载了。
桃:
为什么卸载?
Jessie:
上面都是小孩儿,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谁会用这个?
桃:
不喜欢小鲜肉?
Jessie:
我自己都快成下架产品了,还不得赶紧找个好主顾。
现在出去一问,小姑娘都是98 99 的。
桃:
怎么定义「好主顾」?
Jessie:
婚姻对女人来说就是二次投胎,当然是要找个能保证你下半生比上半生过得好的。
桃:
所以能不能理解成就是要找个有钱的?
Jessie:
不能完全这么说。
桃:
我比较感兴趣你怎么定义「有钱」,感觉每个人对「有钱」的定义差别很大。
Jessie:
嗯...说个简单的吧,私人飞机那种级别的。
桃:
那你这个是「很有钱」。
Jessie:
我自己现在也在接触这个行业,公务机算朝阳产业吧,之后想往这方面发展。年龄大了,不可能一直飞,总要想想之后的职业打算,所以现在接触的人里这个水平的还挺多的。
我前男友…差不多就这种,人往高处走嘛,标准也不是凭空来的。
桃:
明白了。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约会软件,还是说说这个。有人说这是一种认识人的方式,你怎么看?
Jessie:
约会软件我之前用过,当时约了一个30几岁说是做古董收藏的,挺油腻一男人。去了家不错的餐厅,但净挑便宜菜点。看不懂酒单,问我为什么日本威士忌要贵一些,12年和18年的区别在哪。吃完我就自己买单走人了。
桃:
哈哈,不会点酒这个我也瞬间下头,说不定人家是在考验你。
Jessie:
总之吧,各方面条件好的男人是稀缺资源,都是扎在女人堆里的,得靠抢。他们不缺认识人的方式,也不缺人。你去认识那些个社交通道闭塞的,也没什么用对吧。
桃:
你刚才说的有一点我比较有感触,优质的男人相比优质的女人,确实好像是稀缺资源。
前几天刚看过一篇报告,说大都市普遍女性数量多于男性,但按照中国人口的正常比例应该是男人比女人多。
Jessie:
欧?
桃:
经济学家有一种解释是,大城市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所以男人来到大城市;女人呢,不仅看中更好的职业机会,也包括大城市里更好的婚姻机会。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城市对女人的吸引力比男人更大。
Jessie:
有道理哦。我觉得吧,婚姻也算是资源置换,年轻美貌,有钱有地位都算是相互匹配的优质资源。
桃:
说实话这个逻辑没什么毛病,不过扯远了,回到我们的话题,你觉得约会软件不是社交的好渠道,那什么样的渠道比较有质量,或者说更精准?
Jessie:
我跟我前男友是在利兹卡尔顿的行政酒廊认识的…
跟你说个我们行业的小秘密吧,坐头等舱的都知道,机组服务人员是直接带姓称呼你的,张小姐,李先生。
我们在乘客登机前会拿到一份表格,表格上会显示每个座位以及对应乘客的资料,姓名性别,你是否是常旅客,哪个级别的常旅客,白金,金还是银。
桃:
那这个确实比约会软件上的个人资料真实直观多了。
所以你们会私下跟乘客联系?
Jessie:
这个就不细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