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锋”引领,青年攻坚。
作为“2+2+N”体系的核心,上海市经信系统菁锋行动旨在激发青年突击队的活力,引导青年们在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
围绕“国之大者”“城之要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及上海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菁锋行动从2023年开始,引导支持产业青年服务大局,引领系统青年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青年岗位建功行动,着力焕发青年突击队的时代光彩,示范带动广大青年在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急难险重新”任务前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菁”是经信,更是菁英,其中还有“青年”的“青”。锋是先锋。这是“菁锋”名字的来历。
菁锋行动率先在大国重器攻坚、智慧工厂领航、保供稳增长3个重点领域开始尝试,2024年扩展到9个领域。
2023年菁锋行动制定了13项任务,24家团组织“揭榜挂帅”,成立了54支青年突击队,最终,任务完成率达96.3%。
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2024年,上海市经信系统团工委在去年三大重点攻坚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菁锋”任务领域,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构建算力网络、激发工业数据价值、实施汽车芯片“创芯”计划、实施超级应用场景开放计划、推动绿色转型、大国重器攻坚、保供稳增长等9个领域制定了新的43项任务清单。
通过目标凝合、力量聚合、项目结合、机制契合、资源整合,推动团的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使劲,进一步推动经信系统青年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本市重大工程中挑大梁、当主角。
“基本上容易采的石油天然气都采完了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研究院开发地质首席工程师李文俊说。
低渗油气田像一块致密坚硬的磨刀石,如何把“磨刀石”中的油气“挤”出来?这是一个公认的世界级难题。“菁锋行动给了我们机遇、动力和凝聚力。” 李文俊说。
以中国海油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科技英才为核心的科研型、创新型团队组建的青年突击队,现有科研人员2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71%。在青年突击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借鉴参考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不断磨炼自身本领,突破技术瓶颈,精细刻画古河道内部“甜点”,首次实现国内外海上大型低渗-特低渗气田少井高产高效开发,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日,他们获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通报表扬。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大型邮轮建造管理团队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从0到1,“菁锋”团队、共青团上海市委组织部推荐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大型邮轮建造管理团队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就是在他们的手中“诞生”、远航。自此,中国人摘取了世界造船业皇冠上最亮的那颗明珠,也带动了整条产业链。该团队共有76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约为63%。
从神舟一号一直到刚刚发射的神舟十八号,来自上海的一群青年一直承担着最后也是最复杂的总装任务。“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谈及一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149厂王亦凡说,“当看到神舟顺利升空,我眼泪没止住。那么多努力都值了!”
时间短,还要做备品。如何合理地安排总装和测试的顺序,在有限空间内装配数万个零部件,而且很多过程是不可逆的。即使已经做过了那么多总装测试工作,王亦凡仍然觉得这份工作极具挑战。每一次都有新的改变。
王亦凡说,“菁锋”行动引领青年人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中心任务,克难攻坚。因为,他们被给予信任,做的是最难、最重要的工作!
在保供稳增长领域,电力青年班组日夜坚守、枕戈待旦,成功创建2023全年“零非停”电厂;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为了满足地区负荷需求,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漕泾热电两台机组持续维持稳发满发状态,青年保供突击队的队员们深入现场,对现场重点部位和缺陷设备做到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加强巡回检查,共发现并闭环缺陷78处、隐患135处、申报公司各级优点5次。其间机组最大可调出力达612MW,日累计发电量突破1423万千瓦时,均刷新历年来历史最高纪录。
在智能工厂领航领域,三大运营商青年突击队加快推动秒级低延时在智能工厂中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实现网络时延低至20ms行业领先技术,为本市产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
上海电信智能工业制造青年突击队12名队员,100%考取CMMM证书,成为上海电信诊断师团队的中坚力量。借助“菁锋”岗位建功行动平台,他们挖掘企业智改数转新契机、新道路、新方法,通过科学的工具辅助企业找准自身的痛点难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条转型之路。上海电信工业行业专家关思如作为上海公司工业行业纵向一体化团队主要成员,通过智能制造诊断创新商机挖掘模式,建立工商BD等各级部门诊断专班,直接参与或组织头部客户诊断200余场;支持工业产数项目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超过10个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张君霄发挥自身在工业领域内的数字化知识沉淀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洞察能力,带领团队参与了几十场上海市各区、各街镇的工业诊断科普培训宣讲活动,服务了超过800家前来求解智能工厂转型方案的工业企业。
“菁言”青年讲堂,聚焦学以致用,以用谋学,切磋交流,思想引领。“菁言”青年讲堂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横向、跨学科、跨领域的相互学习和讨论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顺应当前产业融合化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专题演讲和讨论,促进了青年人才互相借鉴、交流合作、全面发展。
为此,上海市经信系统团青工作坚持问计于青年,问需于青年。通过走访系统央企,针对青年人才跨领域、跨专业的交流需求,突出联学共建,开设“菁言”青年讲堂,打造一支“产业青年讲师团”,搭建集学习、交流、上下游和跨领域合作于一体的平台。
2023年,聚焦国产软件研发、智能工厂、试验验证、营销创新等主题开展4场专题研讨,50余名青年讲师走上讲台,吸引400余名相关专业青年现场互动,并评选出“2023年度上海市十佳产业青年讲师”。
2024年,已陆续调研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网上海经济研究院、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漕泾电厂、上海电信数字集成部等数十家在沪央企,访谈青年60余人次,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信创产品两个专题讲堂已初步成形。通过团组织的推动,努力让青年人才全身心地投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浪潮中。
青年“双赛”:展示智慧与技能,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简称青创赛)、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青年技能竞赛(简称技能竞赛),是上海市经信团工委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的品牌赛事,被称为青年“双赛”。
“双赛”是展现青年智慧,体现青年人“高光”,以及围绕上海(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平台。
“双赛”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服务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推动大赛成果转化。通过“双赛”,持续培育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有志青年,示范激发自主创新、技能报国、矢志奋斗的青春情怀。
其中,青创赛助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和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3年青创赛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共有来自国资央企、高校团队、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创业团队的306个项目报名,角逐10个金奖。
上海诺基亚贝尔NI光网络研发中心系统集成测试高级工程师黄泽文2023年参赛的项目是构建算力网络的全光底座1830PSI-MC。他表示,“我们的项目这次放在大赛的聚光灯之下,研发部门就此听到各界专家的客观评估,对于产品的社会价值有了更多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于产品需求和痛点,可以让我们在后续研发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曾获金奖的项目同驭汽车公司参赛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刹车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决赛现场获得投资公司评委青睐,目前已与70多家中外客户展开项目合作。
而技能竞赛则着眼于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通过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搭建集竞赛、展示、交流为一体的平台,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知度,提升青年技能人才的自我认可,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钻研技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2023年技能竞赛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设置云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建模、焊工、电工等11个竞赛项目,吸引全市76家单位、800多名青年参赛。
曾在技能竞赛上脱颖而出的江南造船电焊工李硕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赵晨阳是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云计算工程师。作为一名技能岗位青年员工,他始终坚持“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想信念,将专业技能学好学精。
2023年6月,00后小将赵晨阳参加第一届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获得代表上海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的唯一名额。
随后,赵晨阳积极备战,对云计算进行更加深度和系统性的学习,每天坚持训练。他还进入了新一届云计算国家集训队,备战2024年第47届法国世界技能竞赛云计算项目。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电气设计员蓝威曾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的第一名。
他表示,在完赛之后,他及时总结,将比赛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得,再回馈于工作之上,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以赛促练,最后在工作中完成闭环。
他表示,技能竞赛是上海市经信委提供给青年人的一个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有机会和高水平的同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他希望这样的比赛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发现和选拔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