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怡, 一名老程序猿,写了快10年的代码,在朋友眼里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日语、爱摄影、跑马拉,还是认证的咖啡师。每次朋友的到访,她都会拿出心爱的咖啡机认真地调制一杯香浓咖啡。这次访谈她会告诉我们她自己如何走上编程人生,如何克服多种困难,成为独当一面的Tech lead,以及她所欣赏的别样人生。
学霸与资深电玩行家
在谷歌女性开发者大会上演讲的时候,你有提到自己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喜欢玩电子游戏,而且父母也会用游戏机作为奖励品?
冯怡:对。我父母对我是有要求的,只要能达到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就OK。因为到高中之前我都算是学霸吧,所以他们就觉得我好像不用怎么学成绩也不错,就对玩游戏这件事不怎么介意了。 另外,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种观点:玩游戏有利于智力开发。碰巧成绩挺好,碰巧爸妈特别宠我,碰巧我喜欢游戏机……
日文游戏攻略秘籍
其实,游戏跟孩子的学习,不一定就是两个对立的东西。
冯怡: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律。虽然我也花时间去玩,却并没有沉迷,我知道去完成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高中的时候我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学习,所以突然感觉到竞争一下子变激烈了。之前的“聪明就不用怎么学习”的想法,到了高中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高二的时候我开始住校,为了控制自己不再玩游戏。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编程感兴趣的?
冯怡:开始编程的话,是小学参加的电脑兴趣班。当时也是稀里糊涂的,说不上什么兴趣吧,就觉得挺好玩的。跟若干年之后自己来编程这件事情,可能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是如果要追溯到最早编程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写程序,也确实是那时的电脑兴趣班。
你现在也有baby了,会让他去学少儿编程吗?
冯怡:不会。我不会去强迫我的小孩儿做任何的事情,我会用我父母的那套philosophy来对我的小孩儿。这可能跟好多人的mindset不太一样,就是我并不需要通过小孩儿来证明我的什么东西,我也不需要通过他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说有梦想的话,我还是会自己努力实现。
全栈工程师的危机感
你在APP Annie的头衔是全栈工程师。你认为,作为全栈工程师应该更注重技术还是全局性思维?
冯怡:我在App Annie的工作一部分focus前端,像JavaScript、CSS,另外一部分是后端,就是用Python写的web应用。
我觉得技术和全局观都必须关注。现实情况是这样子的,如果说公司的技术栈已经比较丰富,整体的软件架构也很完善的情况下,其实就算你是一个全栈工程师,也并没有很多的自由来决定这个东西到底是应该放在前端还是后端来实现。现在的话,我其实有偏重于后端,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keep up前端的事情。 大局观并不跟从事前端、后端还是全栈有关,大局观是自己在团队里面角色转化带来的,就比如说最早的时候我只负责一个产品线,那目标可能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好;现在我负责四个产品线,那可能就要考虑怎么样最有效地把这四个产品线都做好,会跨产品线地考虑一些解决方案。
成为全栈工程师是一件特别牛的事情,好多人也愿意成为一名全栈工程师。你有没有在某个时期产生一种自我膨胀或者非常骄傲的状态?
冯怡:完全没有。非但没有产生这种膨胀的感觉,反而有一种无知的恐惧感!虽然我在公司做全栈,但是我所用的前端技术是受限于现在公司技术的。我能够掌握公司需要的这些前端技术,并且把产品做好,但是我知道前端是一个进化非常快的领域,有很多更新的框架,自己却并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研究每一个技术!
所以我一直都有这种感觉,也一直在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去了解前端的各种框架技术。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在所有领域都很精通的人,但我只能做到在某个领域或者自己更感兴趣的方面做到更好。
像你说的,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太有限了。怎样才能把自己打造得这么丰富多彩?
冯怡:我觉得核心的一点就是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用非常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所有小事。同样是拍照,如果只是走到路边随便拍一下,不去想怎么更好地构图,就不可能称为是摄影,顶多是一个拿手机拍照的人。既然选择去做,为什么不稍微多花一点时间把这个事件做好呢?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如何构图,怎么样搭配色彩之类的?比如说跑步,我都已经开始跑5公里了,为什么不去跑21公里?既然我都能跑下21公里的路,为什么不去追求42公里? 我觉得就是用匠心做匠艺!
冯怡拍摄的星空
我是那种特别有危机感的人,看不太出来吧?
对,看不出来。
冯怡:我一直被很多的危机感所追逐,必须让自己跑得更快。碰到一些新东西的时候,自己不太懂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花时间去研究,把它变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女程序员的困扰
女程序员在团队里面的优势有哪些?
冯怡:其实到了我现在这个层次的话,比如说领导团队的时候,成员就不会有因为你是女的而应该有所优待的想法,大家都已经很习惯了。
对于刚进部门的女程序员,会有优待吗?
冯怡:面试的时候,男女程序员的入选标准是一样的。但是入职之后,反而大家会对女生的要求放低一点,或者当女程序员稍微做出一些成就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好了不起”。我觉得这种困扰并不出现在面试的时候而是初入职场的时候,要获得同样的认可,女程序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你认为女程序员少的原因是什么?
冯怡:我觉得就是社会上的social stereotype,这种固有偏见会打消一些姑娘想要成为程序员的想法。她们会听到很多声音:你不适合,或者你做不好,或者说这个很累,坚持不下来,这会导致一件事情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被否定掉了。
我是那种“反着来”的类型,越是说我不行,我就越要证明自己可以。我以前公司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的同事,她也一直是我的role model。她有两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三个小孩儿都是她自己带。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是生第三个孩子之前,她还在准备老公和两个儿子的饭。生完女儿一周后,开始带女孩儿,然后负责两个小男孩儿的上下学,然后还要做饭。所以,当我觉得自己过得特别累的时候,我会想起她。
我赞赏的别样人生
因为你在国外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你觉得国内外IT公司的差异有哪些?
冯怡:还是有差异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国内的人员流动更频繁一点,跳槽特别频繁。然后国内的话,公司里面年纪大的程序员更少一点。从认可程度上看,我感觉国内因为程序员太多了,资源到处都是的感觉,所以在公司里面程序员的整体认可程度可能并没有国外那么高,比如说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之间的地位关系问题。
你希望向同行们普及哪种赞赏的生活态度?
冯怡:我觉得就是要合理地看待工作在生活中的比重问题。可能是在北京的原因,大家变成了一种非常模式化的人群,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外的话,这个平衡相对要好很多。 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自己的时间就会缩短,可能很多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没有被挖掘出来。其实我觉得在北京工作挺好,有那么多的展览、话剧、歌剧、艺术展。如果说这些是大城市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却不去享用它,为什么还要辛苦地留在北京?
马拉松奖品
不如跟我一样住到天津,做一个往返于两座城市间的commuter。经常有人问我,“你每天在路上花4个小时,值吗?”我也不知道值不值,我只是觉得国内好多人习惯于“工作和居住一定要在同一个城市”的思维。可是,我回想起以前在悉尼工作的时候,好多同事其实是住在城市A,然后travel到城市B来上班的。这就是一种从家到公司travel的方式而已,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每天乘坐的京津城际
虽然时间有点长,但这是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可以用来丰富自己知识面和阅读的最重要的时间。我也想给大家展示一种可能性,就是你实际上是可以住在天津然后去北京工作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你可以想想我,因为我能坚持三年,而且怀孕期间也还能坚持。我相信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应该都能坚持下来!
对话知名作译者,品味精彩技术人生
微信公众号:ituring_interview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你听得见他们,他们也听得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