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徽徽婆姨就是好-20250222225247 ·  16 小时前  
财宝宝  ·  @财以勒 -20250222123258 ·  昨天  
财宝宝  ·  跪了-20250221120816 ·  2 天前  
财宝宝  ·  流鼻血了-2025022011411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跟中海、绿城学精装修成本管控,你家项目精装毛利能到100%!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9-10 08:30

正文


目前,精装修已经成为趋势了,房企之间的差距也已经越拉越大,万科、金地的精装修已经成为产品重要的溢价点。中小房企要应对“赢家通吃”的局面,难度还是很大的。

艾佳生活CEO潘定国告诉明源君, 同样是做精装修,大型房企能用装修来赚钱,精装单项毛利可以达到50-100%,但是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基本是不赚钱的。

赚钱的逻辑再简单不过,开源节流,增溢价、降成本。从溢价层面来说,精装修的价格目前基本上跟房价挂钩,单独实现溢价的难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控成本就成了扩大利润空间的关键点。

其实精装修的成本主要就分为三块:

一是材料成本,选什么材料性价比高,相同档次的材料哪一种效果更好,更能溢价; 二是施工成本,施工工艺当中各个材料的用量,同样的材料,用得少当然成本就更低。 三是维护成本,也就是交付后质量问题用来维修和维护的成本。

而中小房企之所以不赚钱,就是因为在这三个方面的成本都很高。要想提升精装修的盈利能力,有效的进行成本的管控,找到降低三大成本的管理抓手,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房企做精装修成本很高

关键在于标准化程度不高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既没有规模优势,又缺乏精装修经验,三大成本往往都高居不下。


实际上, 三大成本相互之间呈现的并不是叠加效果,而是乘数效果 。例如,材料单价和施工成本同时上升15%,总成本的增加不是30%,而是32.25%。 三个因素的乘数效应,带来的总成本增长是很吓人的。

1、材料成本,没有标准化优势和规模优势

材料成本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的,一是材料的选择,二是材料的议价能力。

两者的核心其实都是标准化,标准化是降低成本的铁律。

材料选择方面,中小房企一般来说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材料库。

之前明源君接触过的一个小房企,全套精装修方案照搬万科,通过反复的考察,针对各个部品都找到类似的材料,最终还原出来的效果却非常糟糕。原因就在于万科的装修标准,重要的不在于每一个单一材料用什么,而在于背后的成本结构分配逻辑。不明白这个,抄是抄不成一个万科的。


针对各种档次的装修标准,在主材选择上有哪些选项,根据项目定位应该选用哪些材料,各种之间存在哪些差异,中小房企基本都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库支持。

二是在议价能力方面,中小房企在招采方面也比较难形成规模优势 ,这个很简单,人家是批发,你是零售,在拿货渠道上就输了。

很多大型企业现在都是做“战略采购”,在自己合作过的资源库里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信用评级。通过长期合作,一箭三雕。 第一,拿到战略合作的超级低价,降低材料成本;第二,避免“一锤子买卖”会存在的那种质量问题,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第三,不需要每次都招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

中小房企没有大量项目开发的合作潜力,自然也就没有充分的议价条件。

2、施工成本没有定额标准,通过工艺省成本能力有限

目前中小房企,没有形成施工的定额标准,造成施工成本的管控没有抓手。也就是说,到底各个材料需要使用多少比例,既能够满足营销的要求,实现溢价,又能够实现成本控制。

在施工工艺方面,能不能再确保质量的的同时把成本降下去,对于中小房企来说也是一个问题。一种工艺只要省一点点就是一笔不小的节约,哪怕是一块预埋板的节约、1mm厚粘结剂的节约等等。 如何把工艺优化到最佳,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总结,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成本的上升

3、维护成本高居不下,工程质量管控不过关

维护成本,也就是精装修的后期服务成本、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交付之后,由于质量问题,返修带来的成本还是很高的。


某中型房企同行告诉明源君,他们的项目, 精装修的维护成本基本上都达到总成本的10-20%,而这一部分的维修成本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是好不容易赚到手的利润蒸发掉了

为控制材料成本,招采时采用最低价中标,材料品质不过关,造成后期损坏率高。以及施工过程中,各施工方的交叉作业,场地交接标准的设计不够完备,都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的直线上升。

爱空间创始人陈炜告诉明源君, 中小房企如果没有做过三个以上的精装项目,精装修面积不达到10万㎡,基本都会存在这三个问题 。而要有效的进行精装修成本的管控,必须要找准有效的抓手。


精装修成本管控要前置

主要抓手在设计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一整套的管控体系,还是基于单一岗位来做成本和品质管控的

以中小房企的典型模式来看, 营销部给的要求,成本部通不过,采购部要控制成本采用最低价中标,产生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风险。 不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建立强大的核心设计团队上,就没有办法成本管控前置。


设计阶段决定了成本的70%,一旦设计定了,风格、材料、施工工艺就基本确定了,要进行成本管控,必须从设计阶段介入: 在材料成本管控上, 明确 供应商筛选标准、主材设计标准化;在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管控上,要制定施工定额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控标准。


一、降低材料成本,要双管齐下

要降低材料成本,一是要建立数据库,进行供应商管理和精装设计标准化;二是要通过多种辅助手段提升议价能力。

1、建立数据库,优化供应商,精装主材选择标准化

供应商数据库:中小房企要有意识的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和进行供应商管理 ,从潜在供方、入围供方、ABC定级供方再到战略供方,和供应商一起成长也是房企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维度。

同时还要对供应商库进行整个生命期的管理,例如,万科对供应商的管理就保持每年一定的淘汰率,合作项目相关负责人会针对所有的战略合作方进行评估,一旦供应商在某一个项目的评级下调,所有万科项目的合作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数据库本身就成为了控制成本、保证品质的保障。


材料数据库:精装主材要标准化,省去单个项目调研、设计的过程,降低人员成本,放大批量采购优势。

大型房企在这一点上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例如中海,根据项目主产品线归类梳理出高档(每平米1500-3000元)、中档(每平米1000-1500元)、低档(每平米500-800元)3个等级,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设计风格、项目主材总价和材料部品配置标准,明确不同档次精装项目采购相对应的品牌。


中海中高档品牌的工程中使用品牌


绿城项目厨房典型配置表

中小房企做标准化的研发,关键在于明确敏感成本,每一分钱都花在客户关心的地方,形成匹配客户需求的成本结构的分配。 在客户敏感的关键部位花心思和成本,不敏感的地方则可以使用替代材料。

例如,即便是专做豪宅的星河湾,也会选择在显眼的地方使用高档石材,例如玄关、客餐厅地面,主要卫生间地面、墙面等,而厨房空间由于油污较大,考虑到日后养护,则使用高档玻化砖代替大理石。

2、提升议价能力要靠多元化的议价手段

房企要提升溢价能力,并不是只有以量换价一种途径,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除了整体利润,回款速度、是否需要提前垫资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利用付款方式作为谈判筹码来换低价,对于中小房企来说是降材料成本的一种途径。

例如汇邦,在进行商混的采购时,就依靠自己强大的资金实力,直接代表几家总包单位与商混公司谈判价格。一般的施工单位往往会拖欠卖方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贷款,因此价格很难谈下来,但汇邦依靠自身实力和共赢思路,可以做到每个月按使用量的90%付款,而价格就会降低10%左右,此时只需要施工单位做个委托书,汇邦就可以快速将款项直接支付给商混公司。因此,汇邦采购的商混总能获得当地市场最低的价格。

中小房企订单小,但是如果放款快,周转率能起来,一些供应商还是愿意让利的,付款进度的快慢产生的成本,最终会反馈到订单的价格上。 所以在材料采购上,中小房企要善于利用多种合约手段来提升议价能力。

二、降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加强施工品质管控

施工成本比较复杂,基本涉及到各个环节。大的抓手主要有三个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