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都市110
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都市110》栏目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物临床试验网  ·  招募信息 ▎招募阴道炎患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都市110

长子县:城乡“一盘棋” 携手共奋进——长子县以“十五个一体化”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都市110  · 公众号  ·  · 2024-12-19 23:09

正文


城乡“一盘棋”   携手共奋进
——长子县以“十五个一体化”
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冬日,暖阳。

徜徉丹朱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芬芳:县城内,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一个个和美乡村蓄势崛起。城乡融合发展,在这里呈现出旺盛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长子县坚持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长子县牢固树立系统思维,通过大力推进供热、供气、供水、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公交、快递物流、环卫、污水处理、教育和托育服务、“一县一业”青(尖)椒产业发展、综合行政执法、绿化、商业15个城乡一体化工作,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子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长子新貌


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既是“致富源”,也是“创新源”
12月14日,周六。暖阳高照。
位于长子县丹朱镇西寺头村的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椒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一片葱茏,长势良好的优质水果彩椒即将上市。
公司负责人李强介绍,这批优质水果彩椒是搭乘京长对口合作快车,今年刚刚引进的新品种。“成品不但色泽鲜艳、口感纯正,还可以直接食用。产品还没上市,就接到了不少订单。”
作为长子县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拥有2000多亩种植基地,带动10余个村庄上千户群众发展青(尖)椒种植产业,还是当地有名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主体,在推进“一县一业”青(尖)椒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担当着重要使命。
让农业既成为“致富源”,也成为“创新源”。今年以来,公司借助城乡融合发展、京长对口合作、牵手山西农大等机遇,培育了丹椒1号、丹椒2号、丹龙1号3个青(尖)椒新品种,引进了水果彩椒、水果西红柿等系列新品种,成功打开北京新发地市场通道,让长子特色农产品叫响京城,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长子,像丹西龙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有很多,他们的茁壮成长是长子县推进“一县一业”青(尖)椒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和成果。
近年来,长子县先后出台《长子县“一县一业”青(尖)椒产业全产业链服务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扶持现代设施农业,采取“两叠加+三段补”方式,对青(尖)椒产业进行全方位奖补。2024年,全县累计拨付奖补资金1.5亿元,新发展设施大棚11483亩,新发展露地青(尖)椒种植5914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
产业发展重在夯基,更在创新。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让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是长子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着重破解的问题。

工厂化育苗

12月13日,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
潞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海峰身着一身迷彩服,忙碌在工作间。称重、包装、打包、发货,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将公司所产的优质小米发往全国各地,让王海峰这个初尝电商产业的创业者欣喜不已。
王海峰与电商结缘,早在两年前。
那时,村里正谋划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人提议,试一下冬播谷子,但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
长子县能种谷子吗?能!传统栽培作物之一。
能种出优质的谷子吗?不确定。
王海峰不信邪。2023年,他在村边的丘陵上流转来200多亩耕地进行试验,结果大获成功。
200亩谷子,10万斤产量,100万元收入。这让习惯了在平原种蔬菜、玉米,对丘陵山地不屑一顾的当地老农大开眼界。
最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王海峰压根不用到处兜售,也不用去找中间商,坐在家里开个网店,就有快递员上门来取货。不到3个月,10万斤小米销售一空。
趁热打铁,王海峰成立潞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购置小米加工生产设备,打造“晋谷丹朱黄”小米品牌,计划大展拳脚。
今年,他把谷子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且取得好收成。更让他欣喜的是,不久前,快递公司的网点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这样他发货就更加方便了。“基本上都走电商,效果很好。”王海峰说,“现在村里大路通达,网点健全,正是创业的好机会。”
实现城乡快递物流一体化发展,是长子县推动的15个城乡一体化工作之一。今年以来,长子县以邮政快递、小件物流等多领域融合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引领,切实破解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突出问题,实现物流畅通、城乡覆盖、设施完善、成本降低、服务提升,构建起城乡快递物流一体化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城乡商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也为长子城乡发展特色产业注入新活力。随着石哲镇、南漳镇农贸市场建设,慈林镇供销社改造,宋村、大堡头、鲍店3个乡镇直播间投入运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有了更多选择。

产业兴旺

建设和美乡村

农村既是“美田园”,也是“大花园”
村民的生活垃圾变定时收集为定点投放,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有利于清运;垃圾分类措施逐步完善,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正在提升;通道、街道、河道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鲍店镇西马村的老百姓心花怒放。“和城里没什么两样。”村党支部书记秦旭庆说。
推动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是长子县立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采取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工作成果,今年以来,长子县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第三方运营模式,在全县13个乡镇(服务中心)、399个村共配置侧挂桶8451个,侧挂桶收集车35辆,钩臂车3辆。每村按每30人或每10户的标准放置一个侧挂桶,由专人管理,村民不限时自行投放,清运司机全天候运转清运,采取“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无害处置”运行模式,统一运送至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长子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乡村如画

农村,不仅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田园”,还要成为诗意栖居的“大花园”。要实现这个目标,环境卫生改善、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公交通达,一样也不能少。为此,在长子县推动的15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对这些事关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容做了详尽安排。
夜幕降临,长子县鲍店污水处理站里,工作人员依旧忙碌不停。这个日处理500立方米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站,承担着鲍店、大堡头等8个村的村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
长子县水务集团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工郭文亮介绍,今年以来,长子县将县城、乡镇、农村的污水处理厂(站)纳入统一运营管理体系,形成了长子县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营格局,实现了长子县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目前,全县乡镇村共建成14座污水处理站,13座乡村级污水沉淀池,乡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40%以上。
虽至隆冬,但让乡村变美变靓的步伐不停。
在宋村镇东郭村,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正在对绿化带进行管护作业。“村里绿化好了,管护也得跟上,这样才能越来越美。”到村工作大学生贾紫薇笑着说。
的确如此。说起长子城乡的巨大变化,绿化水平的提高让群众赞不绝口。
为推动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工作,长子县坚持规划先行,组织力量编制了《长子县城乡绿化一体化规划方案》,明确了“增绿、护绿、兴绿、扩绿”四项工作重点和“城市公园提升、林荫绿道、专类园、立体绿化、生态廊道建设、林下景观提升、水系景观提升、镇村绿化、荒山造林、景区绿化、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小微湿地建设、智慧森防”13项具体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全县域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在持续做好城市绿化、国土绿化等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每个村以一条街、一个口袋公园、一户庭院绿化为突破口,推进重点村以外村庄绿化,使城乡绿化水平大大提升。
暖暖夕阳下,一辆公交车缓缓驶入王峪景区办事处王村。从车上走下来的有前来游玩的游客,也有进城办事归来的老乡。作为长子县最为偏远的乡村之一,随时通达的公交车将这里优美的风景、厚重的人文、淳朴的民风“运”了出去,也把城里出游的人群、丰富的资源、新兴的业态“输”了回来。
安居乐业的“美田园”,诗意栖居的“大花园”,在这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