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冀曰】如今,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科技圈最热门的关键词。不过,由于AI有着非常高的技术和用户门槛,所以也被称为“巨人们的游戏”,创业公司似乎并没有太多机会。
可是在美国,一家名为Hound(猎犬)的公司却在巨人们的缝隙间崛起,并且正在对巨人们发起挑战。那么,Hound的崛起,对于那些希望在AI领域创业的公司都有哪些启示呢?
(以下内容转载自《未来地图》,吴霁虹著)
9年前,科伊文·莫哈尔从斯坦福大学语音识别工程学博士毕业。毕业前,他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对 AI人机通信领域的研究,改变世界。但那个时候,概念性的东西是很难进入投资者的视线的。
于是,他想到用语音识别和自然
语言
理解结合的力式,
创造一种
更自然提问的方式,以此来解决问题。但投资
者
们听不
懂这个创意,
更不懂他说的技术,建议他从
“哼唱搜索音乐"起步
,于是他
创建了
“Hound”
(猎犬
App)。
简单地说,最初的
Hound
,
就是一个基于
A
I
语音的
App
。用户
只要对着手机哼唱任何一句歌词或曲调,微秒内就能搜孛到
自己想
听的歌曲。
2012年,
Hound
正式上线测试,据说,不到
三个月,用
户就超过了
1000万。但是,科伊文根本就不想将Hound变成一
个音
乐搜索平台。他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要用
A
I
“猎一切
”。
三年后, Hound发布的 Houndify(猎一切)商业应用方案正式上线。Houndify不再只是一个音乐搜索软件,还能充当 AI个人助理的角色,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用户只需要动动嘴,就能立刻获得想要的答案。对于大众来说,这比那些聊天玩具实用得多。同时,为了未来能广泛地与行业应用结合, Hound又推出了一个类似谷歌的API,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能添加基于语音会话的界面接口。
很快,Hound又进入打造酒店、航班、全球天气、体育综合数据、全球股票市场等应用的领域。今天,Hound拥有3亿用户,大有挑战苹果、谷歌、微软等业界领袖的气势。对于刚刚崛起的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等平台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真可怕,两年前最前沿的公司,今天也要面临 AI升级了)!
Hound的发展如此之快,是有原因的。其中有两点特别突出。
首先,AI更深度地解决了客户的需求痛点。
Hound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它使用的 AI技术术能“思考”语音,而不仅是录音。这与一些AI先驱公司,如纽昂斯(Nuance)等使用的上一代AI技术有很大区别。Hound的AI要先识别语音,将用户语音转为文本。例如,将“ka+fei”转为“咖啡”,然后,用AI语音识别寻找它理解的短语,如“一家咖啡馆”。之后,再把所有短语都放在一起,尝试分配一个“意义”。这是一个相刘漫长、进度缓慢的过程,很多环节都容易出错,而且一错百错。
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来说,“慢”和“出错”就是死的之吻。即使是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的 AI个人助理,在提供普通问题的答案时,也常常会遇到被 AI告知:“对不起,我没有理解你说的”的问题。为了研究,我也买了一个亚马逊 Alexa音箱,它每次答不上来问题时,就会这么说。著名媒体iTechPost就曾以“Hound正在逆转谷歌 Home和亚马逊 Echo”为标题,撰写过一篇颇具影响的文章。当然,一个技术的闪光点,可能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力的全部。
第二,更深度解决企业运营的痛点问题。
过去,从客户需求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都是相对独立运营的模块,大多数时候,整体效率要靠 KPI(关键绩效指标)才能勉强实现协同工作。因此,效率相对较低。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也可能会因为某一个环节对客户认知的不足,而陷入管理协调问题。但是,有了 AI, Hound即使没有广告部门,没有运营推广,它的 AI系统也能让用户自动实现口碑病毒式的传播。这等于是用一个 AI营销员代替了整个人类销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