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工作3年多的小郑,被小伙伴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你觉得中美文化到底有哪些差异?
很多很多差异!
比如:怎么回答“ How are you? ",
比如:中美的开会 Style 完全不同。
今天来说说另外一个大不同,那就是
求职这回事
。
想当年,我拿到现在这个 offer(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 Manager 职位 )的时候,居然
被前后面试了 10 轮之多!
远远超过我之前在上海的任何一个工作所接受的面试轮数。
这是为什么呢?
爱思考的小郑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并咨询了HR资深从业人员J小姐,把所看到的一些
中美不同之处和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分享给大家 。
注:本文所说的美国公司是指 Corporate .不代表所有美国公司。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哈。
-- 简历 Resume --
中国式简历(无论中文版还是英文版)一般都从个人信息开始,包括年龄、家庭地址、籍贯甚至政治面貌以及婚姻状况。
同时必有申请者
美美的照片
。因为大家想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给公司:看我多年轻貌美,请安排我面试吧。
美国式简历则完全不同!
不需要有年龄、家庭住址、出生地或者国家、宗教信仰和婚姻状况等私人信息,因为这一切都属于个人隐私。
同时,有没有照片也纯属个人偏好,并不是必须要求。所以,见到本人之前,公司不知道Ta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不知道Ta多大年纪,更不知道Ta长相如何。这样公司就不会因为预先对种族、年龄、长相等作出主观判断来决定要不要给 Ta 面试机会,
而只能根据 Ta 简历上的工作经历和学历背景来决定
。
简历上必须要有的信息包含名字、电话和 Email 。最近几年,应征者几乎都会把 Linkedin 的链接都放上去,以便让公司更好地查证之前的工作经历。
--年龄Age?经验Experience?--
在中国,
通常企业对申请人的年龄特别在意
,似乎认为到了一定年纪,人的价值就开始递减。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退休年龄比较早。同时,因为越来越多更年轻、体力更好、工资更低的大学生毕业,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选年轻一代。
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很惆怅,因为感觉一过了40,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了。
在美国,年龄不是问题,职场上 40-50 岁的人流动得多的去了。
美国的公司更看重的是经验(Experience)
。所以在面试时,很多提问都会围绕在你之前的一些工作经历,或者你之前碰到过类似情况时,你是怎么处理的等。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经验、实证和操作的国家,Base on experience 式的面试,是美国面试的一个主要方向,比年龄或者学历相比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所老当益壮的这两位竞争上岗,实力证明,年龄不是问题!
-- 面试 Interview --
中美的第一轮面试都由人事部进行。
人事部会要求被面试者填写一张
更详细的个人信息表格
。
内容包括,婚姻状况,有没有娃,家里几口人,几口人分别做什么,有没有生过重大疾病等私人信息。
面试时除了一般的套路问题,一般人事部都会关切地问:
- 「 哦,你出生在XX啊?什么时候来上海读的书啊? 」(出生在XX地方的,我们要更加慎重地考虑一下)
- 「 你结婚了吗? 」(没结婚的我们还得掂量掂量以后你结婚了要请婚嫁,以后还要生娃的风险呢)
- 「 哦,刚结婚啊。最近有没有生孩子的计划? 」(对女面试者)
- 「 哦,有一个孩子啊。会不会有生二胎的计划? 」(对女面试者)
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已婚已育的是最容易被招进来的,因为没有婚假和产假的担心。
而美国式面试不仅不可以问以上任何问题,还不可以问以下等问题
:
- 是不是残疾
- 性取向是什么
- 宗教信仰
- 性别(性别..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看到 Ta 是女生,也不代表 Ta 是女生,你也不可以问 Ta 是不是女生。)
- 有没有被逮捕过(我个人表示不理解这条!)
- 有没有现在怀孕(也就是说,就算在面试时怀孕,也可以不披露,公司不得以此为理由拒绝招聘你。我有一个同事就在面试时没有透露她怀孕,结果进来不到6个月就生娃去了。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个规矩有点扯。)
以上问题统统属于个人隐私,按照法律,
公司不可以问。
因为能不能被录取拿,和以上问题统统没有半毛钱关系,只和你的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个人性格等有关。如果公司以任何以上的理由拒绝你,那就等着打官司啦。
之后的N轮面试
在经过人事部面试这一关后,被面试者一般会再经过几轮面试(看职位高低)。
中国式:向上面试
- 自己直接汇报的上级领导
- 第二轮领导的领导
- 如果级别更高的就会被领导的领导的领导继续面试,直到发 Offer Letter 。
因为东方文化多是老板说了算,老板有绝对的权力来决定是不是要录取申请人。
美国式面试:360 度面试
-第二轮: 自己直接汇报的上级领导 (相同)
-第三、四、五、六... 直到N轮包括有:
领导的领导们,下属(如果这个职位带下属的话 ) ,有工作关系的同事们(不知道有多少个),没工作关系的领导们,等等等等。
总之就是 360 度、全方位、多角度的面试。
比如我自己 ,接受的面试包括来自香港、上海、美国总部的各位领导们和同级同事们,有直接面试,也有电话面试,一共 10 轮,最后才得到这个工作机会。
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原因是,在美国公司,老板的「 地位 」不如在中国公司那么高。
很多时候,公司的一些决定并不是由老板一个人所了算,而是又整个Team 一起开会讨论来决定的。所以美国公司最喜欢开会来 Align 。
另一方面,通过和平级同事、下属等的面试或者见面中,你会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公司的文化和团队的风格。
因为毕竟以后工作的展开,更多的是和 Team 一起工作,所谓气质合不合,三观一致不一致,就在这时能充分得到确认。同级或者下属所问的问题也好,或者提供的一些信息也好,往往是老板没法提供给你的,所以这时也给双发一个更全面的机会来互相考察对方。
注:有的公司并没有这么多轮面试,而是会安排好多个同事在一起进行小组交流。也有的公司会先给你 Offer,然后安排你和 Team 的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具体要看公司而定。
另外,和中国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北上广不同,美国的公司分布在全美各个地方。所以很多时候,去面试的公司会在离家万里的其他城市。一般公司会先安排 1-2 轮电话面试,然后承担机票的钱让你打飞的来面试。所以为了节约成本,经常会安排 Back to back 的面试1-2个整天。有时,还会安排申请者和某老板吃早饭,或者参加公司的活动,来体验公司文化。因为如果一旦决定,这就是一个得全家都要搬家、重新 relocate 到一个新地方的重大决定,所以提前了解准备充分,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面试是个双向选择。
不光是公司面试你,看你的技能、风格、资历等是不是符合公司要招的那个位置;同样也是你面试公司,看工作本身、上司、同事、公司文化等是不是和你自己匹配 。
其实我这份工作当时有 2 个候选人(包括我),最终我得到这个 offer 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觉得我的气质和公司文化比较相近。
中美职场其实还有很多差异,比如:
-
美国公司比中国外企下班时间要早
!(是不是很难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