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仅仅能够在高大上的围棋界横扫人类棋手,而且还可以在更多普通行业领域如人类一般工作。
先来看一篇报道:
根据12306网站余票信息,截至2017年1月17日20:00:18,1月20日从广州出发至多个热门目的地的路线中,广州到北京、洛阳、南昌、贵阳的火车票全部卖完,想要去这些地方的朋友只有另谋他法了。
广州到大连、郑州、青岛、上海、南京、南宁的票比较紧张,都不足10 0张。其中余票最少的是广州到郑州、上海、南宁,均只有1张,有需要的旅客赶紧动手啊。
在这些车次中,广州到南京的票以高铁为主,余票少且为商务座,票价昂贵。
广州到武汉、长沙、岳阳的票十分充足,其中,余票最多的是广州到武汉,还有1534张。不过,车次主要是K字头和普列,基本都是无座票,一站到底,路途会比较辛苦。
如果不告诉你上面这篇春运报道是出自人工智能之手的话,你能看出来与人类记者编辑之间的差别么?
事实上,这篇春运报道是《南方都市报》写稿机器人“小南”上岗后的处女作。其背后的技术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据技术团队成员介绍,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规划文章结构,再到最终的遣词用句,和人类一样,机器人也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海量的数据和高效的算法,是写稿机器人的两大利器。“小南”的首篇春运报道作品,共300余字,数据自动抓取完成后,报道的生成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
那既然写稿机器人已经能够如此神速流畅的编写出一篇新闻稿件,那么人类记者和编辑是否将面临失业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南”研究团队人员表示“暂时不需要担心”。
目前,类似“小南”这样的写稿机器人还不具备真正的人类思维。“他”只能依据既有的数据和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来写稿,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追问、寻找对方话语中的新闻线索,诸如此类的人类记者的法宝,对小南来说还是太难了。
研究人员认为,机器人和人类各有所长,机器人擅长快速处理繁杂的数据,但还做不到逻辑推理和深度归纳分析。至少在短时间内,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不过,技术在发展,以后的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记者造成更大的冲击,还是未知。
目前,南方都市报社、凯迪网络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三方已经正式宣布联合成立“智媒体实验室”,小南是该实验室的首个重要成果代表。
今后,三方将在推动媒体智能化技术研发、促进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领域的发展、探索媒体智能化产品服务的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机器写作、文本实体识别、智能摘要、立场分析、智能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文/ 快科技
阅读原文,更多热门;扫码识别,关注“机器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