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次方点评
酒店投资点评平台,投酒店-选品牌-看点评。为酒店行业提供投资资讯、酒店品牌加盟优惠政策、加盟口碑、酒店筹建与经营实操指南,建立酒店加盟商交流平台,提高酒店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能源电力说  ·  河南微电网怎样建?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河南微电网怎样建?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昨天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2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次方点评

报告发布|2024MVI中国酒店市场价值指数三十城榜单

次方点评  · 公众号  ·  · 2024-09-14 09:32

正文

2023年随着市场的全面复苏,需求迅猛反弹,国内酒店业迎来了久违的春风,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复苏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酒店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均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相较于2019年,酒店市场的格局是否因此发生变化?酒店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市场机会和行业趋势?


本次报告基于2023年全年数据,深入剖析全国重点一二线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供需变化,洞悉城市发展中酒店市场的长期价值机会。

| CHAT资讯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注:指数和排名所用数据均使用前一年数据计算所得。本报告中,2024年指数和排名的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于2023年年末;2020年排名的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于2019年年末(疫情前)


综合来看,排名前五的城市在酒店市场价值指数中表现稳定,领先优势显著。相比之下,排名6至30的城市指数波动较大,缺乏稳定性。主要原因在于前五城市的无论是供给端、需求端还是投资端的基础盘稳固,与其他城市差距显著。而其他城市的市场规模基本类似,当年的酒店业绩成为影响其排名变化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


/排名1-5的城市中

上海和北京占据绝对优势

成都和杭州增长势头强劲

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杭州稳居前五,位于市场价值的第一梯队。其中,上海和北京凭借供给规模、品牌连锁度和投资热度,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广州排名较疫前上升至第三;成都和杭州紧随其后,均上升1位。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成都和杭州在供给端表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


/排名6-15的城市中

以度假休闲类城市为主

深圳、三亚、重庆等10个城市共同构筑了酒店市场综合指数排名的第二梯队。其中,超过一半均为度假休闲类城市,因其在市场业绩的良好表现,榜单排名普遍上升。例如,凭借独特地貌环境和城市营销爆火的重庆,近年来获得卓越的市场表现,2023年在市场业绩榜单中名列全国前茅。


/排名16-30的城市中

需求端仍待复苏

以厦门、郑州、昆明等为代表的15个城市属于第三梯队,其市场表现在本年度年略显平淡,业绩基本持平或尚未恢复至疫前水平。其中,佛山和昆明的排名下降尤为显著,相较疫前均下降了8位。


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中所列排名是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名次。某个城市在某个指标上的排名下降并不意味着该城市绝对水平的下降,很可能是其他城市在该指标上的提升幅度更大,反之亦反。


供给规模: 上海和北京供给规模独一档,遥遥领先其他市场。 截止2023年底,这两座城市的中档及以上客房数量均超过28万间,稳居全国前两位。成都是近年来酒店规模扩张最快的城市,五年间中档及以上客房总量增加超过8万间,截止2023年底达到23万间,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唯一突破20万间客房规模的城市。其它城市中档及以上酒店供给规模均在20万间以下。


高端供给: 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高端酒店开业主战场,高端供给规模高速扩张。 随着一线城市高端酒店市场逐渐饱和,各大品牌开始将目光瞄转向城市商业活力不俗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头部城市的核心地段,这些城市的高端供给规模增长尤为显著。从高端供给增速上看,近五年年均增速的前10名中,新一线城市占7席,这些城市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9%,超过30城整体的增长率(约6%)。尤其是郑州,近五年高端供给规模的年均增速接近17%,位居全国首位。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产品类型: 市场不断细分,酒店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下,酒店产品进入「内卷」时代。各具主题特色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酒店主打的特色标签包括疗愈康养、山地、古镇、园林、设计酒店、在地特色、沉浸式体验等。其中,依托丰富自然或文化资源禀赋的城市更具有孕育特色产品的土壤,如成都、苏州和杭州等;以及具有坚实市场需求基础、市场发展阶段更为成熟的城市这一趋势同样较为明显,如上海。


品牌连锁指数方面,各大城市之间呈现明显分化趋势,上海以绝对优势蝉联榜首,不论在品牌渗透、高端品牌还是在国际品牌酒店数量上,其排名无可撼动。


品牌数量 :「首店经济」驱动之下各城市品牌数量激增。 随着市场细分和各类业态集聚,各城市进入品牌总数持续增加。从总量上来看,上海、北京、成都和杭州的品牌总数位列第一梯队,均超过160个。这些城市的市场成熟度更高,消费者需求更为多元,具备流量优势,成为各大品牌争相布局的首选地。此外,近年来首店经济在各地逐渐升温,各地政府积极吸引国内外酒店品牌落子其所在城市,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城市酒店品牌丰富度的提升。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连锁化率: 相比度假休闲市场,商务主导型城市品牌连锁化率提升更为显著。 与2019年相比,多数城市的品牌连锁化率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五年间,30城品牌连锁化率中位数由44%升至49%。其中商务型城市品牌连锁化率提升更为显著,例如济南和武汉等。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城市在2019年以前尚处于市场成长阶段,品牌酒店数量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中端品牌市场的迅速崛起,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商务主导城市,成为中端品快速布局扩张的区域,从而使得这些城市的连锁化率迅速提升。相较之下,度假市场的品牌连锁化率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市场不升反降如三亚。其原因在于度假市场更强调个性化体验,以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为主的连锁品牌愈发难以为度假市场赋能,非标产品反而在市场中重新获得青睐。


稀缺资源和优质产品助力三亚酒店业绩水平维持领先。 三亚保持2020年以来市场业绩的领先地位,凭借稀缺性的滨海度假资源和优质产品,以卓越的房价水平引领全国酒店市场,成为市场业绩标杆。但伴随着市场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后以及出境游市场的恢复,2024年三亚的市场业绩水平预计将经历震荡和回落。


部分城市凭借城市营销带来的流量优势,市场业绩提升显著。 从排名上看,重庆、长沙等城市在市场业绩的排名相较2019年排名提升均达到10名。 作为「网红」城市,这2个城市在2019年以来的流量热度始终处于高位。在巨大流量的带动下,出租率和高端消费需求增长迅速。以重庆为例,2023年五星级入住率达到76%,位列全国领先。同时,在业绩的成长性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重庆市场业绩指数排名上升11位,位列全国第4。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受疫情后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影响, 全国各城市的业绩水平迅速回升。 与2019年相比,2023年全国30城的平均每间房收益(RevPAR)中位数增长了17%,其中北京、上海平均每间房收益(RevPAR)基本恢复至2019年九成。与此同时,三亚、重庆、长沙等城市则得益于旺盛的旅游度假需求,业绩较2019年大幅提升,涨幅超过40%。


从运营健康的指数来看, 头部城市之间差异缩小, 排名前五的城市,指数均超过95分。其中,三亚在优异市场业绩的推动下,继续保持榜首地位,自2020年以来,其在收入、利润和成长等维度上均名列前茅。随着市场恢复,上海和北京逆转了2022年的低迷状态,重回第二、第三名,维持了疫前的领先格局。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在收入端,城市间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趋势。 根据酒店总经营收入水平,市场可分为三大梯队。如下图所示。第一梯队包括三亚和四个一线城市,每间可供出租房总经营收入均超过40万元。这五座城市得益于更多元的客源结构和庞大的客源基础,收入规模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第二梯队涵盖长沙、成都、南京等城市,收入规模介于25万至40万元之间,这些在城市商务需求的基础之上,同时能够通过旅游休闲需求实现更好的溢价。合肥、佛山等7个城市构成第三梯队,收入低于25万元,这些城市的酒店需求丰富度和支付力上与第一二梯队城市均有一定差距。


在成本端,部分城市由于人力及运营成本相对可控,酒店也依然能取得不俗的利润水平。 其中昆明、大连和贵阳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城市历年来在运营健康指数上的表现通常优于市场业绩指数排名,主要得益于较低的人力成本和更为可控的运营开支。尽管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城市,但这些城市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以大连为例,在酒店收入端大连在全国排名为12,但由于其在运营成本和用工效率方面优于其他城市,其总体利润表现和人均创收创利上均位于全国前列,这也使得大连的整体运营健康度表现位居全国第四。


上海重回投资热度榜首,成都仍稳居投资热度指数前三甲。 上海、成都、广州、北京和杭州位列30城投资热度指数的前五名。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上海的酒店签约量迅速回升,不仅扭转了2022年的颓势,还跃升至投资热度指数榜首;成都则继续保持其在酒店签约量上的强劲表现。


滨海城市投资热度继续高涨,排位提升显著。 海口、天津和青岛的投资热度提升最为明显,相较2019年,这些城市的排名均上升了9位以上,凭借稀缺的滨海度假资源,这些城市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例如,受海南自贸港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海口的投资热度指数在五年内由三十城末位逆势上升至中游,2023年录得4,300间中档及以上品牌签约客房数,显示出强劲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一线城市陆续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存量投资占比明显提高。 在存量投资方面,上海、广州、深圳和北京位列全国前四名。一线城市陆续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显示出市场的成熟与竞争的加剧。根据浩华发布的 《2023中国大陆地区中档及以上品牌酒店签约报告》 (点击此处,查看报告) ,一线城市的翻新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项目占比高达35%,显著高于新一线城市(占比约为22%)和其他城市层级。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新建项目投资趋于饱和,存量资产的提升与更新逐渐成为投资者的主要策略之一。


2023年标志着酒店行业的重启与振兴,整个行业展现出了显著且强劲的复苏迹象。在此背景下,不同城市的酒店市场呈现出独特的供需特征与发展趋势,这些差异不仅凸显了市场的多元性,更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展望2024年,市场供给端和投资端将继续面临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市场需求端也将经历一段疫后爆发期之后的周期性低迷。毫无疑问,中国酒店行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和挑战,而这些也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MVI(市场价值指数),为行业从业者找到判断市场长期价值和短期波动的标尺,助力行业穿越周期。我们也相信,通过行业从业者对长期主义的坚守,中国酒店业将克服市场发展的短期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近期活动预告

酒店投资实战小讲堂

09月18日(周三)19:30—21: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