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恰逢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诞生200周年。获得本年度美国经济学会(AEA)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杰出青年经济学家戴夫·唐纳森不仅以实证说明了贸易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还扩大了贸易本身的内涵及外延——它不仅是国家活动,还是各类社区之间互动加强的产物。新技术可以拓展贸易,有助降低壁垒的投资也能扩大交易市场的规模。
今年4月,供职于斯坦福大学的
戴夫·唐纳森(Dave Donaldson)
被美国经济学会(AEA)评为本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John Bates Clark Medal),
该奖项每年颁发给一位40岁以下的优秀经济学家。
唐纳森研究的重点是贸易中的 “相对优势”理论,这一概念最初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17年4月19日出版的书中提出,距今刚好200年。李嘉图认为贸易并非零和游戏,还能创造机会实现共赢互利。唐纳森的研究则为我们思考这一理论的内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经济学家们常以简化的例子来解释“相对优势”概念,试图说明为什么贸易比孤立主义更有优势。
唐纳森则更雄心勃勃,他花了近十年时间研究印度修建铁路的经济效益。
1853年时,印度大部分内陆运输都依赖畜力,横跨这片宽广次大陆的货物运输缓慢而成本高昂。铁路网的建成改变了一切。1853年至1930年间,印度铺设了超过67,000公里的铁路,提供了快速廉价又可靠的运输服务。唐纳森发现,当时印度有八种不同的盐在售,而每种盐都只在一个地区出产:这一奇特的现象让他可以运用各地盐价的差异来计算运输成本。他精心绘制出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线路,计算出从某地运往另一处最便宜的方式,最后发现铁路的引入令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了贸易。
在连接到铁路网的地区,地方实际年收入增加了约16%。
相比之下,1870年至1930年间印度整体的实际收入增长才仅有22%。
唐纳森的研究还为提出两个世纪的相对优势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点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贸易不仅是国家活动,还是各类社区之间互动加强的产物,它甚至可能出现在任何大都市的街区之间。拓展贸易不必依赖签订复杂的协议,也可以通过新技术实现。修建铁路、建立共享工业标准或是在大城市新建住房这类有助降低贸易壁垒的投资,都能够扩大交易市场的规模。
欢迎登录
《经济学人·商论》App浏览五月刊文章
《唐纳森的深奥思想》
,并获取获取更多编辑精选文章
(一键切换,双语阅读)
互动有礼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青年研究者?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礼品
了解世界,不仅是读懂英文那么简单
读《商论》,学会像《经济学人》一样思考
现在订阅更可获赠商论全新定制版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