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海洋与生命》《水生生物学》《动物学》和《水生生物学原理与进展》师生们的学习感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生态环境  ·  新疆克拉玛依:成群鹅喉羚雪中撒欢 ·  8 小时前  
波纹的低风险杠杆  ·  20250205 越看越凉的古茗 ·  3 天前  
波纹的低风险杠杆  ·  20250205 越看越凉的古茗 ·  3 天前  
小小牛财经  ·  收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智慧

Nature | 章鱼睡觉时皮肤变色?

生命的智慧  · 公众号  ·  · 2024-12-04 22:56

主要观点总结

该论文研究了章鱼的睡眠模式,包括神经活动和皮肤模式。研究发现章鱼睡眠模式具有周期性的阶段轮换和受体内平衡调节的活跃发作。通过多项实验,如多位点神经像素探针实验、皮肤亮度轨迹检测等,探究了章鱼在安静睡眠(QS)和活跃睡眠(AS)期间的神经活动和皮肤模式。研究发现QS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睡眠纺锤波的12-18赫兹的振荡,而AS则与脊椎动物的REM睡眠在伴随类似清醒的神经活动方面相似。该研究补充了头足类在两阶段睡眠行为方面的报告,并展示了生物研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章鱼睡眠模式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章鱼作为无脊椎动物,其睡眠模式的研究对于理解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睡眠模式的差异和共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章鱼睡眠模式有助于揭示睡眠的进化历史和机制。

关键观点2: 章鱼睡眠模式的特点

章鱼睡眠模式具有周期性的阶段轮换和受体内平衡调节的活跃发作。这与许多脊椎动物的睡眠模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人员通过多项实验,包括多位点神经像素探针实验、皮肤亮度轨迹检测等,探究了章鱼在安静睡眠(QS)和活跃睡眠(AS)期间的神经活动和皮肤模式。

关键观点4: 实验结果和发现

研究发现QS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睡眠纺锤波的12-18赫兹的振荡。而AS则与脊椎动物的REM睡眠在伴随类似清醒的神经活动方面相似。这些发现补充了头足类在两阶段睡眠行为方面的报告。

关键观点5: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该研究对章鱼睡眠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章鱼睡眠模式与其他物种的睡眠模式的差异和共性,以及章鱼睡眠模式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正文


章鱼睡觉特征大公开?

2024.12.1


揭秘章鱼睡眠时类似清醒的皮肤模式和神经活动




睡眠是动物每天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那大家有想象过无脊椎动物的睡眠吗?是和哺乳动物相似相近抑或完全不同?相信接下来要讲解的这篇论文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论文简述



该论文标题为《章鱼睡眠时类似清醒的皮肤模式和神经活动》,于2023年6月28日在《nature》期刊上发布。在该论文中,作者从章鱼睡眠时皮肤的模式变化和神经活动作为主题,从章鱼睡眠的两个不同时期设计实验并得出最终结果。




关于章鱼

睡眠模式


众所周知,以智人为主的哺乳动物的睡眠模式由快速眼动期和深度睡眠期组成,并以基本固定的周期进行轮换。如果假设两阶段睡眠的功能确实是普遍的,那么可能会在表现出复杂认知能力的动物中广泛发现两阶段睡眠的神经和行为相关性。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选择章鱼作为研究对象,猜测章鱼的睡眠模式也表现为两个阶段并且与脊椎动物具有相似性(在论文中,研究人员以QS(安静睡眠quiet sleep),AS(活跃睡眠active sleep)分别命名睡眠两阶段)。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设计判断章鱼的睡眠模式。首先,将章鱼饲养在动物水箱中,在设置完成适宜的实验环境后,在章鱼的AS时段,QS时段和清醒时段分别对章鱼施加三种不同强度的刺激,最终得出的结果如图。


与章鱼清醒时段相比,AS,QS时段在弱刺激下几乎毫无反应,其中QS阶段较易受到中强刺激影响而AS阶段所受影响与刺激强度关联较大。


下一步,作者设计了睡眠剥夺实验:先连续记录章鱼48小时的状态;实验开始,每隔一段时间用工具刺激章鱼使其在固定时间段保持清醒,其他时间自由活动,重复两次得到以下结果。


由图可知,连续两天的睡眠剥夺使章鱼后两晚活跃发作率显著增加。

综上,我们可知章鱼的睡眠模式具有周期性的阶段轮换和受体内平衡调节的活跃发作。




章鱼的神经活动和皮肤模式


相比着墨不多的章鱼睡眠行为,在神经活动和皮肤模式这一方面作者做出了详细的实验论证。

①神经模式:

研究人员使用了多位点神经像素探针来进行实验。首先进行电生理手术,让探针在能准确监测且不影响章鱼活动的情况下植入章鱼的脑部;然后使用软件进行神经像素记录;最后取出探针,安乐死章鱼并取出头囊,安装在显微镜下并观察。

②皮肤模式

研究人员利用QS,AS期间的平均皮肤亮度轨迹检测QS,AS期间的颜色闪烁。

采用高分辨率章鱼视频量化皮肤模式。在标准预处理之后,使用Keras64平台,在ImageNet63数据库上预训练,网络评估400×400像素作物,作为皮肤模式度量,描述了视频剪辑中每一帧的皮肤图案。

研究发现QS期间章鱼睡眠的神经活动——LFP活性低于AS时段;其中有两个突出的活动来源,一个与QS期间可观察到的短暂皮肤颜色闪光有关;一个在thesFL区域,LFP被持续1秒的12-18Hz震荡打断。


AS期间章鱼睡眠的神经活动——LFP活动因脑状态的不同出现变化;额下叶和颊叶表现出更强的低频唤醒,其他脑区尤其是thesFL区域,AS期间更加活跃。


a活跃休息期间的平均皮肤亮度。顶部显示了章鱼身体的图像,从顶部看,头朝上,来自整个活动回合。b记录更长时间尺度的平均皮肤亮度显示AS和QS之间有节奏的交替。

a顶部显示QS期间sFL中记录的LFP,显示振荡事件(箭头)和相对于其他行为状态的活动减少。底部显示了顶部LFP的谱图。b (a)中爆发的扩展视图(红色箭头)。c振荡事件的平均谱图d QS期间的振荡事件。n = 9神经像素记录被映射到图谱。探针颜色与平均振荡事件率有关。e小提琴图显示每个区域电极上的平均振荡事件率。插图显示,VL和Subv被前后分割,显示出较高的前振荡事件率。

i,j图显示了AS, QS和尾流阶段的低(i)和高(j)频率振荡的强度。

e清醒时低频(0.1-10 Hz) LFP活动强度与AS的关系。交叉:位于大脑区域的所有电极的平均值±95%置信区间。从N = 8、3、3、2、3、3、3、3、6只动物中分别取583、477、85、81、84、239、395个电极,分别用于VL、sFL、iFL、Buc、Subr、dBL、Subv。f与e不同的是高频(20-150 Hz) LFP活动强度。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人员发现QS显示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额叶vlsystem)有12 - 18赫兹的振荡,在频率和持续时间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睡眠纺锤波。然而,QS似乎与脊椎动物慢波睡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低频振荡,没有大面积的大脑。在QS期间看到的短暂的色彩闪烁伴随着与清醒相似的神经活动水平,尽管振幅较低。而AS与脊椎动物的REM睡眠在伴随眼睛和身体抽搐的类似清醒的神经活动方面相似。


许多研究工作已经在许多脊椎动物中建立了两阶段睡眠,而本次研究结果补充了头足类在类似的活动和QS阶段的行为报告。考虑到进化距离,这些现象可能彼此独立进化,并且可能代表复杂代理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