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宏观土肥圆  ·  债券深V ·  5 天前  
扑克投资家  ·  房地产周期结束:电力超级周期开启! ·  5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中国平安集团总部招聘 ·  5 天前  
成方三十二  ·  成方知道 | 存款准备金率档次:从复杂到简明 ·  6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急跌不抄底(0108)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外滩圆桌对话 |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分歧与共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公众号  · 金融  · 2024-09-12 21:4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的内容。与会嘉宾讨论了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影响,包括美欧的降息周期、日本走出长期通货紧缩的情况,以及美联储等央行对货币政策框架的重新审视。文章还提到了各国央行对通胀目标的看法以及印度央行原行长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美欧开始步入降息周期

美欧央行面临经济挑战,开始实施降息政策。美联储对通胀风险的关注转向对劳动力市场疲软和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欧洲经济形势更为复杂,需保持政策灵活性。

关键观点2: 日本走出长期通货紧缩

日本正逐渐摆脱长期通缩,货币政策实现正常化。日本央行在过去十年为实现通胀目标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通胀率有所上升,工资增长,经济呈现新特征。

关键观点3: 美联储等央行重新审视货币政策框架

随着通胀形势的变化,美联储等央行需要重新审视货币政策框架,包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高新框架的普适性,审视通胀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和与市场沟通问题。

关键观点4: 通胀目标的争议

与会嘉宾对通胀目标存在争议。多数外方专家认为非必要不应改变2%的通胀目标,改变目标可能会损害央行的公信力。各国央行在价格稳定目标上达成共识,普遍设定2%的通胀目标被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正文

9月5-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期间就“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影响”展开讨论。

与会嘉宾认为,美欧开始步入降息周期。美联储对持续通胀风险的关注转向对劳动力市场疲软和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欧洲经济形势比美国更为复杂,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上将保持灵活性。日本正逐渐走出长期通缩,货币政策逐步实现正常化。
美联储应深入总结2020年以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经验教训,分析其成效与不足,并提高新货币政策框架的普适性,重新审视通胀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与市场沟通问题。对于通胀目标,多数外方专家认为,非必要不应改变2%的通胀目标,否则可能会损害央行的公信力。

* 本文隶属CF40成果简报系列。执笔人为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景初。

美欧开始步入降息周期

日本走出长期通货紧缩

美联储原副主席科恩(Donald KOHN)认为,美联储即将从紧缩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货币政策。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胀水平虽仍高于2%目标值,但正在持续缓慢回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基本缓解,表现为职位空缺数量下降、雇主竞聘工人难度降低、工资涨幅下降。
然而,尽管美国经济增长较为稳定,近期的经济增速和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表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居民消费动力也可能不可持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表示,虽然对通胀形势较为乐观,但对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的疲软更感担忧。
为了实现经济“软着陆”,美联储将逐渐退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降息,但具体的政策路尚不明朗。

欧洲央行原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指出,欧洲央行正处于降低利率的阶段,但欧洲经济形势比美国更为复杂,经济面临更多的挑战。欧洲央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多次上调利率,旨在遏制持续高企的通胀。然而,尽管总体通胀率有所缓解,但核心通胀率仍高于2%目标。欧洲经济增长与美国相比表现欠佳,在能源和食品供应方面受乌克兰危机严重影响,PMI指数较低,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这种状况可能阻碍核心通胀率的快速下降。
未来,欧洲央行可能会根据实时经济形势制定政策,但市场普遍预期在未来一个月内可能会有25个基点的降息。尽管如此,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上仍将保持灵活性,以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

日本央行原行长黑田东彦指出,现在日本正逐渐走出长期通缩,货币政策逐步实现正常化。日本央行在过去十余年间(2013-2023)为实现2%的通胀目标而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QQE),日本通缩情况基本消除,但通胀率始终保持在1%左右,工资几乎没有增长。

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日元贬值,日本经济才呈现出新的特征。通胀率的显著上升带动了工资增长,企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劳动力市场也趋于紧张。这些变化表明日本有望以稳定、可持续的方式实现2%通胀目标,无需继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认为,未来日本央行将继续谨慎地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提高利率至中性水平(1%~2%)

重新审视货币政策框架

美联储在2020年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调整,以应对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然而,随着通胀形势的变化,美联储需要重新审视现行的政策框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经济挑战。

对于货币政策框架,科恩建议,首先,美联储应深入总结2020年以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经验教训,分析其成效与不足。虽然美联储在应对高通胀方面表现出色,经济似乎实现了软着陆,但仍有值得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其次,提高新货币政策框架的普适性。新框架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还要进行压力测试,确保能够应对各种经济冲击,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冲击。

再次,重新审视2%通胀目标。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胀的驱动因素可能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评估2%的通胀目标是否仍然适用。

最后,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与市场沟通问题。美联储应全面审视其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非常规工具,如前瞻性指引和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要反思利率前瞻性指引是否延误了对通胀的反应。在市场沟通方面,虽然美联储在透明度和清晰度方面有所改善,但仍需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传达政策意图和行动,避免误解。


2%通胀目标是否应该改变

不仅是美联储,全球许多央行都在实施2%的通胀目标。科恩认为,无论最终确认是否应该改变2%的通胀目标,美联储至少应该重新审视并仔细推敲2%是不是正确的通胀预测。

但特里谢指出,各国货币政策对价格稳定的统一定义和目标趋同,对于去通胀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是必要的,但不应改变2%的通胀目标。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大央行在价格稳定目标上达成了共识,普遍设定2%的通胀目标。这一目标被视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结构性改革。各国央行在疫情后通胀飙升的情况下仍坚持这一目标,体现了全球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决心,这对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印度央行原行长拉詹(Raghuram RAJAN)认为,通胀目标不应轻易改变,否则可能会损害央行的公信力。如果必须改变,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而不是在没有明显需求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收支失衡、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通胀具有持续性,并可能改变公众对通胀的预期。面对这一挑战,各国央行需要重新审视其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一个更能有效抑制通胀的机制。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强调,尽管大部分观点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通胀率和利率提高的时期,但各国央行已经证明,无论当前通胀较2%更低还是更高,只要给它们一点时间,它们都有能力实现2%的通胀目标。从确保其发挥能力的政治保障来看,即便一些政客想损害央行的独立性,但最终也会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后退。

我们的原创研究产品序列“CF40观察”现全新升级为“CF40研究”,并已在微信小程序端正式上线。订阅“CF40研究”,您将畅享全年无间断原创报告奉送、专属视频和直播、精品图书赠阅、会员专享主题活动、有机会参加CF40主办活动等线上线下超值权益组合。
早鸟福利,限时开放,来开启这场新知之旅吧!

版面编辑:笑笑 潘潘|责任编辑:潘潘
视觉:
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