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书单来了  ·  生活没将我击倒... ·  昨天  
十点读书  ·  为什么你的自律总失败? ·  2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借地而生》:人与地的非凡旅程|2024新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叶开儒丨"中美贸易战",中国思想界争了些什么?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4-20 21:00

正文

图片来源:必应


法意导言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学界也就中美关系及世界局势变化展开激烈讨论。本文从事情的起源、事情背后的含义、造成贸易战的结果、贸易战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五个层面对“中美贸易战”进行了系列梳理和深入讨论。希望能够对大家进一步了解“中美贸易战”有所帮助。


作者介绍

叶开儒,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生。兴趣方向:公法与政治理论,中外法律思想史。



"中美贸易战",中国思想界争了些什么?

作者 / 叶开儒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当日上午,中国商务部发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学界也就中美关系及世界局势变化展开激烈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从事情起源来看,正是特朗普上台后终结了美国一直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理念,即一种理想主义的全球化进程,由此引发了美国对华贸易的制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经略研究院研究员孙璐璐[1]指出,全球自由贸易的发起者和鼓吹者是一群号称“全球企业公民”的“达沃斯人”,其主体是金融投资家、跨国财团与支持全球化的国际组织高层人士,以及一些大国政要。然而由于该群体奉行的是资本逻辑,毫无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所以它们不仅在非西方世界不受欢迎,而且也因为其剥夺了西方世界许多中下阶层的工作,导致特朗普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势力的抬头。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文章[2]认为,此次美国发起“贸易战”,意味着美国选择抛弃它一手打造并维持了70多年的全球体系。由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既无意也无法维持这一体系的存续,因而世界历史也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即不论对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来说,整个世界都将变得不再那么自由、繁荣与和平。


第二,“中美贸易战”背后,实际上是新世纪以来中美综合国力变化的结果,面对中国这一超级经济体的全面崛起,美国各界对于中国崛起普遍抱有一种敌视、恐惧的态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认为,[3]“中美贸易战”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冷战思维,即把中国变成另一个苏联,进而西方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尽最大努力遏制中国的崛起、孤立中国。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反华力量聚集在一起,对中国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指出[4],美国各界已经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美国全方位和全球性的竞争对手;过往美国对华战略基本失效,亟须改弦更张进行调整重置;其三,未来五至十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期,如不有效应对,中国将势不可挡,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中国是美国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的挑战,而贸易制裁只是美国对华战略众多措施中的一环。


图片来源:必应图片


第三,对于造成“贸易战”的结果,中美两国谁更应负主要责任,学界、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5]指出,贸易争端完全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体现出美方完全在按霸权思维、零和意识行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绝对额高,完全是因为美国产业几十年来主动转出美国,使美国从商品生产国变成进口国所造成的,所以这是美国自己的问题,是美国在全球价值链时代迷失了自我。恒大研究院研究员任泽平也认为,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责任不在中国,原因主要在于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保持主要国际货币地位、全球价值链分工、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以及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 模式等。但佚名作者在著名网文《诸神的黄昏:一场没有悬念的贸 易战》[6]中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并没有遵守“入世”承诺,进而破坏了全球贸易的秩序和规则。中美学者智库成员周方舟[7]也指出,美国主动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反映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慌。对特朗普来说,中国得利于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而崛起,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这关系到西方文明的可持续性和存亡。


图片来源:必应图片


第四,任何贸易战都会对双方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于此次贸易战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舆论界呈现出两种态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8],中国要大国崛起,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从长期看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何况中国已经连续二三十年位居全世界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国,中国正是在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中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清华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研究所政策分析师林玮[9]进一步指出,贸易战背后实质是“创新战”,以贸易政策最大限度地干预中国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是美国干扰阻碍中国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等崛起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美国相关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逐渐不足,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是希望以某种程度上“闭关锁国”的方式,躲避来自中国的创新竞争。但中美学者智库成员周方舟认为,美国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可以不依赖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生存,但其他任何经济体都不能脱离美国市场而独存,这就是特朗普敢于进行贸易战的底气和根本原因之所在。此外,由于美国掌握了资本和市场,因而也就掌握了发展制造业的主动权,因而美国不惧进行长期的贸易战。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反制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和手段,而特朗普却能够用朝鲜半岛、台海、南海和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地缘组合牌来配合其对中国的贸易战,因而中国将面临更大的被动局面。


最后,面临严峻的局势和挑战,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应该直面现实,以我为主,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从而在贸易战中掌握主动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18年1月2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104次“朗润•格政”圆桌论坛暨“中美经济二轨对话”中方代表团报告会[10]上指出,中国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反制措施,但不要全面反击,同时可以顺势推动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更重要的是,美国如今放弃了自由贸易的道德制高点,中国正好可以继续倡导自由贸易,从而让我国维持一个负责任的、致力于全球治理与全球发展的大国形象。在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中国应该以我为主应对美国对华战略的改变,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进口和国内消费、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扩大外资开放领域以及实行国企改革等,进而以中美贸易摩擦的外溢效果来推进国内的改革。梅新育则进一步指出,贸易报复应当奉行精准打击原则,同时涵盖金融、政治领域,并在世贸组织上寻求对美国的压制措施。


图片来源:必应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