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信研究
关注国信研究,实时了解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研究|医药行业2025春季政策展望电话会 ·  6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000972,重大资产重组,周三复牌!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盘中大涨超600点!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新春走基层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信研究

晨会聚焦241127

国信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1-27 09:14

正文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

  • 商贸零售行业专题:并购重组风起,存量时代下的企业重要增长范式

点击查看
  • 电力设备新能源2025年度投资策略:电网智能化升级,新能源龙头引领创新发展

点击查看
  • 电子行业周报:Mate70强化自主可控进程预期,AI陪伴玩具成为端侧新可能

点击查看
  • 汽车行业专题: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八)-小鹏P7+全系标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小马智行冲刺美股IPO

点击查看
  • 贝壳-W(02423.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Q3营收利润环比回落,新房业务持续跑赢市场

点击查看
  • 宝丰能源(600989.SH) 公司快评:内蒙古项目试生产,产能扩张进展顺利

点击查看
  • 金山办公(688111.SH) 财报点评:个人订阅稳健增长,AI应用和信创均向好

点击查看

【金融工程】

  • 金融工程专题报告:金融工程专题研究-FOF系列专题之八:基金经理观点独立性与投资业绩

点击查看


行业与公司

行业专题:并购重组风起,存量时代下的企业重要增长范式

点击查看

消费整体增速放缓,企业寻求新增长。2024年以来,整体消费延续了低位增长,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我们认为消费行业正从跑马圈地式的增量发展范式,慢慢步入了存量范式下的高质量增长阶段。产业内通过并购整合有望迎来龙头强者恒强的时代机遇。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前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延式成长工具。且从上市龙头公司自身情况来看,近年来也积累了大量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管理经验,并在一级市场退出需求增加下,不少优质消费标的亦给上市公司提供了较好的收购整合机会。

并购重组主线一:产业重整,线下零售企业步入新一轮重整期。线下零售渠道龙头本身仍拥有商品集中可触达、消费场景多元丰富的优势,且供应链能力积累深厚,在当前短期经营压力下,有望通过并购整合盘活产业内的低效资产,实现核心业务增值升值,并提升长期竞争力。而当前针对目前存在的经营问题,如永辉等传统零售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学习优秀经验,借助外部产业资源进行转型调整,目前已初具成效。

并购重组主线二:外延式拓展,品牌型企业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对于品牌型企业而言,在流量见顶及需求承压背景下,进一步的成长需要补齐品类矩阵和渠道,搭建平台化的发展模式。依托外延并购,一是可以帮助实现多品牌多品类的规模化发展,以不同定位品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二是可以助力渠道扩张,包括进军海外市场,据贝恩公司统计,并购扩张方式对国际化公司的海外收入的贡献率平均提高了27%。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S0980517070001);

柳旭(S0980522120001)

电力设备新能源2025年度投资策略:电网智能化升级,新能源龙头引领创新发展

点击查看

电网智能化投资是2025年重点方向。随着主网侧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负荷侧市场化改革,电网智能化需求快速提升,新一代调度系统、巡视通信能力升级等具体方向迎来成长期。

海风密集开工迎来规模跃升,出口迎来批量交付。2025年海上风电市场迎来高速增长,装机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并且深远海占比增加,设备需求走向高端化。目前有望在2025年招标的海风项目超过25GW,订单与交付景气度共振。风电在2024年迎来海外平价发展的突破,新兴市场为国内风电产业链提供新的业务增长来源。

锂电份额加速集中,龙头引领创新潮。2025年国内和欧洲新能源车,以及储能行业或促进动储电池需求实现25%增长。头部企业份额稳中有升,并争取国际市场更多主动权。材料环节,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平稳,企业存货减值压力基本释放,正极龙头凭借高压实铁锂、高镍三元等差异化产品集中份额和优化盈利;负极龙头凭借成本领先性和行业能耗标准巩固份额;电解液龙头盈利触底,海外布局加速;隔膜行业仍在出清过程中,未来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在新产品创新方面,复合集流体量产提速,应用落地临近;半固态电池车端实现批量,固态电池继续优化成本并在低空场景率先应用。宁德时代引领二代钠电池在2025年正式亮相,在骁遥电池、储能等场景快速应用。

光伏供给侧调整持续,钙钛矿叠层应用值得关注。2024年四季度光伏价格触底回升,各环节开工率保持低位,供给侧进入深度调整期,中长期格局向好趋势明朗,行业规范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有助于产业加速出清。新技术方面,HJT/BC、钙钛矿技术百花齐放,特别是钙钛矿电池技术进入GW级别,组件产能向20GW目标推进。叠层电池拥有更高的转化效率和应用场景优势。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产销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李恒源(S0980520080009);

王晓声(S0980523050002);

徐文辉(S0980524030001);

李全(S0980524070002);

袁阳(S0980524030002)

电子行业周报:Mate70强化自主可控进程预期,AI陪伴玩具成为端侧新可能

点击查看

华为“史上最强Mate”发布在即,强化自主可控进程预期。过去一周上证下跌1.91%,电子下跌3.29%,子行业中元件下跌4.10%,电子化学品下跌2.67%。同期恒生科技下跌1.89%,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上涨2.53%、0.40%。我们认为,伴随市场“政策底”的形成,硬科技在“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的政策取向中兼具了“经济顺周期”及“新质生产力”的双重特征,虽然短期经历了显著上涨,但更多只是对此前流动性风险中错误定价的修复,电子行业估值仍大面积处于历史中低位,部分风向标类资产也仍有估值上行空间,类似于去年Mate 60面市后3Q23的行情表现,余承东所谓“史上最强大Mate”下周发布有望提振高端SoC芯片自主可控进程预期。在情绪面之外,半导体在近2年的下行周期里完成了较为充分的去库存和供给侧出清,如今在AI算力需求的边际拉动下、在新一轮终端AI化的创新预期中,行业正迎来具备较强持续性的上行周期,3Q24中芯、华虹产能利用率同环比继续提高。在筹码面而言,伴随半导体、硬科技类ETF申购意愿走强,对指数成分股的行情走势影响逐步形成正循环,建议乐观看待半导体行情持续性,继续推荐半导体细分龙头及华为、苹果产业链标签股。

AI陪伴玩具成为端侧应用新可能,关注SoC等确定性硬件方向。伴随字节跳动推出搭载豆包大模型的AI陪伴玩具“显眼包”,该产品在普通毛绒玩具的基础上,内嵌FoloToy的AI大模型机芯Magicbox(魔匣)。随着AI模型的逐步成熟,当其与AI陪伴玩具相结合,可以实现智能对话(提供情绪价值)、儿童早教(诗词教学、英语口语训练)等功能,有望成为AI Agent率先落地的优选场景之一。此外,若将AI陪伴玩具与各类动漫IP结合,针对特定角色的剧情内容训练,有望推出众多角色形态的AI陪伴玩具。

英伟达FY3Q25超指引上限,AI开启新运算时代。英伟达FY3Q25(截至2024年10月27日)实现创纪录收入351亿美元(YoY 94%,QoQ 17%),超指引上限,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08亿美元(YoY 112%,QoQ 17%);公司预计FY3Q25收入367.5-382.5亿美元(YoY 66%-73%,QoQ 5%-9%)。英伟达表示,基础模型开发者正在扩大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的规模,对Hopper需求强劲,对Blackwell高度期待。黄仁勋称AI开启了一个新的运算时代,将影响各科学领域及各行业。AI发展仍在如火如荼发生,继续推荐AI算力和AI应用相关标的。

华为Mate70系列开启预订,人数3天破200w。11月18日华为终端官方宣布,华为Mate品牌盛典将于11月26日举行,Mate70系列、尊界S800新车、智界新S7等产品有望亮相。Mate 70系列预订已于11月18日开启,预约人数3天破200w。11月19日,华为官方发布多条AI功能相关视频,涉及图像处理、隐私保护、手势操作等,AI有望成为新机重要卖点。此外,Mate70系列将首发搭载纯血鸿蒙OS NEXT和麒麟9100 CPU,其发布将是产业链景气度重要催化因素,建议关注华为产业链龙头。

电视需求短期平稳,11月下旬LCD TV面板价格环比持平。据WitsView,11月下旬32/43/55/65寸LCD电视面板价格为34/63/124/171美金,较11月上旬价格环比持平。从需求看,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11月国内电视品牌在超大尺寸面板的需求热度不减,面板厂也在积极对应此次需求,国际品牌的需求较为弱势,在内热外冷的需求下,主要面板厂目前在面板价格上仍采取稳健策略,短期需求相对平稳,预计11月电视面板价格全面持平。我们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陆资厂商大规模扩张、全球产业重心的几度变迁之后,LCD的高世代演进趋势停滞、竞争格局洗牌充分,推荐京东方A等。与此同时,LCD产业的崛起增强了国产电视品牌及ODM的出海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仍为半导体主要增长方向。根据乘联会预测,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预计可达128万辆,渗透率约53.3%,同比增长约34%,随着相关补贴推动汽车市场整体销量持续增长,终端客流表现强劲,新能源汽车增长好于此前预期。目前汽车IGBT模块随混动车型比例提升仍有结构性增长机会,二极管、MOSFET器件国产化率仍低且随智能化提升单车价值量同步增长,整机增长、单机价值量提升叠加份额渗透使得新能源汽车为目前半导体的主要增长极。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叶子(S0980522100003);

詹浏洋(S0980524060001);

张大为(S0980524100002);

李书颖(S0980524090005);

联系人:连欣然

汽车行业专题: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八)-小鹏P7+全系标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小马智行冲刺美股IPO

点击查看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1)小鹏汽车举办2024年度AI科技日活动;2)小鹏P7+开启规模交付,全系标配端到端AI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技术,上市当天订单超3万辆;3)理想汽车11月底推送“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4)福瑞泰克冲刺港股IPO、小马智行冲刺美股IPO。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1)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9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60.1%,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20.0%,同比+12.6pct,环比+1.3pct;2)华为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9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6.6%,其中地平线、英伟达、特斯拉FSD、华为芯片占比分别为12.6%、29.7%、19.9%、12.8%,同比分别变动-3、-2.8、-10、+10.6pct,环比分别变动-1、-0.5、-2.6、+0.1pct。

智能驾驶:标配L2级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9月同比+7pct。2024年9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为16%,同比+7pct,高速NOA、城区NOA渗透率分别为14.7%、10.0%,同比分别+8、+8pct,环比分别+1、+1pct。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9月的渗透率分别为60.1%、49.9%、6.8%,同比分别变动+5、-1、+5pct,环比分别变动+3、+1、+1pct。2)域控制器:2024年9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6.6%,同比+8.7pct,环比+1.1pct。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9月渗透率分别为83.5%、51.8%、16.7%、29.9%,同比分别变动+8、+5、+5、-pct,环比分别变动+0、+1、+1、+0pct。

智能网联:OTA、T-BOX9月渗透率分别73.5%、67.4%,同比分别变动+7、+2pct。

风险提示:汽车智能驾驶渗透速度不及预期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杨钐(S0980523110001)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专题报告:金融工程专题研究-FOF系列专题之八:基金经理观点独立性与投资业绩

点击查看

2024年春节假期为2月9日至2月17日,期间海外金融市场共经历6个交易日,我们对春节假期海外主要资产表现及重大新闻热点作出了梳理回顾。

卖方分析师与基金经理的互动

卖方分析师发布的研报信息是基金经理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并能利用和共享的重要信息。然而,同样面对来自分析师的公共信息,不同基金经理对其的使用程度却有所分别:部分基金经理对公共信息的依赖较高,其投资决策会跟随卖方分析师观点进行变动,而部分基金经理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研究和信息挖掘能力,保持了较为独立的投资观点。

卖方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观点的刻画

卖方分析师观点刻画:我们对于卖方分析师观点的定量刻画主要源于他们外发研报的内容。基于卖方分析师发布的研报,我们采用了分析师对于股票滚动未来一年的一致预期净利润数据,来作为我们对于全市场卖方分析师观点的代理变量。

基金经理观点刻画: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分析中鲜有提及个股观点,因而我们对于基金经理观点的刻画源于他们实际的持仓行为。基于基金半年报和年报的全部持仓,并经过股票区间涨跌幅调整后,我们可以计算对应样本期基金经理的主动净增减仓比例,以此来衡量基金经理对股票的观点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