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经典,皆能经得起时间的考研,否则最多只能流行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世人遗忘。古人给我们留下很多经典的文化,尽管已过去几千年,却历久弥新,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经典作品。
《道德经》是老子唯一一部著作,全书只有五千余字,能彻底领悟书中思想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值和魅力。有人认为,《道德经》是一本旷世奇书,仅用一个“道”字,就揭示了浩瀚宇宙的奥秘,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就连孔圣人都曾向他请教学问,千百年来,崇拜老子的粉丝不计其数。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看完《道德经》后拍手叫绝,不由得发出如此感慨:“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东周的一位将军更犀利,读完《道德经》立马辞官归隐,据说最终得道成仙。
尹喜,又名关尹,箭术非常高超,想拜他为师的人很多,但尹喜挑选弟子的条件比较苛刻,没有天分之人压根就入不了他的法眼。人怕出名猪怕壮,况尹喜的名气越来越大,并且传到周天子耳中,这种人才若是不被重用,简直是莫大的损失。
于是,周天子就派人找到尹喜,让他赶紧收拾东西,到朝中做官。立志干出一番大事的尹喜,没有任何的犹豫,以最快的速度入朝拜见天子,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没几年就当上将军,升迁速度让人羡慕到流口水,由此便可看出他的确很有能力。
后来,尹喜奉命镇守函谷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有时间就研读易经,逐渐学会一点门道。《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关尹喜见紫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意思是说,尹喜发现有紫气从东边飘来,算出近日必有牛人途经此地,没几天老子就来到函谷关。
老子之前在周王室的图书馆工作,加上他超乎寻常的天赋,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咖,尹喜早就想去拜访老子,只是一直没有时间。老子告诉尹喜,自己要到关外旅游,希望他能放行。在当时的年代,如果没有出关公文的话,基本上不可能出关,尹喜提出一个条件,只要老子传授他一些知识,就会放他出去。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况且老子觉得尹喜骨骼精细,是个难得的奇才,花几天时间创作了《道德经》。尹喜没有食言,亲自为老子打开城门,依依不舍地送他出关。老子离开后,尹喜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如饥似渴地拜读《道德经》,连饭都不顾的吃。
读完此书后,虽然尹喜没能完全领悟其精髓,却被它征服,浑身充满无可名状的力量,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随后,他不顾周天子的挽留,断然辞去官职,隐居山林闭关修炼,领悟道的含义,羽化而成仙。在道教当中,尹喜被尊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也有一种说法,尹喜并未隐居,而是跟着老子一起离开。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汉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