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3 天前  
精英讲书  ·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11月好书榜|如果可以出版一本书,你想写什么?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2-04 16:00

正文

最近,在豆瓣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果可以出版一本书——如果可以出版一本书,你希望它是什么题材,拥有什么样的情节与结局,有怎样的封面,怎样的序言与尾声,你会对它有怎样的期许。

将近400人分享了自己梦想中的那一本“未出之书”,有人想为操劳半生的妈妈出一本书,书名就叫《妈妈的一生》;有人想去采访一万个人,写下他们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有人打算写一本书《探究中年男人沉迷钓鱼的迷惑行为》;也有一位“洗锅诗人”想把自己洗锅、刷碗时思考人生的灵感集结成书。

尽管这个年代你可以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恣意表达,但碎片化的吉光片羽很难承载稍微深重的情感、沉潜的思考,书籍这种载体依然可以寄托我们对于人生的回望与期许。

虽然大多数人最终都无法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但我们却可以在阅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发现早有人先一步写出了自己想写的那本书。也只有阅读共和国的公民越来越多,才会有更多作者有机会出版自己的书。

我们选出的11月好书中,是否也有你曾经梦想写出的书?受到它们的启发,你是否萌生出自己也写一本的念头?

01

《草灵》

作者: 赵兰振
出版社: 后浪丨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1

赵兰振,1964年生,河南省郸城县人。1983年南阳卫校大专班毕业。19岁立志写作,26岁发表处女作,此间一直做医生。1998年赴京,改行做文学编辑。2003年到《十月》杂志任职,曾任《十月》副主编,十月文学院副院长。现居北京,专心从事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夜长梦多》《溺水者》等。

作家马原如此评价赵兰振:中国历来不缺写农村写农民的小说家高手,周立波、赵树理、孙犁、柳青、浩然、陈忠实,名字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却从来没有过一个小说家这样子写过农村,这样子写过农民。

《草灵》是赵兰振 中短篇力作的首次集结 。作者以孩童的目光展现一个既淳朴又潜藏残酷的乡土世界。在平凡的故事中注入魔幻与灵性的元素,生动、细腻、幽默,且不失悲悯与反思力度。语言风格别具一格,有西方大师如福克纳的影子,同时又大量运用方言,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雄浑力道。


02
《越过时间的边界》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企鹅兰登中国
原作名: Gut Symmetries
译者:
于是
出版年: 2020-11

珍妮特·温特森 素来以大胆、真实地表现情感,优美而充满灵气的语言著称于世。在《越过时间的边界》中,温森特再一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女性之间敏感、模糊而灵动的暧昧,文本充满诗意和寓意。

大西洋中部,一个星光灿烂的游艇之夜,爱丽丝,一位才华横溢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开始与她迷人的同行朱庇特暗生情愫。作者温特森利用静态宇宙模型中的浪漫三角构建起了这个故事:在她的笔下,性别与物质一样具有弹性,任何精确的大统一理论都必须包含欲望。这是一场从利物浦到纽约,从炼金术到弦论,一场华丽的身体与精神的冲撞之旅。


03
《伊卡狛格

作者: [英] J·K·罗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马爱农
出版年: 2020-11-10

《伊卡狛格》创作于十几年前,是罗琳写给自己两个孩子听的故事。讲述了以美食闻名的 丰饶角 住着一头可怕的怪物 ——伊卡狛格 ,为这个人人富足而幸福的国度蒙上了一层阴霾。一对要好的朋友 伯特和黛西 决心要揪出真相,探寻怪物的真正巢穴,将希望和幸福重新带回丰饶角。

由于全球疫情的限制,许多孩子和父母只能待在家中,备受煎熬。因此,罗琳将《伊卡狛格》的手稿从她的阁楼上取了下来,修改后决定出版。在纸书出版前,故事先在网上进行了免费连载。

罗琳从《伊卡狛格》获得的全部收入,都将捐给维兰特公益基金,来帮助全世界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


04
《记忆记忆》

作者: [俄]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中信大方
原作名: Памяти памяти
译者:
李春雨
出版年: 2020-11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等皆进 入了她的视野,在现在与过去中思考中得到新的诠释。 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

这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巨大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在追溯与思辨中, “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美文艺界的先贤们被重审,过去与现在、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被再度梳理——“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05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

作者: [日]森见登美彦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时代华语国际
原作名: 新釈 走れメロス 他四篇
译者:
代珂
出版年: 2020-11

继《四叠半神话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之后,森见登美彦又一次拓宽“四叠半”的舞台,描绘了一群青春迷途的大学生颓废又精彩的日常生活。

森见登美彦将 太宰治、芥川龙之介 、中岛敦、坂口安吾、森鸥外 的五篇传世名作重新演绎,保留了原作的框架结构和表现手法,将故事发生的舞台换成了现代的京都,主人公也变成了现代大学生,让文学经典脱胎换骨,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06
《生死课》

作者: 袁凌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1


《生死课》是译文纪实系列首部原创作品,也是袁凌的短篇记录合集,记录了各色生存地面上 辗转的小人物,或是历史地层中叠压的无名氏。

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长经历、采访调查,以及公益探访中邂逅的,有乡土的长辈,也有都市的边缘人;有历史中的失踪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独症阴影下的白领。有逝者,有生者。

他们的人生遭际,或可谓曲折,或简略潦草。生活场景或者算得别致,或者平凡。他们不是时代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情。袁凌记录这些人的生与死,不仅为了他们的人生,也为了对自我生命的理解。


07
《钱钟书的学术人生

作者: 王水照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0-11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任钱锺书先生助手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

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08
《销声匿迹》

作者: (美) 玛丽· L.格雷 (Mary L. Gray) / (美) 西达尔特·苏里 (Siddharth Suri)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原作名: Ghost Work: How to Stop Silicon Valley from Building a New Global Underclass
译者:
左安浦
出版年: 2020-10-31

5年跨界研究,200余次实地访谈,10000余份问卷调查, 揭开即将波及全球数亿人,却鲜少见诸报端的新世界。 荣获《金融时报》2019年评论家精选图书奖, 福特汉姆大学麦格农中心图书奖。

人类学家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揭露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这支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不断扩张,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未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而算法无意识的残酷又带来了诸多未知。


09
《电影时代》

作者: [美] 保利娜·凯尔
出版社: 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保利娜·凯尔评论集
原作名: The Age of Movies: Selected Writings of Pauline Kael
译者:
兰梅
出版年: 2020-11-1

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美国著名影评人,在1968到1991年期间为《纽约客》撰写影评。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她的特点是诙谐、尖锐、一针见血。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

作为一部跨越世代的评论精选,《电影时代》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能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绝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10
《隐在亮光之中


作者: [英]迪克·赫伯迪格
出版社: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拜德雅
副标题: 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
原作名: Hiding in the Light: On Images and Things
译者:
席志武
出版年: 2020-11

这是一场有关形象与物的旅行,始于19世纪早期亨利•梅休笔下的伦敦贫民窟的小贩文化,终于在美国中西部“正午时分”搭车前往“无地之路”。作者运用符号学、大众文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透析了各式各样的流行事物和文化现象,呈现出一个充满细节的景观,作者认为,唯有将分析建立在这些具体对象之上,我们才能抵消相关理论学说的局限性。

这份“旅行”记录的路线看似随意,却暗含了作者在这个世界中对价值、意义和方向的追求。在这里,市场和符号的“逻辑”合谋表明,如今“没有地方可以去,除非去商店”。


11

《skmt

作者: 坂本龙一 后藤繁雄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译者:
许建明
出版年: 2020-11-15

本书集合了,音乐艺术家坂本龙一和天才编辑后藤繁雄从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不间断的采访、对话,让读者全程目击坂本龙一的内心变化起伏。


话题内容涉从童年时代的音乐启蒙、成名的创作、海湾战争与“911”、世纪末、疾病、不断探索音乐类型的边界、诗歌与文学、人类与自然……


《skmt:坂本龙一是谁?》强烈地反应出了“这个时代”,它不是对时事事件进行表面的反应,而是对时代深处流淌着的东西有感而发,很多时候分不清两者的对话谁是提问谁在回答,坂本也始终保持着不被定形的状态,是音乐家、是思考家、是环保斗士、是病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