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绝对是中年人最怕的事情之一。
李妮曾在一家互联网企业有份不错的工作。
公司算不上“大厂”,也是能在新闻中看到名字的企业。
这几年,互联网企业都在裁员,但她没想到会波及自己,毕竟她的能力不差,也算是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中流砥柱。
但现实就是现实,公司战略调整,部门整个被砍掉,昨天她还是XX总,今天就是失业在家的中年妇女。
工作了十几年,早习惯了忙忙碌碌,被迫停下来,只觉得心虚。
李妮和老公一直四处托人找工作,但她已经43岁,想在合适的公司找个合适的职位并不容易。
以前,总听说职场对中年人异常苛刻,真成了局中人,才知道现实远比想象更残酷。
老公一直安慰她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他也可以养活全家。
李妮的心情却越来越焦虑,看什么都不顺眼,跟老公吵架,冲孩子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搞得全家气氛紧张。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契机出现在几个月前。
离家不远的一家超市招店员,她去应聘成功了,一个月就四千块钱左右,超市开在学校附近,最忙就是在放学的时候,平时倒也清闲。
李妮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也还是会焦虑,但在找到新目标之前,至少我有了可以做的事,这让我心里踏实很多。”
你焦虑吗?
或者我应该问:你在为什么而焦虑?
2019年《柳叶刀》的一组统计结果,中国有焦虑障碍的比例有7%左右。
收入、工作、感情、婚姻、教育……每一个人都陷入一场巨大的内卷。
无忧无虑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何况是滚滚红尘中的大人呢。
想要学会与焦虑共存,我们就要搞清楚,焦虑到底来自哪里?
被孩子的学习搞抑郁的妈妈也好,因为失去工作而彷徨的职场女性也罢,大部分人的焦虑都指向一点:
对未知的担心和恐惧。
如果说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那么焦虑就是对未知的恐惧。
人们总是习惯基于“现在”去想象“将来”。
工作、婚姻、家庭、教育……就算现状良好,我们都很容易挑出一个不好的苗头,想象出一个悲伤的未来。
更何况,我们对现实有那么多不满意?
存在焦虑情绪的人,要么是对现状不满,要么是对未来担心。
如果现状糟糕,也会很容易对未来悲观想象,总是担心事情会引向不好的结果。
和对未知的美好想象相比,未知的担心和恐惧带来的“不可控”更强烈,于是焦虑就来了。
知道焦虑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与其共处?
《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这其实就是我们对待焦虑最该有的态度。
一、正确面对你的焦虑。
生活不是光鲜亮丽的朋友圈,不可能永远阳春白雪,焦虑是客观存在的情绪,很多人都会遇到。
当它出现的时候,不逃避,勇敢面对,才能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二、定一个可达成的目标,行动起来
能停止焦虑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
也许现实的条件所限,你没法迅速展开一个能改变全局的大行动,那你是不是可以试着做一下小的尝试和改变呢?
短时间内可以做到和实现的目标,不造成过大的压力,也更容易达成。
比如你为身材焦虑,试着定一个每天跑几公里步的小目标;
如果你为孩子教育焦虑,试着定一个每半年帮孩子改掉一个不良习惯的小目标;
如果你为工作焦虑,试着定一个“这个月我要做到这件事”的小目标。
就像故事中的李妮,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她可以放低身段,尽管那不是她的终极目标,但她在这个尝试中重新获取了行动力和信心。
和一味等待相比,动起来更重要,这就是“短时目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