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新媒体|看理想招聘! ·  2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的连任对印度意味着什么? ·  22 小时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西游,这个IP都被用烂了,只能彻底解构才有机 ...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上海戏剧学院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2-24 19:03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积极倡议下,世界各国都在为消除贫困而努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原文 :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作者 |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包蕾萍

图片 | 网络


大规模的贫困发生得到遏制和改善后, 如何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成为理论界关注的话题。对于致贫的原因分析历来有两种传统视角: 环境决定论 个体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侧重从外部资源匮乏、区域不均衡、城乡二元壁垒以及制度转型等视角分析贫困的原因。个体决定论则认为贫困个体和富裕个体相比具有观念、文化和人力资本的巨大差异,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无法消除。应该说,两种分析视角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将贫穷完全归因于所谓的贫困文化、制度陷井或者个体的懒惰、病残等,显然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



事实上, 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 已经成为国际反贫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环境中阻碍贫困人口发展的因素正在不断扫除和减少。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 人们开始摒弃高福利主义的做法,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为贫困人口“赋权”,变“输血”为“造血”。


世界范围内反贫困政策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比如反贫困的内容从反物质贫困到包括反文化贫困;反贫困的方法从传统捐款捐物到综合采用救助、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做法和措施;反贫困的主体从以政府为主到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在内的多元化主体。 这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的出现,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贫困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但是消除贫困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分层,贫困就很难完全消失。 2020年后 ,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防止脱贫后返贫会成为新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因此,从方式上来说, 传统意义上的“扶贫”需要向“反贫”转变,更侧重于人的观念和素质提升,从“扶贫”到“扶智”,降低贫困高风险人口的返贫率。


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年青一代实现观念更新和自我发展,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要从根本上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以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人口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国情调研,从理论层面总结经验教训。 探索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将是下一步反贫困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86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