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刀锋”,一路走好! ·  2 天前  
人民网  ·  61326.77元,一分都没留……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61326.77元,一分都没留 ·  4 天前  
新华社  ·  这个小镇,真亮! ·  6 天前  
新华社  ·  这些地方太美了!有你的家乡吗?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东北人说东北系列之四:违约的短融,迷茫的国企,渺小的员工,仍有梦一般的希望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0 10:54

正文



文/思齐(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言:
 
隔了一个长长的假,还记得思齐同学的东北系列么,这会儿继续和大家周一见啦。



正文:
 
接上回。一出门,也顾不上叫代驾,拦一辆出租车就往市区走。
 
当坐在车上吹着夜风,头脑逐渐冷静下来,酒劲儿也下去不少。我简单分析了一下:短融债违约,一般可能是风险处、贷款审查部、或者投行处打电话,为什么是行办公室?
 
行办公室代表行党委,一般并不插手资产类业务,唯一的可能就是,市行领导先得到的消息(有可能是行外或是同业透露的)。而市行领导得到消息后,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给相关处室负责人打电话,研究对策。这么严肃的事情,总不能去娱乐场所或茶座研究,所以只能半夜召集到市行,于是下一步需要召来的参会人员,自然就是由行办公室通知了。
 
那么会场内必然是市行领导主持会议,核心议题就是短融债违约怎么办?相关处室一把手及业务骨干必然在场,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出一个应急方案,但不可能仓促间形成正式的办法或红头文件。这样一来,会议要形成一个既能控制局面避免恶化,又能让市行领导们安心的一致意见。而这个意见必然是先从某处室一把手口中说出,获得其他处室一把手同意,并且各部门业务骨干尤其是法律处的人没有强烈反对。
 
设想完整个过程,笔者心里是暗暗叫苦。要说这笔短融并不是我们行做的,但是它一旦违约,对于整个东北发债市场的冲击将是灾难性的。一个地区,要是出现一个大型国营企业的上市发行债务违约,要比银行贷款违约严重百倍。不仅直接拉低地区债务发行信用,更是摧毁市场间债务融资的秩序。
 
主办券商,审计机构,法律顾问,资产评估机构,承包销银行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牵连。尤其是,笔者参与的其它新的拟发行业务,也很有可能被叫停,数月辛苦可能付之东流,年底的指标怎么完成?即便找到了新的替代项目,我们也没有时间了啊!!!(请原谅小人物总是避免不了最后要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笔者死定了!这情形,感觉就像老婆晚上要过生日了,定制的蛋糕却掉地上摔烂了,再订已经没有时间。
 
因为整个故事还在继续进行中,出于一些考虑,可能不便再多言。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插播另一个故事。

- - - - -我是插播分割线- - - - -
 
(严正声明:下面插播一段故事,各位可以看作虚构中的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故事内容与作者本人及识局君无关。)
 
传说A地有那么一个企业,历经多年发展,成为A地支柱企业。后来,传来消息称B地有那么一个类似的企业,效益不好,打算通过合并的方式,抱团取暖。本次拟合并的,还有一个成立更早的C企业。A企业掌柜的惊诧莫名,我一个好好经营的企业,为什么要和濒死的B合并?断然拒绝!
 
但故事的最终,ABC企业合并还是得以顺利推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D企业。
 
D企业成立后,一改往日作风,不再苦研技艺,而是选择四处扩张。为原A地企业搞技术改造,花掉一大笔钱;借入巨资在B地新建一大片生产基地,后说建造基地的银钱不足,追加,再追加。这些做法很快就导致公司银两短缺。而张弛之间,喂饱硕鼠无数。
 
原本这D企业只向银号借钱,奈何扩张太快,效率太低,银钱流失,盈利差劲,银号明中支持,暗中抽身。在司库官的建议下,D企业掌柜开始想办法向布衣百姓筹钱。可是直接筹是不行的,于是就通过票庄发银债票,又筹得银两无数。
 
话说这银两虽好,用起来顺手,但也容易上瘾。这银债票一发,便不可收手。衙门见状,也来分点羹,通过占用D企业的产品,又长期不付钱,占了不少便宜。
 
终于有那么一天,银钱又不够了,这次司库官也束手无策,这可难倒了D企业大掌柜的!正在大家翘首以盼,期待着大掌柜的办法,突然传出消息:大掌柜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大掌柜走马上任,人们又期盼起来。可是不久就谣言四起,说银债票还不上了,说效益怎么也上不去了,说衙门又要接管了。大家惶惶不可终日!
 
(至于不久后新任大掌柜自缢于府上,票庄发现银票债还不上后翻脸不认人,威胁断掉当地银票债发行,且等有机会再分解罢)
 
- - - - -我是插播分割线- - - - -
 
回到现实中来!
 
从基本面来说,自2013年以来,银行存贷款利差就在不断缩小,金融业开始寻求非传统业务利润增长点。大家首先开始在中间业务上下功夫,主要做法是创造中间业务收入,无论是企业板块,还是个人板块,都在努力“创收”。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银行收费的口诛笔伐,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下发了很多通知,梳理了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并随即发起了多轮检查,很多收费的名目被禁止。
 
在这个背景下,资本市场业务收费却始终是名正言顺的,因此从业人员都在寻求这一方面的突破。而公司债业务,正是其中最为优质的业务。一单债务承包销,光是财务顾问费都能达到百万元的级别,对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可观。而如发行公司债,在东北当然是首选大型国营企业。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风险爆发的概率,也存于大家都妥妥相信的国企。
 
说到东北的国营企业,相信读者已经从媒体上了解了不少,多少都看到过各类分析的文章。笔者在这里想写一点大家可能日常会忽略、但又现实存在的东西。下笔之前,笔者想说,说这些并不是想抹黑或是发泄,而是想说,这些普遍存在的职场特征,不管是发生在东南西北中国,要是其中不合理之处能被纠正过来的话,那真是谢天谢地!
 
1, 休假的人
 
说来也怪,我观察到的东北几乎每个国有企业,差不多每个部门,都做不到满员在岗,您总能找到休假的人。年假、事假倒也无所谓,更多的是病假。病假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静脉曲张、高血压。看起来比较靠谱的有:工伤、抑郁症。我接触过几个“工伤”的人,受伤是真的,只不过受伤后找人托关系办成N级伤残,然后就开始享受工伤待遇。在企业挂着名,领着钱,自己再出去做点小生意。
 
说到这里,笔者也冒天下之大不韪提一下产假。产假毋庸置疑是必须的,而且国内的产假经过调整,也越来越重视女性恢复和哺育工作,值得肯定。但我注意到的是,在国企中,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刚刚怀孕就开始“保胎”,9—10个月后开始休产假6个月,休完产假连着哺乳假2个月,哺乳假休完已一年多没上班,接着上一段时间的班怀二胎,再休一年多。从个体的受照顾程度而言,确实在国企,这一点“福利”会比在其它领域的职业女性好很多。
 
2, 不差钱的人
 
这种人企业有,部门里也不少。每个月工资2千多,开奔驰上班。家里就是有钱,不指望上班那一点工资,只求有一个稳定工作,这样比较“体面”。笔者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工作积极性,在工作执行力层面而言,很是让人头疼。
 
3, 奇人
 
是的,没有写错,是奇人。特点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然而,这些人总还是有一技之长,要么能喝酒,要么能打麻将,要么会打球等。除了本职工作做不好,剩下的事情都可以考虑。
 
4,盼退休以及为了提早退休努力不懈的人
 
和他们在一起,您一天能听到N次渴望提前退休的叹息。还有的化愿景为行动,找医院、找社区、找劳动局,给自己定特殊工种,定丧失劳动能力。没下过矿井的也下去呆几天,身体没毛病的也去医院躺几天,然后顺利退休,跟着亲戚“做买卖”,并以此为荣、把经验传得广为人知。
 
5,关系户
 
这一点可能全国人民都普遍会有同感?有的人能够被招聘来,主要是因为关系够硬,有人“打招呼”。关系户本人不见得能力差,甚至还有很厉害的人。但是有一些水平一般的关系户在单位,不仅说不得,动不得,还得处处照顾,弄得同事们怨声载道。可是等到有意见的同事们自己为亲属找工作的时候,又以能找到人为荣。
 
6,会海
 
开会,开会,还是开会!早在第一篇文章里,相信大家就领略过晨会。我们有交班会,碰头会,午会(临时召开,常常赶在吃饭时间),晚会。出个文件要开会,有个精神要开会,出了问题要开会,没出问题排查、整改、自查也要开会。每日有汇报会,每周有周会,月有全体大会,季度有季度总结会。半年会,年终总结大会······很多中层领导,不是正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开会不要紧,有的会要求全员参加,不留“看家的”。导致总有来“办事儿”的找不到人,询问人在何处?答:在开会。
 
7,文艺
 
笔者没有艺术细菌,对文艺活动腹诽尤甚。元旦有联欢,春节前有年度总结联欢,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国庆,都搞过文艺汇演。大家就像小学生一样,以部门、单位等等为主体,排演节目。
 
话说要是一年一次搞点节目一个单位的娱乐娱乐,倒也没什么。只不过有时候频率太勤,活动太多,再加上个运动会,搞得总要牺牲休息时间,实在是本人觉悟还不够高。
 
8,罚款
 
是的,没错,各种罚款。厉害一点的类似在车间聊天(就是说了几句话),午饭超时(没按规定时间返回车间),卫生(棚顶有灰),纪律(开会迟到)统统要罚款。5S(请自行百度,但不是苹果手机5S)不合格罚款,各种任务没有完成要罚款。自行车摆不齐,汽车停车压线,您随便挑。罚款形成的小金库,最后多不了了之,踪迹无寻。
 
- - - - -我是插播分割线- - - - -
 
那么作为一个身在东北的国企员工,如果想转型,怎么办?
 
笔者观察总结了一些身边的案例。一般来说技术好的出来单干,人脉广的转行资源整合(开贸易公司“对缝”),还有一些人干脆去新兴产业企业(例如XX机器人)。还有一些员工(通过业务结识的朋友),在考研,考CPA,考司法,考公务员。再就是离开东北,凭着一技之长去南方打拼,肯吃苦、能学习,都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可笔者又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国企的骨干们团结起来,走出国企的限制,闯荡在这片土地之上,建立起高效务实的企业,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再千篇一律,多多培养不拘一格的人才,有想法,有行动;梦想着增加医疗支出投入,吾等平民百姓病得起,治得起,至少让即将步入天堂的人走得起。急救车不看价钱,抢救室不看押金,护士不看余额······
 
今天写到这里,笔者做梦去啦! 



下期看点:站在玉米地里,我的“想当然”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刀锋”,一路走好!
2 天前
人民网  ·  61326.77元,一分都没留……
2 天前
人民日报  ·  61326.77元,一分都没留
4 天前
新华社  ·  这个小镇,真亮!
6 天前
设计之旅  ·  轻工业风 · 新加坡蓝黑调住宅
7 年前
心情聊伤话  ·  你适合多大的男人?据说准的吓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