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一个老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过这一改革,但至今没有根除,原因就是城乡要素难以双向流动。农村人口可以进入城市就业,但还难以落户,难以享受同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城市资金可以下乡,但不能购买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这一改革方向,这对根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对房地产稳定、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有重大意义。
城乡差别,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2022年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0倍,比居民收入差距的2.5倍大得多。城镇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10%,农村居民只占2.5%。为什么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少,一个原因是农民的财产不能市场化,因而不是资产,不能据此获得财产性收入。农民最大的财产是房子,很多农民用一生的收入盖了一栋没有市场价值、不能升值的房屋。所以,应推进农村“三权” 分置的产权制度改革,如宅基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使用权是农民的,赋予农民租赁权,将空置的住房租赁给城市人,租赁人拥有居住权。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这就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目前进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有近3亿人,市民化涉及到住房制度改革。我们的住房制度是90年代末建立的,主要是面向城镇户籍人口。目前这一住房制度已经滞后,3亿农业转移人口,在老家可能有住房,但在就业地无房,租赁的住房的品质不高、功能不完善。所以,中国的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刚需,3亿人口,至少有1亿套的住房需求。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有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