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合成抗菌磺胺药物普罗宁以来,含硫化合物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个显著的因素是这些基团能够存在于多种氧化状态中并形成多样化的手性结构。在含有硫立体中心的化合物中,亚砜是最受欢迎和研究最广泛的结构之一。相比之下,它们的氮类似物,硫亚胺,尽管在药物和有机化学中作为临床药物候选者、手性配体和N-自由基前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和化学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却得到了较少的研究。2009年,Hudson课题组在IV型胶原蛋白里首次发现了天然生物大分子内硫亚胺(S=N)的存在,并揭示出这一结构是多细胞生物面对机械压力的一种进化策略(
Science
,
2009
,
325
, 1230)。随后,硫亚胺在化学与生物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亚砜和砜相比,氮原子的引入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作用位点和额外的修饰机会,这对于药物和农业化学应用至关重要。当前不对称合成硫亚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亲电胺化试剂的不对称胺化来获得手性硫亚胺。然而,这种方法需要硫醚的两个碳取代基表现出空间或电子差异才能实现较高的对映选择性,因此只能适用于合成芳基烷基硫亚胺,但不能合成二芳基硫亚胺。2022年Ellman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通过Rh催化的次磺酰胺与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偶联合成硫亚胺的方法
(J. Am. Chem. Soc.
,
2022
,
144
, 17808-17814
)
。在此基础上,他们随后报道了亚磺酰胺的不对称相转移苄化
(J. Org. Chem.
,
2023
,
88
, 7607-7614
)
。尽管这些工作都很优秀,但开发一种直接合成各种手性硫亚胺,特别是二芳基硫亚胺的方法仍然难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设想了一种通过过渡金属催化次磺酰胺与芳基重氮盐来不对称合成硫亚胺的方法。然而,很少有通过前手性硫(II)试剂的不对称偶联来生成手性硫(IV)产物的方法。这是因为次磺酰胺中存在的亲核N和S位点所引起的化学选择性问题,这在Maruoka等人关于亚砜胺烷基化的工作以及Jia和Kozlowski关于次磺酰胺Chan-Lam型芳基化的工作中已有证明。第二个挑战来自次磺酰胺的不稳定性,它们容易发生均裂或异裂,或被氧化成亚砜胺或磺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手性配体才是实现高化学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关键。
复旦大学张俊良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手性亚磷酰胺类配体,这些配体已广泛应用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Angew. Chem. Int. Ed
.,
2014
,
53
, 4350-4354;
J. Am. Chem. Soc.
,
2019
,
141
, 20556-20564;
Angew. Chem. Int. Ed
.,
2020
,
59
, 20645-20650;
Angew. Chem. Int. Ed
.,
2021
,
60
, 27247-27252;
Chem
,
2022
,
8
, 836-849;
Sci. Adv
.,
2023
,
9
, eadg1002)。基于该领域近年来进展及课题组已有工作基础在此,
复旦大学张俊良、杨俊锋团队
报告了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钯催化和新开发的Sadphos配体催化次磺酰胺与芳基重氮盐的不对称偶联来获得手性硫亚胺。
(来源:
Angew. C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