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预防
中医药通过从平日扶正以增强抗病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发病时祛邪以改善症状、防止传变、促进早日恢复健康,这两个途径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张忠德教授:
体质增强了,感冒就少了
▲医学指导:
张忠德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教授
一、生活起居的预防
1、“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做到暖背浴足,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冬天气温越低人们越不爱开窗,但是你要知道,这样做会把细菌关在室内。当室内有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毒就会快速滋生,从而增加患上流感的几率。建议人们每隔2-3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同时空调房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4、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5、“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二、饮食预防---“饮食有节,不过不失”
1、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的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发生。冬季既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重,但需切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2、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注意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三、药物预防
1、风寒型流感:
鼻塞、流清涕,口淡,咽痒,恶寒,关节酸痛等症状
推荐流感I号方:苏叶10g、防风10g、桔梗10g、羌活5g、生姜20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2、风热型流感:
鼻塞、流黄涕,咽干,咽喉干痛,头痛,口干,咳嗽等症状,
推荐流感II号方:桑叶10g、防风10g、菊花10g、桔梗10g、麦冬10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四、中医保健预防
1、推拿按摩。
用我们的两只手手掌对搓,待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2、刮痧。
准备物品:
牛角刮痧板2清凉油或香油适量3棉签4小毛巾。
具体方法:
患者坐位俯伏于椅背上,背风,暴露肩背部皮肤或仰卧位。室内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用刮痧板醮清凉油或香油少许,从脊柱两旁即脊柱旁开1.5寸处从上向下刮,手法由轻渐重,干则再醮,再刮,刮至皮肤变紫或出现斑块为度。
3、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预防感冒的目的。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才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可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注:糖尿病人切忌不可选择过热的水泡脚,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预防流感,应该从饮食、起居、药物辅助等各个方面入手,运用中医知识进行调理,以阴阳平衡调和为基础,从根本上进行流感预防。
▲医学指导:
范德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
范德辉
指出,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牛肉羊肉等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同
时配合附子、干姜、当归、葛根、肉桂等温补阳气的中药材煲汤是进补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