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船市场持续升温,船价不断攀升,国内船厂的订单已经排至2030年。然而,业内人士担忧未来船厂可能过度扩产,且上游主机厂配套设备供应难以匹配船厂的交船进度。
据
克拉克森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13000TEU/13500TEU型新造集装箱船的价格已达到1.83亿美元,较年初1月5日的1.725亿美元增长了6%,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船价上涨的原因在于当前船厂数量较上一轮造船周期有所减少,产能缩减,而造船需求却十分旺盛。为应对需求,不少船厂正在扩大船坞、增加产能,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也引发了未来可能产能过剩的风险。
克拉克森报告显示,2024年市场共订购了2342艘船,总计64.3m修正总吨(CGT),总吨重为163.3m载重吨(DWT)。这一签约量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比2007年的纪录低15%。具体来看,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和外高桥造船分别在手订单为91艘(7.6mCGT)、99艘(4.2mCGT)和83艘(3.5mCGT)。中国船舶集团以810艘(30.3mCGT)的订单量位居榜首,其次是韩国HD现代(原现代重工)的445艘(19.5mCGT)。
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13000TEU/13500TEU型新造集装箱船的价格已达到1.83亿美元,较年初1月5日的1.725亿美元增长了6%,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船价上涨的原因在于当前船厂数量较上一轮造船周期有所减少,产能缩减,而造船需求却十分旺盛。为应对需求,不少船厂正在扩大船坞、增加产能,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也引发了未来可能产能过剩的风险。
克拉克森报告显示,2024年市场共订购了2342艘船,总计64.3m修正总吨(CGT),总吨重为163.3m载重吨(DWT)。这一签约量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比2007年的纪录低15%。具体来看,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和外高桥造船分别在手订单为91艘(7.6mCGT)、99艘(4.2mCGT)和83艘(3.5mCGT)。中国船舶集团以810艘(30.3mCGT)的订单量位居榜首,其次是韩国HD现代(原现代重工)的445艘(19.5mCGT)。
克拉克森新造船订单数据显示,地中海航运MSC和马士基分别预订了恒力重工和扬子江船业的集装箱船订单,交付期已排至2030年。同时,新造船价格达到近年最高水平,而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为船厂提供了较大的利润空间。江南造船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下半年交付的船已能盈利,预计2025年船厂整体保持盈利,且2026年起交付的新船订单价格较高。
需求旺盛与船坞有限是当前船价高企的主要原因,克拉克森研究指出这背后是全球造船产能的下降。自2011年造船产能达到峰值后,航运业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过剩产能淘汰过程,至2020年产能下降了40%。虽然当前造船产能逐渐增加,但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产能重启和扩张潜力有限。
然而,也有船厂在扩大产能。例如,
恒力集团
在大连长兴岛投资20亿元建设配套产业园,扬子江船业在靖江建设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预计2026年底完工投产。但业内人士担忧,船厂复产和扩大产能可能导致产能过度扩张,进而影响船价。此外,上游主机厂商的供应能力也面临挑战,船厂在后续接单时需考虑配套设备的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