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ternetDeep
这里是《互联网周刊》。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蔡磊夫妇500万奖励渐冻症科学家#】12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2024年美股盘点#: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ternetDeep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InternetDee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9-19 17:30

正文


观点一: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周末:


周六晨起之后已经到了快十二点,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打开外卖APP,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胃口的外卖,然后下单,等待外卖。



赶上天气恶劣的周日,想到周一还要上班,甚至整天不出门,在家依靠APP就解决了两顿吃饭的问题。


外卖的包装也做得越来越花俏精致了


这些外卖,它们经过选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来到你的手上,吃完等到想起来收拾的时候,几个塑料盒,几个塑料袋,还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可能还有饭后烟的烟蒂,连同吃剩下的一起扔在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


其实你可能并没有觉得这一系列操作有什么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消费方式,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以外卖为例,它所承担的使命大致就是从派送中的十几分钟时间,保证你的外卖不会和别人的混淆。


使命结束以后,这些塑料袋就被送往垃圾场填埋,或者被直接倒入海中。问题在于,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


2016年“跨区域偷倒垃圾”新闻屡见不鲜,而发生这种现象,除了自私自利这个原因,本质上是因为:一些城市的垃圾容量已经饱和,只能向其他城市转移。



徐州查获来自浙江的垃圾


这只是增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经超过80亿吨。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中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8亿吨,数量已超过城市。


2016年7月1日,来自上海的4000吨垃圾欲倾倒在苏州太湖,被当场抓获。


当陆地不能够承担这个重量的时候,人类就将目光瞄准了海洋。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2月初,在挪威西部海岸,人们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搁浅在海岸的沙滩上 。为了研究搁浅原因,科学家解剖了这条鲸鱼,结果发现:这条鲸鱼的胃里没有丝毫食物,但却被30个塑料袋所塞满,其中最长的塑料袋,长度甚至达到了2米半!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

 

如今,科学家的另一项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可达10911米,比陆地表面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要高出2000多米。这里距离我们人类生存的世界太过遥远,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净土”。



然而根据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生物体内,竟然发现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化工原料 —— PCBs(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是一种致癌物,1968年及1979年,日本及台湾分别出现因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而导致的大规模人类中毒和死亡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一起,位列“二十世纪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多氯联苯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会导致人体数十种以上病变,且会经由母体胎盘或哺乳传给胎儿。胎儿在长大之后,则可能出现智力与体力发展迟缓等现象。绝大多数的受害者历经数十年,身上仍残留排不出去的毒素。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发现的多氯联苯残留,很可能是随着动物尸体以及一些塑料垃圾漂流并沉到了海沟深处。而很多生物在觅食时又会吃掉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幸好我不是那些海洋里可怜的鱼”或者“哦,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我们就说说然后。然后这些塑料垃圾都以无形的形式流回你的食物链。



新西兰素来以纯净闻名世界,然而就在2017年,奥克兰大学海洋科学协会的Ana Markic博士研究发现:新西兰市面上常见的9种可以商业捕捞的鱼中,有8种鱼曾长期经常性地摄入塑料垃圾。这些塑料中常含有致癌物等化学物质,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除了转化成化学物质,塑料还会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你的身体,继续危害你的健康,科学家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径小于2mm的塑料颗粒,属于微塑料的一种,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在加利福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类市场中,1/4鱼类的小肠中含有塑料粒子。


这种“塑料微粒”从何而来?


塑料微粒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人们日常所用的个人护理用品,如磨砂洁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妆品等。另一个来源是涤纶(聚酯)、锦纶(尼龙,或者聚酰胺)、丙纶、氯纶、氨纶(莱卡)、维纶等人造纤维织物。


换句话说,你穿的带有弹性,雪纺,化纤面料的衣服,在经过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经过水循环系统流入江河湖海,这些塑料微粒会吸收海洋内的有毒污染物(例如不易降解的多氯联二苯等),又由于它们的形态和鱼卵极为相似,易被其他鱼类误食。最终海鱼又经过捕捞回到人类的餐桌,顺利实现食物链系统循环。



但是这种统计结果,我们很难质化它的存在,因为在目前我们生活的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医学上还没有办法解释各类的病变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用一种有趣的说法是:


每天的你在吃东西的时候,都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状态。你可能吃下的含有的塑料,又可能没有,但是这可能需要在你生病的那一天才算打开了箱子。



这一切都十分耸人听闻,但是你就真的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也不是。能够减少这一切的污染的方式,就是减少到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从生活中来说,自带杯子去星巴克,尽量自己做饭或在餐厅就餐,减少不必要的网购,自带购物袋出门,都是减少污染的很好的选择。



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滥用将带来的生态危害绝非危言耸听,我国民众对于这方面的环保意识相当欠缺,必须引起重视。


2017年新年,中国人在雾霾中度过。其实,在中国,一场比雾霾影响范围更广、更严重、更深远、更持久的环境污染,早已蔓延开来。


这就是垃圾围城。



当垃圾围城,发达国家向贫穷国家倾倒,城市向郊区倾倒,乡村向荒野倾倒……


倒来倒去,地球,总有被倒满的时候。


        

“宇宙中星球很多,但是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地球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起来。你不能决定工厂不冒烟,你不能决定汽车不上路,你不能决定石油不开采。但是,你可以决定改变生活习惯。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盒,以此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说,我们可以:


1. 自备购物袋


2. 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


3. 自备水杯


4. 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容器


5. 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 尽量不用塑料袋


7. 尽量不选择外带/外卖


8. 选择玻璃罐保存食物



那些被你扔掉的,总有一天会还给你......


为了不拥有“有毒未来”少用、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我承诺,我转发!


观点二:


我们才吃了几年外卖,

怎么这就成了百年环境问题的元凶了?


仿佛一夜之间,快餐就变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头号杀手。


近些年外卖发展迅猛,据报道,2016年外卖市场总单量达33亿。由于外卖包装多使用塑料袋和塑料餐盒,有计算说全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超过350吨。于是,外卖被推上前台成为新的众矢之的。

 

乱丢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相关知识已深入人心。现在连小朋友都知道,塑料降解困难,至少需要上百年。

 

但在这样的宣传中被刻意忽略的是,塑料制品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应对塑料垃圾的方法,不是禁用,而是大规模提升塑料回收率。

 

遗憾的是,关于有效回收的问题,中国做得一直不给力。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推广了十多年,至今分类回收率还不足20%。至于塑料,回收率更是不到10%,而相比之下,英国的塑料回收率已经达到90%,西班牙也有56.6%。

 

所以,真的是快餐餐盒和塑料袋在制造环境灾难吗?

 

01、小小餐盒可背不起污染这么大的锅

 

幸好,指责外卖污染的时候,他还帮你计算出了外卖垃圾的数量:一天350吨。


那你知道吗?


中国每年塑料制品的产量为7560.8万吨,全国塑料购物袋产量为200万吨,只占整个塑料制品的2.4%。

 

与塑料购物袋相比,人们日常使用的食品或物品包装袋、胶带、农用薄膜在2015年的产量达到1305万吨,已经占到整个塑料制品产量的15.7%。

 

还有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国每年光进口废塑料就达735万吨,这个量,中国外卖行业按照2016年的规模,要历时半个世纪才能造出来。

 

塑料污染是地球之殇,但因此把主要矛头对准快餐业。这实在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全球每年光倾倒入海洋的塑料就达800万吨,海底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北太平洋洋面上长期有一个面积和中国新疆相当的塑料垃圾旋流。

 

塑料垃圾导致大量鸟类、海洋哺乳动物死亡。甚至也已经证明开始危害到人类自身。

 

2015年,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食盐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从中国各地所购的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中,都发现了用于生产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

 

海盐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颗粒高达1200余粒。盐矿食盐的塑料微粒虽相对略低,但也达800粒。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其实,这个试验在美国、澳大利亚都有做过。它们的盐也一样。


所有这些,并非中国人吃了几年快餐导致的。那些塑料垃圾及其长期影响,发达国家贡献了绝大部分,可以说,今天的地球正在为100年前的发明、为最早享受到这些发明成果的那一部分还债。


因此,这一笔债只靠不使用塑料袋或塑料餐盒就可以还得请吗?

 

02、杀手就在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外卖、淘宝、手机、空调,夏日必备四大“救命恩人”。现在,在舆论的误导下外卖已经是环境的一号杀手了,那你离不开的快递、手机、空调呢?


国家邮政局说,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3974亿,相当于海南省的GDP。全年快递量313.5亿件,年人均快递23件。到2018年,快递业务量将升至500亿件。



光是打包快递一年使用的胶带总长,就有3.3亿卷,可以绕赤道425圈。


一年消耗的包装箱就有99.22亿个,每年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约68亿个。


常用的服装包装盒是7号快递箱,一个包装盒展开后的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一年的包装箱正好可以铺满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现在的包装箱多为瓦楞纸,每个包装箱重约100克,快递盒每用掉一吨纸,就需要砍伐20棵20-40年的大树,同时消耗1500升燃油。


(1吨纸箱 = 20棵20-40年的大树)


保守估计一年使用的纸箱重量为100万吨,需要砍伐2000万棵20-40年的大树,减少森林面积160万平方米。而这些纸箱的回收率仅为41%。


因此,即使通过回收,我们一年耗费的快递箱,也相当于减少了11个大兴安岭的面积。



(大兴安岭)


看到这里,你心目中的杀手是否还要追加一个网购?当然,为了环保,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点外卖,不网购。

 

于是,你满头大汗吃饭回来,寻遍整座城市的书店,只为买一本刚上架的新书。

 

此时,岁月静好,自豪感爆棚,庆幸自己又为环保出了一份力,刚刚好适合吹着空调,打一局王者农药。

 

殊不知,废旧的手机电池才是最大的污染源,一块废电池可以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多打一局农药,就缩短了20分钟的手机寿命,你离手机电池报废、为污染水源又尽了一份力。



2016年中国手机销量20.5亿台,等这一年的手机报废,这些手机的电池将会污染11942个西湖,要知道,连北京市电池回收率都不足2%。


(西湖)


哦,对了,我还开着空调呢。

 

全世界氟里昂年排放量为 180 万吨,其中排放氟里昂11 约 26 万吨,氟里昂12 约 42 万吨。即使换成环保型制冷剂,对环境的污染也仍然存在。

 

环保部门曾经提到,我国建筑耗能约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类的25%,其中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空调已经成为耗能大杀手。

 

似乎只要活在现代文明中,享受现代工业创造的便利,我们就一直在“犯罪”。要避免犯罪,难道我们只能回到山顶洞人的生活吗?


03、“刽子手”VS “小帮手”


塑料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你试一试过一天没有塑料制品的生活?衣食住行里,任何角落都充斥着塑料制品的身影,从衣服、餐具、家居用品,到交通工具,再到鼠标、键盘等办公用品,你想躲也躲不了。

 

细想一下,刚被冠以环球杀手的外卖,在2008年饿了么上线,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之前,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平台的产生,只是让我们的订餐更自动化罢了。

 

同时,我们不用在就餐高峰期花上一个小时排队就餐,也不用为高峰拥堵再添一份“堵”。在这一个小时里,你可以稍作休息养足精力准备下午的工作,也可以再润色一下产品报告,拟一份会议提纲,而不是在排队等餐、等红灯、等堵车的一小时里浪费生命。



中科院报告显示,每份外卖订单平均为用户节约48分钟,包括餐厅往返的路途时间以及餐厅等餐时间。美团和饿了么外卖日完成订单量2200万,也意味着,每天为中国人节约1980年时间。


以北京为例,若每个白领每小时创造200元的社会价值,那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用户每天仅因为用餐时间的节省,每天便可以创造约40亿元的机会成本,一年节约的成本几乎相当于重庆市2016年的GDP。这些机会成本可以直接转换为社会价值。

 

此外,外卖也直接创造了150万骑手的社会就业,这些骑手大多是学历不高的进城务工人员,19-41岁,他们在用生命奔波,努力留在这座城市。


 

04、救赎之路在此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条救赎之路还很长……


这条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几乎空白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体系!而唯一有能力建立并保证实施的,只有政府。


外卖、快递、手机、空调、洗涤剂、牛仔裤、洗衣机……这些为了让生活更便利,提高生活效率的物品,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任何一样,似乎都是生态浩劫的幕后推手。

 

我试图成为一个忠实的环保主义者,不点外卖,不网购,不用手机,不吹空调,不用洗衣液,不穿牛仔裤,不用洗衣机……可我依然阻止不了这个世界产生污染,而我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却大大增加。这样的我,到底生活在现代社会,还是穿越回了原始社会?


也许只有逆着历史的车轮行走,彻底颠覆工业社会的成果,才算是真正的环保?

 

但现实往往是,没有人能让历史倒退。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我们一路向前。

 

一味地逃避和抵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塑令”实施了九年,塑料袋依然满天飞。

 

用现代社会方法解决现代社会发展问题,才是正常的思维模式。


2016年,美国耶鲁大学公布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排名,中国排名118。排名前三十的国家(或地区)中,瑞士第一,其次还有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英国、日本等等。

 

这些国家也有限塑令,但政府却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上,做足了功夫。

 

上个世纪的瑞士也是乱扔垃圾,为此各地方政府从80年代起就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并为民众发放垃圾分类手册。苏黎世政府出版的手册就厚达108页,从使用什么样的垃圾袋,到如何封存垃圾,再到如何分类,以及垃圾投放时间和地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瑞士也是垃圾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日本也是用了40多年时间,才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渐细化。一个塑料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横滨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页的手册上就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简直丧心病狂。


(日本垃圾分类手册)

 

而且,在日本乱扔垃圾属于违法行为,个人违反者最多可能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3万元)罚金(包括未遂在内)。



还有一个国家在塑料回收上的成绩,甚至都好过它的足球战绩。

 

西班牙2013年全年回收37万多吨塑料垃圾,位列欧盟国家该排行第二名。每名西班牙人平均使用7.7公斤的回收塑料用品,生态意识强烈。

 

西班牙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6.6%,这项数据是2008年欧盟规定的塑料回收利用率最低标准28%的两倍。

 

同时西班牙也在采用新科技,投入塑料回收与能源循环。

 

所以,不要再说乱扔垃圾是中国人的臭毛病,全世界人民都曾有这个臭毛病。但垃圾分类和背后的违规成本,治好了某些国家的臭毛病。

 

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塑料袋、快递、手机电池、空调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就彻底抵制,让生活退回“农耕社会”。由于垃圾分类以及各种再循环利用的推广,逐步形成循环型社会,普通垃圾与工业垃圾排放量呈现减少趋势。

 

而中国在这套体系上,几乎是空白。

 

05、“堵”永远不如“疏”

 

诚然,工业社会的发展成果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必然也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但因此就采取一味抵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实则是在颠覆文明的发展成果,让社会再次退回到原始社会。

 

让历史车轮倒退,本身就不符合历史规律。

 

我们能做的,不是彻底摒弃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便利,而是首先利用科学技术和政府权责,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

 

而企业,要想发展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环保出一份力。

 

现在,这条路已经有国家为我们走了一遍,并且是一条康庄大道。

 

“堵”永远不如“疏”来得有效。

 

塑料袋的发明者马克斯·舒施尼,因塑料袋上市时他还未能找到降解塑料的方法,最终选择了自杀。

 

今天已经有人找到了疏解慢性自杀的进化之路。后来者,就看你将如何选择。


(来源/瞭望智库  ID:zhczyj)


(文/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