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3月25日的中欧抗疫视频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应保持现有的防控措施,同时严格外防输入。
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3月27日,张文宏教授回应科技日报:“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紧,但是方向与第一阶段有不同。”
目前,我国连续多日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为零,
保持现有防控措施是否有必要?
钟南山建议保持现有防控,
张文宏强调防控措施要紧,
双重“警钟”为什么会在此时敲响?
严防输入就可高枕无忧了吗?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认为目前还存在可能的内生风险。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只需严防输入”的观点是片面的。
图源:视觉中国
他解释,目前疫情防控确实是要重点防控“输入型病例”。但二次疫情复发仍然可能由以下情况的国内患者引发:
除了严防输入,4大内生风险也要注意
1)治愈患者病毒转阳:这类病例之前已经有过报道。
2)假阴性病人:由于核酸技术敏感性不够,导致没有检测出来,其实体内还残留着病毒,等体内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又开始大量复制,从而成为病毒携带和传播者。
3)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已经证实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有不发病,没有任何高烧、肺炎等临床症状的,这些人不排除可能存在。
4)全新的新冠病毒患者:由于目前的病毒溯源工作还没有定论,由于没有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中间宿主,理论上不排除再次形成新的病毒携带人或人群。
谈及无症状感染者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3月27日召开的“病毒演变、进化、传播的基础研究与防治实践——从SARS到COVID-19”研讨会上指出——
无症状感染者问题,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
在26日晚上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就新冠疫情防控的科研项目相关进展等问题进行解读。
在节目中,周琪表示,对病毒的研究,可以用万里长征第一步来形容,面对病毒,它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它是什么样子,我们到今天为止也是只了解了一点点,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面对目前的情况,我们老百姓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说:老百姓加强个人防护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方法就是勤洗手以及在一些场合戴口罩。
在政府管理层面,则要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的监测防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