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聚焦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校导网编辑、时评作者吴雁 @思想聚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低至200元!价格大幅下调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聚焦

他们花10年跟拍5个孩子,巨大的反差,值得每个父母深思!

思想聚焦  · 公众号  ·  · 2017-10-10 21:15

正文



来源 |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身边好多朋友都在看一部叫做“零零后”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只有5集,却有着非常罕见的耐心,主角是几个“00后”出生的孩子,从孩子们上幼儿园,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


人的一生,并没有太多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是成长相当重要的经历。这群孩子在10年中的成长轨迹,以及孩子们父母所面临的挣扎与选择, 相信都能引起为人父母者的共鸣,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01

《爱的方程式》:

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怎样改变了一个活泼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所有的主人公

都来自一个叫做“芭学园”的幼儿园。

第一集的小主人公

是个叫锡坤的孩子。



小时候的锡坤是个典型的淘气包,

会把老师摆放很整齐的玩具弄乱,

会把玩具球和小朋友们的鞋子

扔到比自己还高的垃圾桶里。


在家里也不闲着,

会把挂面放在盆子里点燃,

还要往盆子里加盐加水,

把厨房弄得凌乱无比。



面对锡坤的种种“捣乱”行为,

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尊重和理解:

这是孩子对空间正常的探索,

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正常探索。

老师专门为锡坤留出了一段时间,

让他尽情地弄乱玩具,

再跟锡坤一起把玩具收好。


妈妈也表示理解,

认为孩子是属猴的,

物质上的东西,

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不要暴跳如雷,

孩子以后都会慢慢发展好。



看起来锡坤的童年生活应该是

无忧无虑、充满尊重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锡坤的眼神中

最常流露出来的是迷茫,

以及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



锡坤的妈妈虽然对锡坤

极其关心和支持,

但又无时无刻

不在担心着孩子。


锡坤的动手能力强,

长大想当科学家。

妈妈表示支持,

还给锡坤提供书籍、材料;

但又担心做科学家

跟人交往的乐趣就少了。



所以妈妈给锡坤报了

语言班、夏令营。

并事无巨细地提醒锡坤,

应该穿哪件衣服,

应该怎样去跟同伴交往。



四年级后,锡坤喜爱上了魔术,

妈妈同样支持锡坤,

给锡坤买道具,

鼓励锡坤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节目。


但是也同样表示担忧,

认为魔术虽然好,

但以后未必能够养得起家。



纪录片只是真实地记录着锡坤的成长,

但在锡坤成长的这十年中,

只能看到母亲在为孩子殚精竭虑地考虑

却看不到孩子父亲的任何参与。


唯一提到孩子父亲的时候,

是锡坤妈妈说为了照顾锡坤辞职,

还为了给锡坤更好的就学条件,

与锡坤爸爸两地分居。



这十年,锡坤的变化很大,

他不再那样调皮闯祸;

也不再如儿时般无所畏惧。

他总是表现出需要母亲的帮助,

又会在母亲因为想帮助他

而殷切嘱咐的时候,

表现得有些沉默和不耐烦。



锡坤妈妈在采访中说:

“有一种说法是要做60分妈妈,

不要做70分、80分,

不要去做得太完美。

可是我一开始就想要做完美妈妈,

结果就出了事儿。

我操心太多了

我即便知道这样,

可我还是怀着一颗爱心来做妈妈。”



锡坤妈妈还有些失落地说:

“不知道自己做妈妈能不能及格,

不敢给自己太高的分数。”


然而这十年,她为锡坤的付出,

为锡坤每走一步而做的努力,

谁能说她不是好妈妈呢?


她只是太过焦虑,太过操心,

每天为孩子的各种细节担心,

不停地想要孩子和自己

到达某些完美的状态,

却不知这样的焦虑

也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慢慢消耗孩子生活中的心力,

让孩子在独立思考和独立承担方面

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


02

《若时光倒流》:

教育孩子也有有效期

再忙也要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零零后》第二集中的主人公

是个叫做萌萌的小女孩。

萌萌在幼儿园的时候,

常常哭着要爸爸妈妈,

引得全班跟她一起哭泣。



但10年后,已经13岁的萌萌

却成了家里提到就头痛的

“问题少女”。

父亲说她是青春期叛逆,

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沟通。

母亲提起萌萌小时候粘人的样子

会忍不住哭泣起来。



但采访到萌萌的时候,

萌萌很冷静也很理智地说:

“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

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

我也想回到当时自己特别小的时候。”



在萌萌特别小的时候,

与现在最大的差别在于

那个时候萌萌的二胎妹妹还没有出生。

萌萌的妹妹小柚子,

现在两岁半。

妹妹的出生,

打破了家里的平衡。

萌萌说:

“从来没有想过要一个妹妹。”



小柚子降生之前,

萌萌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

享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

父亲会很夸张地

参与她和小伙伴们

很幼稚很无聊的小游戏;

妈妈也会给萌萌

细心的理解和照顾。



但是随着小柚子的出生,

和萌萌的长大,

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小柚子牵扯了父母太多的精力,

但也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而对于萌萌,父母更多的是

在意她的学习成绩,

并且对她出现的一些问题

加以批评和指责。



萌萌很少跟妹妹玩儿。

回到家,

更多的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

不爱跟父母交流,

也不去主动地说心里话。


爸爸妈妈把她的行为

理解成青春期叛逆。

爸爸说

萌萌青春期连爹妈都不理,

更别说理妹妹了。



为了让萌萌跟妹妹增加感情,

妈妈还在送萌萌13岁生日礼物

也就是一个昂贵的耳机的时候,

额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让萌萌每天陪妹妹

玩十分钟到十五分钟,

为期是半年。


爸爸对妈妈的做法很满意,

还提出要不然以后

每半年就给萌萌买一个耳机,

让她一直能陪妹妹玩。


但事实上,

萌萌为了耳机答应了父母的要求,

却从心里非常不情愿。



在陪伴妹妹的过程中,

萌萌也像执行任务一样,

与小柚子丝毫没有互动,

嘴里在念叨着:

“你姐姐也不愿意陪你玩儿,

这么大好的时光,

我居然在陪小柚子玩儿。”



发现爸爸拿手机录像,

说记录萌萌

第一次陪小柚子玩耍的珍贵时刻。

萌萌很不耐烦地说了一句:

“对这种父母我能说什么呢?”



看萌萌和朋友交往的状态,

她是个性格挺好的姑娘,

但她从一个在父母面前

小鸟依人的女孩子,

到一个不爱与父母交流的少女,

真的只是青春期的问题吗?


跟萌萌妈妈关系不错的一个阿姨

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你每天带小柚子太辛苦了,

每天就看着老谈抱着,

你在后面跟着,

你们仨是一家三口。”


“感觉你们才是一家人,

难怪人家萌萌心里不舒服。”



也许老一辈一家都是很多个孩子,

现在关系很好的二胎家庭也很多,

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父母没必要把生不生二胎这种大事

交给孩子来决定。

但却必须给孩子做好引导,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

父母对她的爱

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

而减少一丝一毫。


孩子需要的是倾听、理解和关爱,

而不是一个“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

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

一旦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

那么我们就等于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也就非常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冷漠隔离


03

《一一的世界》:

尊重孩子的思想与个性

孩子有她自己的成长方式


纪录片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

是一个叫做一一的孩子。

这个孩子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她从小就不爱跟任何小朋友玩儿,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

一个人玩耍。



她不哭不闹,

独来独往,

面对摄像师的询问,

她会很温和但坚定地

表达自己的态度:

“我喜欢一个人玩儿。”

“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幼儿园的院长李老师,

对一一的状态有些担心。

她仔细地观察一一,

对一一的看法是:

“有的时候看她一个人坐在那里,

能感觉到有点淡淡的忧伤,

但你去观察她的行为,

就会发现她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园长对一一的评价是:

“她是那么的高贵,

能够去很好地打发自己的时光,

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去愉悦自己。”



跟拍一一的摄像师

有一天忍不住追问一一:

“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儿啊?”

一一给出了一个

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就喜欢一个人玩儿。”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

出自一个3岁孩子的口中。


现在已经13岁的一一,

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时光,

她说很佩服自己当时

不跟任何人交朋友的勇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