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
Innovative Ultra-Low Thermal Budget ZrHfOx Ferroelectric Films with Low-Temperature Phase Transition for Next-Gen High-Speed Multifunctional Devices
通讯作者:
陈琳(复旦大学),王天宇(山东大学)
作者:
Yongkai Liu, Tianyu Wang*, Yifan Song, Kangli Xu, Ruihong Yuan, Zhenhai Li, Jiajie Yu, Jialin Meng, Hao Zhu, Qingqing Sun, David Wei Zhang, Lin Chen*
萤石结构薄膜中铁电性的发现引发了对铁电(FE)器件的新一轮关注。特别是基于
HfO
2
/
ZrO
2
的薄膜,在纳米尺度上展现出强烈的铁电特性,并与CMOS工艺具有优异的兼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器件的有力竞争者。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o相是铁电性的来源。然而,o相的亚稳态特性使其形成过程充满挑战,通常需要来自覆盖层的机械约束和高温退火(> 400 ℃),这增加了CMOS工艺集成的复杂性和成本。例如,高温工艺可能导致不良的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严重影响10 nm以下节点半导体工艺的良率。低热预算材料,如非晶氧化物半导体(AOS)和柔性基板,与铁电材料不兼容。此外,高温退火引发的死层问题可能显著降低铁电性能。因此,降低铁电器件的加工温度至300 ℃以下甚至更低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工作中,作者团队
成功地制备了ZrHfOx(ZHO)薄膜,无需退火处理或封盖工艺,最高制备温度达到280 ℃
。在五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结构表征、铁电性能、机制探索、极化开关动力学和应用开发。
低温ZHO薄膜表现出卓越的整体性能。ZHO膜经受了超过
10
10
次的极化循环而没有击穿,铁电极化翻转时间可能达到亚纳秒级别。此外,ZHO薄膜在4.55 ~ 473 K的温度范围内保持了优异的铁电性能,即使在423 K的高温下也表现出了优异的耐疲劳性能(循环次数超过
10
10
次)。进一步分析表明,ZHO薄膜的转变机制符合NLS模型,并提出了低温诱导o相合成的模型。无需退火处理的ZHO薄膜在工艺简化和性能优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铁电器件在后端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图1. 表征手段证明无需退火处理和封盖工艺的ZHO薄膜展示出o相的生成。
图2. 在不退火处理的情况下,通过调节Zr/Hf的生长结构,实现非铁电-铁电-反铁电的转变。
图3. ZHO薄膜开关动力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