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l Master’s Degree in Applied Economics
&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一开始,我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定位,网上说申请港大商学院普遍要求为 985 ,均分 85+,而我的均分大约在 83,我以为自己可能无法直接申请商科项目,
所以曾考虑申请泛商科。
加入棕榈后,棕榈老师说我是可以申港大商学院的,主攻经济学,还可以考虑冲刺金融学,专业老师的肯定答案增加了我申请的底气。
最终我没有考虑申请金融,主要原因还是我未来希望保留考公务员的选择,考公对于专业名词要求非常严格,而金融学可以选择的岗位比较少。另外考虑到经济学和金融学在就业市场上的区别并是特别大,
且经济学的学费相对较低,所以我最终决定主攻经济学。
起初我打算考中山大学本院的研究生,
但后来听说今年本院今年没有考研的名额,只有保研的名额。
如果走保研难度也比较大,这源于我们这一届高考报志愿时的特殊政策:
我们这一届招生将众多专业(包括热门和冷门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学生报考时只能选择大类,入学后根据大一成绩和志愿分配到具体专业。如果大一成绩不佳,就可能被分配到不理想的专业,但其实这些同学的个人能力是非常强的。
考虑到保研本院竞争非常激烈,
最终我还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决定选择留学。
本科学校风景
决定申请方向后,我开始准备雅思考试,在和棕榈导师沟通后,
导师认为再增加一段实习经历会对申请更有利。
我也同时寻找实习机会,以确保我的实习经历足够丰富。在其他方面,例如选校和文书写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更多选择相信棕榈导师。
大
三下时我的均分大约是 83 分。
棕榈导师建议我尽量将均分提高到 85 以上,这样竞争力会更强。不过
由于我剩余的学分不多,提高绩点的空间有限,所以最终努力了但提升不大。
最终能在这个均分下拿到港前三录取,我考虑可能还是以下这些原因——首先我的实习数量达标且质量也不低;另外,
棕榈导师帮我挖掘了三段有含金量的课堂项目
,增加了三个项目经验后,我的背景就更加有竞争优势。
再加上考虑到我的
本科是广东的高校,申请香港项目有一定优势。
广东与香港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在申请过程中,广东地区的高校学生通常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UCL 、中外合办、加本等每个学年的绩点重要性不一?
添加小助手,回复
“GPA”
,限额30名,无偿来找我拿一份吧~
我的前两段实习都是熟人
内推找到的。第一段实习是在一家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大二暑假期间,很多会计事务所都在招聘大量实习生,我主要帮忙处理 IPO 项目。
我觉得审计方向的实习特别适合作为实习起点,
这份工作并不需要大量高深的金融知识,同时还能锻炼我的细心程度,
并学习基本的工作技能和提高 Excel 能力。这段实习也为我找到第三段实习打下了基础。
实习期间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我的第二段实习是在税务局,做的内容也是会计相关领域,这段实习时间并不算长,但也帮助我了解了
更多会计和税务的相关知识。
第三段实习
我最初投递的是中金公司,但 HR 把我放入了人才库,并分配到了中金财富管理部门。
我主要负责担任衍生品产品经理助理,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处理期权和期货的工作。
在这段实习中,我感觉自己有点像产品经理,需要与不同部门的人对接。我还需要处理产品从认购发行到被认购的过程,以及
观察
股票价格的波动,这可能涉及到产品的敲出或敲入,然后提醒客户进行赎回等操作。
这段实习也在我的文书中着重展现,提到了我如何帮助优化私募股权产品组合的策略,
这与我未来的职业方向高度相关。
经历了这几段实习后,
我认为在寻找第一段实习时,不必过分追求公司的名气或规模。
一旦有了第一段实习的经历,就可以为寻找第二段实习提供帮助。
找实习时,
如果
校内参与的项目可以
体现能力和潜力,同样能够吸引潜在雇主的注意,
因此在找第一段实习的时候可以多挖掘下校内项目这个部分。
我是通过小红书平台认识棕榈的。在去线下和棕榈老师的沟通过程中,老师不会一直催我付费,
而是会首先非常详细地回答我的疑问,和我沟通申请方案。
这种舒服和专业的氛围让我最后选择了棕榈。
在整个文书写作过程中,我会先给棕榈导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并且提供了很多对应的素材,导师会先帮我整理出中文初稿,修改调整后开始完成英文文书。这个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地在网上搜索“
文书避雷和踩坑事项
”,
但我发现这些问题完全没有在棕榈文书中看到过。最终的文书成稿我一眼满意,就没有再过多修改了。
导师和我确认文书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文书中老师帮我把三段实习经历顺理成章地结合到一起,展现了我对经济学应用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政策与市场互动中的观察力和执行力,最终也提到希望将金融资源导向高潜力行业(如医疗、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创造社会价值。最终的文书
不仅展示了我对经济学的社会意义的认知,也提升了整体的格局和立意。
我申请的学校中,港中文和西北的双学位项目还有笔试。收到笔试邀请后,
我的导师马上给我发了经济学的题库和笔试经验。
导师给我提供的笔试经验和题库非常精准和高效。
我把整个题库完全“吃透”后,惊喜的是我在笔试中遇到了一道原题,这对我帮助很大。
而且我发现有些知识点在多份笔记中都有提及,我也都有提前做好准备。
而且,申请过程中
遇
到一些
特殊情况,老师也会处理得很好,让我很安心。比如,
当时学校发送的笔试信息前后矛盾,主导师也会主动帮我去向学校确认。
我是在大三下找到棕榈的,
如果我能早点确定留学,我认为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加入棕榈会是更好的选择。这样,
我就能更早地利用棕榈提供的资源,
包括 VIP 内推实习群,里面的实习机会看起来都非常有价值。
要是能更早地接触到这些资源,也能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目前,我已经收到了所有的申请结果。最初,我的期望是只要有一个学校愿意接收我就足够了。没想到最终可以
申三中三,完成港三大满贯,
一个月内完成了我的申请季。
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推出的双硕士学位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
整个项目为期 17 个月,其中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 10 个月,在美国西北大学学习 7 个月。
完成项目后,学生将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社会与经济政策硕士学位。
经历了这个申请季,我也有了一些成长。当时为了方便参加实习面试,
我在深圳租了一间房子,那是我第一次独自生活。那段时间里,我一边实习,一边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备考
雅思
,忙碌又焦虑,但也为自己
第一次完全独立负责自己的人生而感到充实。
对于已经有确定留学想法的学弟学妹,我的建议是可以尽快确定要 DIY 还是选择机构,如果是后者
可以尽快了解清楚加入,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好机构的资源,
申请也会更顺畅(前提是一定要选到靠谱的机构)。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Master of Science in Health Data Science
埃默里大学
M.P.H. in Biostatistic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MS in Biostatistics
乔治城大学 MS in Biostatistics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MS in Finance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Master of Finance
东北大学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