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官方订阅号,为CCF会员及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上海5名公职人员被查 ·  2 天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3 天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计算机学会

CNCC | 面向个人助手的智能体技术

中国计算机学会  · 公众号  ·  · 2024-10-22 17:34

正文

CNCC2024



论坛简介:

面向个人助手的智能体技术

举办时间 :10月24日13:30-17:30

地点 :夏苑-英国馆一楼教室6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在自然语言意图识别、环境理解和知识归纳等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学习与推理能力。这些进步为AI Agent处理复杂任务及准确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尽管大模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大模型的AI Agent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技术浪潮?它们能否为智能个人助手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此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已知及潜在的技术挑战亟待解决。


本论坛将邀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顶尖专家,围绕智能个人助理的技术发展与挑战展开深入讨论。我们将从前沿理论到工业实践,探讨基于大模型AI Agent的最新进展和技术难题,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AI Agent及智能个人助理技术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论坛日程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大模型驱动的终端工具智能体:实践与挑战

彭求应

OPPO

2

高能效 AI软硬件推理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联合设计方法

张宸

上海交通大学

3

以知识库为中心的轻量级终端智能体

李元春

清华大学

4

智能体能力对齐与超越

桂韬

复旦大学

5

Panel 环节

张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

王俊

OPPO

张宸

上海交通大学

李元春

清华大学

桂韬

复旦大学




论坛主席及嘉宾介绍


论坛主席


张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简介: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和数据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在CCF-A类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5个最佳论文奖项,出版教材《动手学强化学习》和《动手学机器学习》。张伟楠长期担任NeurIPS、ICML、ICLR、KDD等会议的领域主席和TPAMI、FCS等期刊的编委,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和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上海市科委英才扬帆计划,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和达摩院青橙奖。


论坛共同主席


王俊

OPPO研究院数据智能研究部部长


简介:曾任职于新加坡科技局(A*STAR)与卢森堡国家邮政总公司,分别担任研究员与高级专家。就职于卢森堡国家邮政总公司期间兼任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 (IPCEI) 卢森堡邮政首席专家。研究兴趣包括大模型&智能体、端云协同机器学习、隐私计算等,相关成果在NeurIPS, ACL , IJCAI, ISSTA, TIFS等CCF-A类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论坛讲者


彭求应

OPPO研究院数据智能研究部技术主管


简介:负责OPPO研究院图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年开始探索以端为中心的AI智能体技术。研究兴趣包括推荐系统、图计算、大模型&智能体等,已在ACL、IJCAI、WWW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报告题目:大模型驱动的终端工具智能体:实践与挑战


摘要 :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促使 AI 自主任务完成能力不断提升,从简单指令执行发展至复杂任务处理。然而,受计算资源、存储空间等因素限制,终端实现智能体面临诸多挑战。本报告将总结OPPO研究院构建终端工具智能体方面的若干实践和技术挑战。


张宸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简介:从事人工智能处理器与系统架构研究,包括AI处理器性能建模、EDA方法、稀疏计算等。在ISCA、MICRO、DAC、FPGA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8篇,引用量4500余次,单篇最高论文引用超过2400余次。获得FPGA会议30年历史高被引论文(第一名),T-CAD 2019 Donald O. Pederson最佳论文(成立20余年来中国大陆首个),微软研究院院长特别奖,AI2000芯片技术世界最有影响力学者等。相关研究成果被谷歌、英伟达、微软、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产业界借鉴应用。

报告题目:高能效AI软硬件推理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联合设计方法


摘要 :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和系统是许多重要产业应用的支柱,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AI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高速持续增长,对“云-边-端”各级系统不断提出新的计算要求。本研究集中于人工智能体系结构的创新,通过对算法、框架、架构的垂直整合,整体突破AI系统的算力瓶颈。1)通过“系统-硬件”联合设计,深度融合系统架构与硬件架构。2)通过“算法+硬件”联合设计,将AI算法高层语义的稀疏关系穿透系统壁垒,消除芯片上的冗余计算。3)通过“端-云”联合设计,解决端侧AI部署的能效与带宽问题。


李元春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简介: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与边缘智能,在高水平会议及期刊如MobiCom, MobiSys, UbiComp, ICSE, FSE, NSDI, ICLR等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工作获得 UbiComp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提名和杰出论文奖、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报告题目:以知识库为中心的轻量级终端智能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