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生命卡兹克
反复横跳于不同的AI领域,努力分享一些很酷的AI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广发策略】本周重点变化:景气度、拥挤度、流 ... ·  21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盘下来,有几个点是确定的:1、先进制程+3工 ... ·  昨天  
诸海滨科新先声  ·  【PPT】万达轴承:叉车轴承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 ·  2 天前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基康仪器:智能监测传感器小巨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生命卡兹克

体验完腾讯元宝的深度阅读,我觉得我以后的论文和研报有救了。

数字生命卡兹克  · 公众号  ·  · 2024-08-08 12:08

正文

故事是这样的。

最近我跟歸藏他们一直在聊关于AI自媒体这事,我们一致的发现, 当AI领域的自媒体好像比上学时的读书需求还大。。。

尤其这一年的技术更新,我几乎每天登上X看到的关注首页基本都是这个画风。

看不完,真的看不完,每天两眼一睁就是满屏的huggingface、arXiv、github。

尤其是你知道,我这种做自媒体的,还是高速更新换代的AI领域的,出现知识焦虑是太正常的一件事。

我大学不是人工智能和数学相关的,是特么一个设计狗。

但为了能保持进步、保持对行业的了解,我就强迫自己就算看不懂也得了解最基础的技术路径和原理。不然怎么给大家写文章呢。。。哭了。。

也尝试过让AI给我总结,但是那总结的,我说实话,都是一坨屎。核心的信息全丢了,就剩一点没有啥价值的破骨架。

有时候还得费劲巴拉的调Prompt,关键还不一定有用。

正好也在跟 歸藏聊,因为他的产出和阅读量,是我好几倍。我最近实在有点顶不住,所以就问问他。

然后他给我发了一句。

我甚至都不知道元宝有这功能。。。还得是 歸藏。

我就去试了一下。

这一试,我觉得我后面的论文和研报阅读啥的都有救了。

真的,我真的想给 歸藏磕头。

体验了两天之后,我的感受是:可用,不过目前比较适用的场景是 “门外汉”学习 工作“划水”

你直接把文档扔进去,在最后他就会出现一个“深度阅读”的按钮。

虽然叫“深度阅读模式”,但是我体验下来,感觉更适合辅助浅读,所以对我这种偏媒体的向的就非常的契合。

比如我在文章资料收集阶段的工作,有快读、阅读大量长文本需求,但不需要进行什么硬核的研究或思辨。

你要是想把十几篇论文扔进去提取共性非共性,然后直接给你写一篇贼有深度的,至少现在不行,而且也没几个AI行,等元宝看看后续会不会更新吧。

我也给大家拿我最近比较关注的论文,Meta的那个SAM 2,试一下。

这玩意儿前几天真的在我的各个社交媒体都挺火,分割一切,然后还有各种整活的demo。真的,连兵长幅度这种爆炸的动作都能识别,太可怕了。

论文在此:https://arxiv.org/pdf/2408.00714

一堆鬼画符的英文字母,我头都炸了= =

我就直接把论文PDF丢给了元宝,啥Prompt也没加,它默认给我发了输出了论文的总结,结尾的黄色按钮就是“深度阅读”入口。

有一说一,这个被动触发有点难受,因为我想触发深度阅读,我还得先等元宝balabala的输出一大串以后才能看到这个按钮= =

真的,用习惯了深度阅读,我真的一点都不想看前面的这种总结。。。

所以我现在为了省时间,都是让他,别说话。

深度阅读模式,我用下来感觉比较实用的功能是 精读大纲、精读提问、原文搜索

精读页面这边,是元宝AI生成的 大纲 重点内容提炼 。仿佛很多年前的期末大考前,为了我们不挂科,直接把考试重点喂给我的教授。。。

元宝跳过“翻译”直接输出中文版重点总结,细节啥的也都包含了,阅读效率是直接起飞,大部分我想获取的信息都能在这个界面快速找到。

而且我最喜欢的是,终于,特娘的 文图能混排了

以前所有的AI总结,都是直接把图给你丢掉,只处理文字。

元宝这个,至少是我现在用的,唯一一个AI总结后,保留格式、保留公式、保留图片的。

舒服,真的舒服,这点我是真喜欢。

但是吧,毕竟是技术论文,提到的很多术语、公式、专有名词就算翻译成中文,看着也还是天书。

你依然可以跟常规的AI一样进行追问,比如 我就点开右上角的“提问”,让元宝给我解释“ 交互式视频对象分割 ”和“ 半监督视频对象分割 ”是什么意思,一开始还是用术语回答术语,太专业了,我是小废物,我真的看不懂。。。

于是我就再给元宝补了个Prompt: “我是一个十岁的小废物”

让它用简单的语言重新向我解释一遍,回答是这样的:

解释的还行。

而另一个tab就是原文,你点一下,就会切换到原文里。

原文界面,功能和交互设计的也是“大道至简”:选中文本,然后进行原文翻译、AI搜索等。除此之外就是原文pdf。

不过这个地方,对于我这种英文很烂的人来说,其实我强烈建议除了留一个英文的原文PDF以外,再放个已经翻译好的中文版= =便于我这种英文废物阅读。。

而他们的AI搜索,其实就是把元宝的那套AI搜索搬了过来。

整个交互很像微信读书的交互,划词解释,引用的内容参考基本也都是公众号的内容,质量还行。

我又扔了研报进去,整体也很爽,终于不用看很多官方话了哈哈哈,直接快速看图文并茂的总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