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古老问题早在古希腊就有一批哲学先贤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臆测。然而,人们真正在科学意义上探索心智与大脑的关系则始于近代。当前认知研究方兴未艾,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它涵盖如物体识别,特别是视觉、听觉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知觉刺激的转化与编码;信号转导系统中的第一信使至第五信使以及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如脑皮质感觉、运动和结构可塑性,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可塑性等。
从社会学的角度,它包括对自我知觉、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知觉、认知偏见、情景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从人工智能学的角度,它又包括运用机器研究表征、算法,进行计算机造模,制定人工智能等。相对于以往的出版物(包括教科书)一致认为,组成认知科学的6个支撑学科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而本次介绍的这本书,首次提出——药理学应成为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学科。
药理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的形成,使之不仅成为药学学科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桥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是认知科学基础、临床和药物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生理学与药理学同步发展使得药理学已融入认知科学,并作出重要贡献。
如药理学里的受体学说,不但是指导药理学的重要学说,也是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包括认知科学的共同的理论基础。
《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 》对认知药理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内容与研究做了比较具体的介绍。
其特色在于:
提出认知科学研究,除先前的认知障碍改善药外,更应关注和重视开发提高健康人的正常智能的药物,并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个方面领先之处做了介绍;
利用药理学擅长方法学与模型,对认知科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评价、结果分析的规则和经验,推动了认知评价的客观、直观、可视化,做到既能定性,又能定量;
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看法,具有较强创新性和新颖性。
本书可供药理学、新药研发的技术人员阅读
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高校师生参考
张均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室主任、副所长和所长。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两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两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在多家核心期刊担任顾问及编委。
本书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相信对从事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的相关人员有帮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国章
相信本专著的及时出版,对于提高全社会关于认知科学及其与药理学的关系的认识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对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与杰出现代和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的更加科学化与理性化将起到十分有益的推动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卢圣栋
耄耋之年壮士心,朝夕不让笔耕勤。
认知药理成巨著,科学成就显精神。
——国际欧亚科学院 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教授 杜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