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0岁,主因“发现血脂升高6年”来院就诊。
患者于2017年体检发现血脂增高(具体不详),间断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2023年8月发现血糖升高,查冠脉增强CT发现左主干末端和左前降支近端斑
块,相应管腔轻度狭窄(分别为20%和10%)。患者
于2023年10月自行停用降脂药,2023年12月复查发现血脂显著升高,其中总胆固醇8.36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42 mmol/L
,
遂就诊于本院门诊
。
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口服硝苯地平治疗;有高尿酸血症病史多年,未服药治疗;糖尿病病史8个月。
血压167/65 mmHg,心率69次/分。来院后除进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外,查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左室射血分数67%;完善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后发现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多发性斑块形成,
最大斑块位于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大小约16.1 mm×5.5 mm,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约76%需专科治疗。
高血压2级;
高脂血症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
考虑到患者为高龄男性,长期存在血脂异常且口服药物控制不佳、依从性差,合并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目前已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和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除常规降压、降糖、抗栓治疗外,降脂治疗调整为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和依折麦布片基础上皮下注射英克司兰治疗。
英克司兰标准治疗周期是“0-3-9”
,即第1针给药后,后续给药时间分别为第1针后的第3个月,随后维持每6个月一针的给药频率,
完美契合指南要求的ASCVD高危人群风险周期和随访周期管理
,进而全程守护以降低患者短期和长期风险。从临床医生角度,这种一年两次*的给药频率可
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便于医生进行疾病长期管理
,尤其适用于本例高龄且服药不规律易自行停药患者。
患者出院后第25天随访,
LDL-C降幅显著(从6.42 mmol/L降至0.63 mmol/L,降幅高达90.2%),总胆固醇(从8.36 mmol/L降至2.27 mmol/L,降幅高达72.8%)和甘油三酯(从1.62 mmol/L降至1.05 mmol/L,降幅高达35.2%)也显著降低,且降脂效果在第60天随访时持续存在
。2.5个月后再次随访时,除血脂指标改善外,
颈动脉斑块体积减少、管腔狭窄得到显著改善
,其中右侧颈内动脉较大
斑块体积由16.1 mm×5.5 mm降至11.8 mm×5.3 mm
,右侧颈内动脉
狭窄程度由76%降至59%
,且患者用药后安全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稳定,无转氨酶升高或肌酐升高等不良反应(见表1~2)。
表1. 英克司兰降脂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检查结果变化
表2. 英克司兰降脂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