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2名副县长被查! ·  3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发现微RNA,为何能获诺贝尔奖?| 新京报专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北京,焕新!》:以高流量报道礼赞高质量发展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10-04 18:16

正文

主编温静导读10月1日,《北京,焕新!》——北京广播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融媒体项目圆满落幕。当《北京,焕新!》以时钟地图的新颖方式从常写常新的答卷中撷取华章,细述北京75载焕新路,也引领着观众、听众从中收获感悟、汲取力量,继续奔跑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时代奋进路上。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壮丽篇章中,北京这座拥有千年文化底蕴和辉煌历史的古都,成为国家繁荣昌盛的鲜明标志。



迈入新时代发展新征程的北京,何以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10月1日,《北京,焕新!》——北京广播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融媒体项目圆满落幕。当《北京,焕新!》以时钟地图的新颖方式从常写常新的答卷中撷取华章,细述北京75载焕新路,也引领着观众、听众从中收获感悟、汲取力量,继续奔跑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时代奋进路上。



与时代同频的人生,

正是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


在历史的浩瀚长卷中,每一座城市都如同璀璨星辰,默默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究竟什么样的画面,才能展现北京城市面貌的外在更新与内在变迁,以及北京人民在快速变化中依然保持的坚韧与乐观精神?在《北京,焕新!》的核心环节——《北京24小时》中,这些问题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北京24小时》以一天中的24小时作为时间脉络,采用独特的“时间见证者”视角,精心策划制作了24部微纪录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北京的城市发展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动描绘出一幅幅北京城市生活的多彩画卷,以人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流,呈现与时代同频的人生,也成为新时代北京人民的人生样本。



讲故事、新表达


通过融合生产、精品创作的方式,《北京24小时》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以精品力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用饱含情感浓度和价值高度的文艺作品表白祖国。以“时钟地图”为形象载体,巧妙地将各地火热的发展图景串联起来。在24小时当中,镜头走过立体书库、小米工厂、中轴线等颇具代表性的一个个场域,涵盖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与精细实施,交通出行的便捷高效与绿色转型,社会治理及民生保障的深入推进与持续优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全民健身热潮,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与丰硕成果,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与现代表达,以及对外交流的广泛开放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对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准确捕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北京在共和国75周年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24小时》的每部微纪录片中,都有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对话,不仅讲述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也用真切感人的微观表达,于火热的生活景象中展现出新时代的奋斗与拼搏、收获与幸福。



小切口、入民心


作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在细微处的生动写照,《北京24小时》以天安门作为整个串联线索的轴心,通过手绘风格的时钟地图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巧妙结合,开拓出一条传统媒体的创新融合之路,以时间刻度映射与之大致对应的北京地标或特定场景,讲述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样的创意之所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是因为作品秉承了小瞬间见证大时代的定位,以短视频微纪录片的形式连接起各个时间刻度所代表的特定地点,线上标注人物名称及简要活动,从而形成一条或多条清晰的人物串联线索,不仅便于引导受众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现非凡之处,也能在不经意间感悟到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



高立意、大情怀


站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24部微纪录片不仅是对北京24小时的一次全面记录,同时也是对城市精神内涵的一次深刻挖掘与细微展现。夜班急诊医生、快递分拣员、 地铁轨道“医生”、首钢滑雪大跳台规划设计师、机场塔台调度员……这些劳动者就如同伫立在北京各个时间中的一个个坐标轴,或是照亮他人生活的一束束光,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守正、创新、勤勉、坚韧、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乐观、进取、爱国、敬业等多个方面的精神之光。24部微纪录片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北京人民整体的精神特质,与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不懈追求,为观众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立体饱满的北京精神画卷。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精神,都是奋进新征程上的鲜活样本,其地其人其事都以正在进行时的鲜活姿态,标注着奋斗的真谛,不仅记录了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也标注着我们今后要走的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丰硕理论实践成果,

构筑意识形态精神高地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不仅要对历史做出回望,更要对未来心怀憧憬。为了讲述好这个不平凡的时代,《北京,焕新!》三小时收官直播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以及经济学者张春蔚等权威嘉宾,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讲经验的方式,讲给老百姓,让思想传递入眼、入耳、入心,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从“一核”带动“两翼”齐飞到减量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构建超大城市智慧宜居环境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北京,焕新!》立体铺叙了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引领下,北京所取得的思想实践成果与发展成就,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坚实的理论支撑,掷地有声地紧扣时代命题。


以小切口解析大时代,以微缩景观对接宏大主题。在视觉上,《北京,焕新!》通过纪实的镜头语言、生动的叙事手法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引领受众走入北京的每个细微之处,以个体故事投射时代旋律,把国家站位与百姓视角结合,通过鲜活的实例表现新时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去切身感受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与勃勃生机;在思想层面,《北京,焕新!》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论价值,以及这一理论在北京发展实践中的深远影响与重要意义,传递历史回响,开启未来展望。



全媒体同频传播,

助推精品内容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为了让传播内容有声量、有份量,《北京,焕新!》通过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文艺广播、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京津冀之声、体育广播6个频率同步音频直播,并通过听听FM、北京时间等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同步视频直播,以全媒体矩阵打造一场全民参与、全媒体联动、全社会关注的现象级传播大事件,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喝彩。


可以说,在这场思想与精神、发展与人民的精准连接中,《北京,焕新!》充当了一个尽职尽责的中间人,将家国传承的能量之棒交付到每个受众的手上。


在直播开始前,24 部微纪录片自9月20日至10月1日,每天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上播出两集。9月30日1点到10月1日0点,每个整点在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文艺广播、北京音乐广播频率端播出《北京24小时》微纪录片音频版。那些平凡人身上的品格与个性,在每期不到3分钟的影像中从容溢出,在浩瀚的网络大海激起层层涟漪。而节目短小精炼的篇幅,更为场景化、碎片化、问题化的表达方式,以及网络切片预热、台网同步联动的传播方式,都对作品的裂变式有所加持,持续引发观众的关注和热议。截至目前,《北京,焕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北京24小时》的开篇报道在微博上单条阅读量突破1千万,共有22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北京同城热搜榜,其中话题#京西小故宫你可太会了#更是攀升至全国热搜榜第9位,主话题#北京焕新进行时#的阅读量也已超过2100万……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与探讨,不仅验证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还通过受众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这种由受众自发推动的传播力量,既提升了报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成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北京,焕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


用诚敬熔铸精品,用匠心礼赞家国。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媒体礼赞,《北京,焕新!》潜移默化地传播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具化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这些从个人视角讲述的故事虽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从一个侧面成功展示了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全景式展现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气象,也更有激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