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广告杂志
发布广告案例、作品、视频、业界新闻动向、业界名人介绍与专访、微电影等,介绍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动向,世界广告业发展与动向,品牌传播的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豹变  ·  “0首付”,2025年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  20 小时前  
豹变  ·  “0首付”,2025年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  20 小时前  
autocarweekly  ·  比亚迪这一次是对的,尽管也是没办法 ·  3 天前  
玩车教授  ·  全新纯电奶爸车!理想2025新车规划一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广告杂志

培养具有广泛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广告人才

中国广告杂志  · 公众号  ·  · 2020-11-23 11:00

正文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中存在“毕业即失业”现象,广告专业学生也不例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是中美经济摩擦所致,还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使然,又抑或其他原因?但无论原因是什么,新冠病毒的发生,无疑使得这一现象更加突出,更加为人们所关注。


宏观的经济发展趋势固然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行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但是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也许更加深刻。


多年来,广告产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人才资源的需求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门槛较低的技能型工种,如初级的文案、创意、设计、媒介岗位,已经被算法式创意、程序化购买等技术逐渐替代,市场需求下降。一直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偏向于“艺术”的广告专业,似乎在悄悄地向“科学”方向倾斜。但是很多高校的广告专业,仍然十分看重初级技能的训练,而对“科学性”的训练重视不足。因此,如果说传统广告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之间的确存在脱节的话,那么本质原因,并非有些人认为的高校依然在传授“过时的理论”,而在于过度强调对“过时”的低阶技能的训练。



当然,为了应对广告产业的数字化、程序化、自动化进程,高校的广告教育也作了一些调整,普遍的做法是零散地增设一些数字营销、计算广告、新媒体等相关课程或课程内容,让学生泛泛地增加一些对新技术、新媒体的了解。这样,感觉上好像与时俱进,跟上了科技发展的步伐,但实际上,依然缺乏系统性。从效率上说,学生在校学习新技术,大概不如学生毕业后到岗位上接受培训来得快,更不用说在校能否学习到引领行业的顶尖技术和思想了。毕竟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技能掌握,与现实中的技术运用还有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恐怕与教师的年龄呈正相关。这就回到一个传统的问题上,广告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培养具备某些操作技能、能够快速上手的人才,还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广告基本方法、具有广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呢?我们认为,一般的高校可以着眼于培养能够快速上手的人才,这样便于满足广告实践对普通人才的需求。但研究型大学,应该着眼于具备“广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广告实践输送不仅适应现实需要、而且可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高阶人才。


为此,现实的广告教育要着手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进一步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育,也即强化基础。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更应该重视。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程包括营销学、传播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心理学、广告调研、广告效果评估等还要进一步夯实;另一方面,要增加数学、数理统计、计算机等与广告相关的外延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广告学科和行业的自身发展规律,以及跟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许多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容易随时代或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又是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所必备的,学得好、学得扎实,终身受益。走进社会之后,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生们,方能迅速掌握新技术,并看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非仅仅做一个跟随者或适应者。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翻转课堂教学,将过去由老师占主导的课堂转变为学生占主导的课堂。过去,教学资源如参考书、媒体等主要掌握在老师手上,或者老师才能频繁接触到,学生不拥有,因此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课并做记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自然而然,很合理。然而现在教学资源师生共享,接触传播媒体的时间乃至于媒体的使用,学生甚至多于教师。在更新的专业知识、以及新的传播技巧方面,教师甚至不如学生掌握得快、掌握得好。因此,延续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此时,如果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来寻找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讲授知识,主动来学习和相互传授技能、技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促进教师适应新技术的变化。


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检索、消化、理解并讲述资料文献,主动练习、试用各种广告传播的技能技巧,同时利用已经学过的理论方法来模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训练,我们相信,最终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广泛解决各种广告问题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可开放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广告业界的人士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介绍一些新现象、新技术,提出业界存在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到企业去,了解真实的广告实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嫁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消除大学教育的藩篱。


总而言之,应对变化莫测的宏观局势和迭代更新的产业环境,培养具有“广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高校广告教育可尝试的思路。


黄合水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本文同时推送到以下《中国广告》数媒矩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