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哪吒2》,又登顶了! ·  19 小时前  
新华社  ·  期待!就在今晚! ·  昨天  
新华社  ·  官宣!旗手是他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高速费那么贵,服务区还这么差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2-11 11:30

正文


过年小长假已经接近尾声,也许七天前你还幻想和家人开着小车,唱着歌,奔驰在广阔的高速公路上,来一次潇洒的自驾游。


然而你没想到自己躲过了低价旅行团,躲过了人满为患的火车站,却在高速上堵到怀疑人生,好不容易到了服务区想要休息一下,还要忍受堪比中学食堂的饭菜、苍蝇满天飞的公共厕所和卖到15块钱一桶的方便面。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旅游市场中,自驾车出游比例接近50%[1]。


按理说,市场潜力巨大的高速公路本应成为商家眼中的香饽饽,可为什么那么多高速服务区停车混乱,功能单一,而且环境和服务还那么差劲呢?



跟不上时代的设计



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们的服务区却没有跟上。为什么一路驾车下来,服务区的标配还是加油站、公共厕所、超市这样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生理需求的设施呢?

这要从服务区的设计源头说起。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建设初期对服务区的设计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主要根据1980年日本道路公团出版的《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指出的原则制定[2]。


其实当时,日本已经有了新一版(1991年版)的《设计要领》,但是中国主要还是参考了老版本,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高速公路的运营情况。


夜间行驶的大货车,过去货车比较多,高速公路服务区很多顾客也是货车司机,他们往往对服务区的服务没有太多的要求 / 视觉中国


1991年版的《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是依据日本当时小型车、大客车、大货车各占75%、19%、6%的情况制定的。而直到2000年左右,中国的小型车、大客车、大货车比例还是52% 、13%、35%,货车比例相当高[3]。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高速公路,很重要的一项业务是跑大货。对着急赶路的货车司机来说,服务区确实也就是个上厕所、买泡面的地方。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参考了日本的旧版《设计要领》。


日本在设计服务区时,设计者将服务区的基础设施停车场、餐饮区和加油站的布置方法分别分为2-3种,并根据现实条件,对三种基础设施的位置进行最佳的配置[5]。


同时,文件中对服务区的设施从机能上分为“车的设施”,“人的设施”以及附带设施共13种,并对各种设施的机能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翻译的旧版《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中对服务区设施的要求,日本设计中出现的园地、广场、休息所没有出现在中国的设计标准里 / 《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


然而,虽然参考了日本的设计,中国的服务区设计标准还是要比日本简化得多。


中国最早对服务区设施配置有明确规定的文件,是交通部2004年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6]。 这份文件只要求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修理所、餐饮与小卖部等设施,但日本设计中给人应用的休息所,园地广场之类却不存在 [7]。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仅为423万辆,而截至2018年12月,全国私家车保有量激增至1.87亿辆[8]。而2017年货车只有2341万辆,刚刚超过总数的10%[4]。这意味着旅客多了,停留时间也相对长。


随着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私家车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满眼望去都是私家车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 视觉中国


然而情况变了,标准还是没变。在20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还是只给了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站和餐饮与小卖部用地指标,其他设施没有立足之地。


2011年就有一条新闻,一辆大客车路过杭甬高速绍兴服务区,司机要在车上休息就把乘客放出车外,关闭车门。结果乘客没有地方休息,竟然站了三个小时。事后采访得知,司机在车上休息也是因为服务区没有休息处。


高速路之外的一级和二级公路上虽然也有服务区,但标准就更简陋了。按照2014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连餐饮、小卖部都是有条件时可以设置,也就是说可以不设置,更别说休息设施了。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上升,更多的人选择自驾游,本来就拥挤的服务区更加人满为患。这些没有服务的服务区,当然没法满足旅客们。



捉襟见肘的中国高速



过去的设计有问题,投钱重新修建就好了。交通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5130.2亿元[9]。中国高速收费这么多年,修修路边服务区还不容易。可是服务区迟迟得不到改进,那收费站收的钱都干嘛用了?


其实中国高速路之所以修的快,和特殊的筹款方式有关。


酷暑下的修路工人,中国高速公路近年来发展迅速,总能看到修路的场景 / 视觉中国


在美国,修建高速公路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燃油税和重要汽车配件消费税,这些资金专门用于修建州际高速公路和其他联邦援助公路。如果同样的方法放在高速公路相对不发达的中国,对于广大有车却不上高速的车主是有失公允的[10]。


在中国,更为普遍的是“贷款修路,收费还钱”的模式。 最初修建公路时让承包商贷款修建,然后再通过收取高速路费来还清贷款。


2016年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目前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7.59万亿元,其中4.81万亿元是银行贷款,占到了63.5%,而本金只占17%。

可惜,这种高速公路的扩张模式现在到了极限。自2010年起,中国收费公路的收支从盈余变为亏损,更重要的是,收入和支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甚至在2014和2015年几乎成倍增长[9]。


从2011年开始,高速公路持续收不抵支 / 交通运输部. (2018). 《2017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解读.


至于原因,主要还是 高速公路,尤其是政府贷款高速公路修的太快了,收费来不及回本。


交通部表示,由于当前收费公路目前已进入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支出快速增长。同时,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但收入增长提高不快,导致收支缺口持续增大。

整体性的亏损是各地高速普遍面临的窘境。根据2016年各省收费公路统计表,除了宁夏自治区收支平衡,其他各省市(山东、海南未披露,不含港澳台)均出现高速公路收支不平[11]。


其中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收支缺口合计超过1400亿元,而河北、吉林、黑龙江和贵州四个省份的同期通行费收入,甚至还还不上当期的利息[11]。


2017年高速公路单公里收支情况前十名省份,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省份都处于收不抵支的情况 / 联合信用评级《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研究报告》


交通运输部2016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在支出的8691.73亿元中,有4750.47亿元用于偿还债务本金,2313.34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利息,光这两项就占到总支出的81.3%[11]。


在已经超出收入金额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养护费、公路及附属设施改扩建工程费、运营管理费、税费和其他必要的支出。可想而知,相比于还本付息的当务之急,服务区的修缮自然就要乖乖让路了。



经营不善的服务区



虽然高速公路的收入很多都拿去还债了,不能支援服务区。但是没了高速的拨款,服务区就为什么不能自负盈亏呢?那些5块钱的水,15块钱的方便面是难道是白卖的吗?


2008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全国57%的服务区上交的经营收入,都超过了日常维护的成本,看起来是赚了。可是算上折旧的成本,大部分的服务区还是亏损。看来 只靠位置优势卖高价方便面,不能让服务区赚到钱 [13]。


2014年2月8日,江苏宿迁,G2513淮徐高速江苏洋河服务区旅客吃过的方便面。又脏又贵是大家印象里服务区的常态 / 视觉中国


按照客流量来计算,服务区本来应该是赚钱的好地方。根据2013年对日本高速公路情况的报道,日本高速公路收费的利润率仅2%,服务区、停车场等通行服务利润率则高达51%。


其实,日本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虽然设计的不错,但过去也有设施单一,盈利率低的弊病。从2005年日本高速公路民营化, 按区域成立四家公司后,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赢得经济效益,良性循环,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才大幅提高[14]。


然而,在中国,不合适的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区的发展。大部分服务区既没有服务,也没有效益。


2017年4月28日,西安,大荔段的游客服务区本身就坐落在景区,服务区还特意为自驾游客开辟宿营帐篷区,这也是服务区靠服务赚钱的一种方式 / 视觉中国


自营是比较传统的服务区经营模式,也就是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组建专营机构管理服务区。在这种模式下,各省交通主管部门既是行业规划者,又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者,还是实际经营者[12]。


这种垄断的经营模式,虽然名义上是自负盈亏,但是经营者和员工都完全没有动力去改善服务和商品质量。服务差商品贵是这类服务区的常态。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承包,这种模式是由官方承建服务区,承包商在一定时期内负责服务区的运营,交够租金后盈利归自己。


不过,因为承包商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下运营,而不能按自己意愿去建设服务区,这种经营模式也只是小修小补。

现阶段中国最好的服务区普遍分布在高速密度大、经济发达的沿海城省份,但在全国将近3000对服务区中寥寥可数。


这些服务区一般都采取特许经营的办法,由企业投资建设服务区,对一个路段内的多个服务区实行统一管理、连锁经营。由于投资年限一般在二十年以上,又有自主建设的空间,这样的服务区一般都是建设的最好的[15]。


比如浙江的长安服务区,就引入了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品牌。引入星巴克之后,消费人数提升近40%,整体日均营业额提升20%左右[16]。


2017年1月26日,江苏南通。从今年春运开始,江苏苏通大桥北服务区再次成为热点,服务区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引进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品牌 / 视觉中国


不过过年回家送礼旅游花光了钱的你,即使碰到了这样优秀服务区,恐怕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看看还够不够在这里的星巴克消费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