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北肉豆蔻
想吃遍全世界,和最有趣的厨师聊聊天。在纽约住过几年,食评人,女(食)神、酒鬼。私人吃喝山海经,“觅食” (微信号 restaurant_hunter )个人网站:RestaurantHunter.net大众点评:喜北小火车 http://www.dianping.com/member/753242162全是吃的 https://instagram.com/restauranthunter_sh知乎 @http://www.zhihu.com/people/mightybo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马靖昊说会计  ·  上市公司加大并购重组,老马有丑话要说在前面!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情况,你知道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喜北肉豆蔻

一碗惊艳四座的猪油煲仔饭,一家中餐 fusion 的逆袭

喜北肉豆蔻  · 豆瓣  ·  · 2017-10-13 20:44

正文

原载于公众号觅食(restaurant_hunter),一个女(食)神和女酒鬼的饮食山海经。

刚摘完一星的 Bo Shanghai,最近台子蛮难订的。食评老早就写过了,说是中餐西做,但我觉得,还真别把它当中餐吃。门口那家副牌Daimon,还能勉强算作中餐fusion。

一直有点不温不火,终于闭门造车、卷土重来。

但吃吃喝喝的地方,装修再好看不好吃也是白搭。

在美国住的那些年,形形色色怪比倒灶的妖怪中餐fusion,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但我真是没有想到,这家Daimon,竟然能打破中不中、洋不洋的半吊子魔咒,扮得了洋气,也守得住传统,把叉烧包、甜豆花做得一丝不苟,甚至弄出了一碗惊艳四座的猪油煲仔拌饭,超靓!

并不是在逗你,我一个礼拜跑了两趟。而且第二次去是踩着晚上11点、大师傅不在的的last order,出品依然过硬,值得点赞。

一句话点评:比去年好吃多了。人均300,放开了吃也就500,在外滩这个地段,真是捡了只皮夹子。国庆无休,留守上海,不如去把人家门槛踩塌?

Environment· 环境

去年的Daimon,有点让人爱不起来。

三分在没点对菜,七分怪光线太暗。

我特别不喜欢光线暗的餐厅,影响食欲。而且亮一点对朋友圈晒吃的发 instagram多重要啊!!!变相宣传啊!照片拍不清楚西蛤一只。

现在真的比去年亮多了。霓虹灯花了血本,像《攻壳机动队》未来都市里的异次元夜总会~ 接地现实,又极尽科幻。

▲ en?跟同一条马路上的邻居家厨师去砸猫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只巨型招财猫!!!模样讨喜的庞大身躯后面,掩着那扇通往 Bo Shanghai 的门。

听说以后还会有DJ 驻场,感觉会很 High。

Food · 食物

厨魔Alvin Leung 对于港式点心及饮茶文化的迷恋,身边朋友人尽皆知。但若你以为,他只会翻花样做做旧式Dim Sum,搞点噱头,那你可真是太小看这家店了。

先来看看菜单,比起Bo Shanghai“八大菜系中餐西做”的命题作文,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Daimon,反而更加天马行空。从叉烧包碗仔翅,从烧烤南美鱼生沙拉,甚至还有卤水拼盘……除了地道传统中式小吃的改良升级,Daimon 还尝试了用中餐的食材和元素去重构外国菜里的经典菜肴,有意思得很。

▲ 师傅好帅

这么难弄的概念玩这么溜,Daimon必有两把刷子:负责菜品研发的,是香港三星本店Bo Innovation的大师傅Dave Yu,身兼两职,三天两头跑上海。香港长大、澳洲求学、日料厨师背景,玩起fusion 当然游刃有余。但最好玩的是,和 Alvin 一样也非科班出身(Alvin 以前是个化学工程师!),人家以前是学平面设计的。

所以,射鸡师们,不想干了还可以去做饭!

▲ 墨西哥牛奶叉烧包

▲ 蟹肉芋角

▲ 辣椒蟹小笼包

▲ 龙虾碗仔“翅”

卖相挺括的墨西哥叉烧牛奶包,除了有点辣味,就是很正宗的雪山叉烧包啊。香港人传统的蜂巢芋角,炸得金黄酥脆,裹了蟹肉,登时高大上起来。小笼包的皮呢,跟鼎泰丰比比是有点厚了,但创新的口味还是必须认可!碗仔翅个人很爱,捞得出一只只完整龙虾钳子肉,鲜得来~ 可以自己加胡椒和醋,假鱼翅汤么就是要做调料炸弹、吃出一身汗呀!

▲ 狮子山猪油拌饭

▲ 卤水拼盘

对,我说的就是这个猪油拌饭!!!引用一起滚菜单的好朋友一句话:这米实在是太牛逼了!对啊,煲仔饭做法,米饭干爽疏松、粒粒分明,嚼之有韧,吃来更是米香四溢。放伊比利亚火腿的拌饭不是第一次吃,但这份真是一点濠气都没有,猪油以伊比利亚火腿脂肪和普通猪油混合调制,自带鲜咸。和蛋、小葱捣一捣,每一口,都是胆固醇在舌尖的小高潮。

第二次表现依然出色。如果一定要挑刺,那大概是酱油略甜口了吧。

下面这盘卤水,被人狠狠安利过,却没放在心上(一个这么时髦的馆子,卤水能做得有多好吃啊?);结果,卤水本身已经是中上水平,(并没有入镜的)蘸酱也是十分牛逼,芥末酱(Green Mustard)拿来蘸肉是老外吃法,不过 Daimon 这一碟,出其不意地加了新鲜青花椒,丝丝麻意、自带清香,实在是特别。

▲ 辣味八爪鱼

▲ 港式蜜芝红肠

▲ 北海道带子串烧

端个小炉子上桌,一块菊花炭笃悠悠烤,弄杯小酒喝喝,太有情调。辣味八爪鱼有点显老,但蜜芝红肠就很有趣,厚切红肠上贴一片Parmesan Cheese,浇上蜂蜜,肉香、奶香、蜜香在齿间绽开,柔柔的甜和咸,中西人民都吃得惯。北海道带子串烧,十分推荐,葱姜之外,一粒浑圆带子,恶狠狠涂满黄油,罪恶并快乐着的味道,直冲脑门,谁吃谁知道。

上桌以后别只顾着拍照,不然会发生上次在 AKME蓝龙虾一样的惨剧,烤过头。

好啦好啦,下面进入“不太中国菜的部分”。

▲ 双味番茄与姜味黄瓜棒冰

▲ 厨魔和牛塔塔

看到Popsicle,当然要点来玩玩看啦!新鲜番茄和话梅味的腌渍糖番茄,酸度甜度各有千秋,一起丢进嘴里,风味就炸开了花,黄瓜味的冰霜棒棒糖,稍显鸡肋,大概是用来清口的吧!相较之下,我倒很喜欢这里的牛肉塔塔,中式主食西做,看得多的是粢饭糕,油条入菜大多是粥水,难得一根冷油条也能保持酥脆坚挺,和鲜嫩的和牛相得益彰,对了顶上一坨酱是好玩的腐乳味蛋黄酱,来点米饭卷一卷,就可以一秒变身上海人爱的早餐饭团~~~

我感觉我可以写上海牛肉塔塔平行品鉴指南了,有人有兴趣吗?

▲ 椰芒黄獅鱼片

原本是多宝鱼的 Ceviche(可以看这里复习下 Ceviche 是什么),临时换了 Yellow Tail 来做。椰浆、咖喱、芒果,酸甜开胃,热带到我都想摇起来了!点睛之笔是伪装成tortilla chips 的馄饨皮!裁成三角形炸至金黄,没吃到嘴里还真的会被骗到。

▲ 桥底辣墨鱼

▲ 摩登蚵仔煎

这两道相对来讲没有那么爱,第一道是我自己不好,放的有点久,原本酥脆的玉米片(看起来真的好像是 Cereal 啊!)已经有点“拧”掉了,不过Kaffir Lime Leaf做的泰国风辣酱给人印象深刻,下次去应该会再点来试试;下面这道蚵仔煎,可能是全场最贴近 Bo “解构主义”的一道菜,炒蛋变成温泉蛋,蚝仔裹了面衣变天妇罗,九层塔用油炸透变颜值担当……可是,全部混在一起的时候,口感就未免有点糊哒哒了。

▲ 杏仁炒冰

▲ 糖水豆花

杏仁炒冰,服务生会拿着液氮钵上来当场炒炒炒,也是认认真真复刻了传统炒冰热闹非凡的现场感。不论是入口即化、沁人心脾的炒冰,还是酸酸甜甜的山楂酱和水果,都还挺有助消化的。不过,下面这个木桶甜豆花,则大大超越了我的预期。

红豆清甜,地瓜圆 Q 弹,最难得是豆花,介于豆花与嫩玉子豆腐之间的微妙质地,颤巍巍白嫩嫩一大块滑入口里,又甜又糯,黄豆用得好,有十足豆香,比它好吃的冰豆花,在香港南丫岛山里吃过一次,就忘不掉。

Drinks· 喝的

▲ 汾粤

▲ 麻吉多

在The Cannery 和 Nest 之后,Daimon 也是主推鸡尾酒。大部分酒偏酸甜口味,特别适合女孩子,譬如第一杯汾粤,其实是 Ramos Gin Fizz 的变种,取话梅味道替代了橙花水,开胃。下面这杯麻吉多,获得了全场一致好评,顾名思义,加了很多很多很多新鲜青花椒的 Mojito,好看好喝的一杯酒!

▲ 港式鸳鸯

猛夸了 Daimon 擅长做传统小食,这杯冻鸳鸯也是意外好喝,用了好原料、花了心思做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差呢?

The End · 最后

最后,我还是想花点篇幅,说一说我对融合菜,包括 Alvin 上海这两家店的看法。

诞生在两国交界、边民互通语言贸易甚至婚姻,又或者拜大规模文化输出所赐的融合菜还都挺好吃,譬如大美帝的Tex-Mex(德州墨西哥菜),日本人做法餐,东北菜里带点儿朝鲜的影子。硬拗的通常有点吓人:手卷寿司里头塞Cheedar芝士芯子,鬼才爱得起来。

好的融合菜,是建立在对两种菜系、甚至两种文化,基于长期体验的双向理解之上的。这一点我觉得日本最有发言权,咖喱也好,Pasta也罢,就算是炸鸡和甜点,漂洋过海统统变日本人:日本对西方食物的态度,几乎是全盘接纳,和洋折衷,日西合璧。

同是亚洲菜,中餐却并不适宜融合,庞杂的菜系、复合的味型、鲜明的个性,都是原因;但最关键,还是那道亘在中西之间的文化鸿沟,你想想,一个老外厨师,没吃过多少正宗中国菜,会懂伐啦?反之亦然。

▲ 做完饭的厨师们出来轧三湖

说完这些,再看厨魔Alvin Leung,华裔血统,国外长大,玩个“八大菜系 x 西餐手法”的宏大叙事,和同是华人的情侣主厨 DeAille 和 Simon一起,做实验一样将中餐的食材、香料、技法等元素一一解构,用法餐和分子料理的形式予以重现。

在成为厨师之前,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理科学霸一个、有着20年工龄的化学工程师。讲真,哪个厨师玩分子料理、玩厨艺科技,玩得过科学家啊?

知道了这些背景故事,再看 Bo 和 Daimon 的菜,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们是你吃到的那个样子。是中餐,又不是中餐,却贯通中西,吃得出眼界、阅历与生活。

说到底,好厨师做的菜,是,也只能是他自己这个人。

文:喜北

图: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