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邮政报
《中国邮政报》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  内蒙古高院公开遴选10人,2月21日起报名 ·  9 小时前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  2024年内蒙古累计兑付惠企直达资金13.7亿元!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邮政报

70年, 劳模先进的光芒闪耀中国邮政!

中国邮政报  · 公众号  ·  · 2019-09-29 20:29

正文

壮丽
70年 奋斗新时代
中国邮政·风采篇
70


勇敢者创造历史,奋斗者书写时代。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模的时代价值。 作为劳动者的领跑人,劳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奋斗精神,挺立起推动社会发展的砥柱脊梁。



2019年4月18日,人民大会堂。“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高大的康巴汉子带着脸上7厘米长的刀疤,深情讲述雪线邮路上的故事。台下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热烈的掌声在人民的殿堂中回荡,经久不息。


这是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全系统第二位职工走进人民大会堂作先进事迹报告。其美多吉作为百万绿衣使者的代表,向全社会展示了邮政人的时代风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接受人民的礼赞,同时也让“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被更多人所感知。


努力奔跑、追梦圆梦,在历史的演进中,一个民族,总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追求;一个行业,必得存一脉信念不改的传承,成为一个时代意境具体而鲜活的落脚。


从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邮政就与“人民”两个字紧紧连在一起。 70年来,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步伐,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邮电合一”,改革开放时期的“公司制运营”,还是新时代现代化企业集团,扎根于服务国计民生这块沃土的中国邮政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新老典型交相辉映,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一脉相承。他们的崇高品格闪耀着动人的时代音符,在行业乃至中国社会激扬起强大的精神回响,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封信,为之倾心

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奋力前行的历史坐标。


1951年3月7日,一支由7名年轻女子组成的邮递员队伍骑着自行车驶上北京天安门广场,结束了邮政投递工种没有女职工的历史,为女性走入社会、建设新中国开了先河。


67年后的2018年国庆节,一位80多岁的嘉宾,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通信领域发展的见证者登上了央视特别节目《相约新时代》的舞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当时中国第一代女投递员的代表——罗淑珍。


16岁成为中国邮政第一代女投递员,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被评为北京市劳模,20岁被评为全国劳模,22岁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23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0岁成为原邮电部主管邮政工作的副部长……


罗淑珍是中国职业妇女成长的一个传奇,更以“一封信,一颗心”的服务精神,创造了投递360多万件邮件“零差错”的纪录,践行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是党给了我投递员这份工作,我倍加珍惜,用心、用情去送好人民群众的每封信。”罗淑珍说。


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国家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改造,充分展示工人阶级建设新中国的主人翁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新中国的邮政人在热忱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感受着当家做主的身份认同和建设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


带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殷重托,肩负着时代交付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邮政人用真诚的付出体现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内涵。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邮政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不断涌现。


1958年6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大开方便之门》为题发表社论,热情赞扬了北京东四邮局“大胆打破陈规”、主动改善服务的做法,号召全国服务行业向东四邮局学习。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火热年代,旧中国沿袭下来的官商思想、衙门作风在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与新社会朝气蓬勃的大环境格格不入。从“等客上门”到“走出柜台”,东四邮局以柜台内外的一小步,迈开了邮政服务人民、贴近用户划时代的一大步。从那时起,东四邮政人便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在“为人民”上下功夫,不断寻求为民服务的好方法,逐步形成了“用户是亲人”服务理念下的亲情服务文化,让为民服务的春风吹到每一个用户的心坎里。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一封信,一颗心”的精神和“亲情服务”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邮政人,并在对其内涵的不断传承和丰富中,升华为邮政人不变的服务信条。 以罗淑珍、东四邮局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国邮政劳模和先进集体,也成为邮政劳模精神的起点、行业精神的标杆。


一条路,为之奉献

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


1978年,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加力、民生加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成为摆在各行业面前的又一课题。


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和通信基础设施,中国邮政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落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确保国家政令畅通的同时,认真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保障群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的通信权利,确保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行无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征程。 中国邮政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 漫漫邮路上,坚守和奉献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忙碌的绿色身影成了群众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在峰回路转的大山深处,20多年来,党的十八大代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孤独而坚定地传递着邮件。他的事迹从大山走上了银幕,从乡村走向了万国邮联,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报告厅,更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在激流汹涌的澜沧江上,一根麻绳、一只挂钩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溜索姑娘”尼玛拉木过江的工具。1999年参加工作的她,无数次往返澜沧江两岸为乡亲们投送邮件,行程20多万公里,没有丢失过一件邮件,没有误过一趟出班。


在海天一色的外伶仃岛上,全国人大代表谢坚30年如一日,为岛上官兵和民众投递信件,累计救活各类“瞎信”3万余件。“海岛通信权到位,就是海岛主权到位。”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用行动履行着奉献海岛的承诺,相继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等一系列荣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变,但中国邮政人的服务精神和职业追求没有变。老一辈邮政人无私奉献的优秀传统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理念深深地植入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


人们听到,全国道德模范全二平、“拐杖信使”张美冲、“天路单骑”葛军、“大湖鸿雁”唐真亚……越来越多绿衣使者的名字和事迹被口口相传。


人们看到,在城市,在农村,在高原,在海岛,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邮政。邮政人用行动传递着党的声音和人间的大爱亲情,展现着行业新风貌,成为一张张时代名片。


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一件件带着体温的邮件背后,是一家国有企业对“信达天下”承诺的信守。


他们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不舍昼夜的改革开放历程,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而在神州大地上,一个个邮政人也在用对普遍服务的坚守,不断消弭着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的鸿沟,助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一个梦,为之用情

每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都在呼唤英雄人物的诞生,也为他们准备好了最壮阔的舞台。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30年来,四川省甘孜县到德格县这条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其美多吉执着地驾驶着邮车运送邮件,用鲜血和忠诚确保邮路畅通、通信安全,连通藏区与外界,忠实地履行着邮政服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职责使命。


“雪线邮路是我一生的路!”在“时代楷模”报告会上,其美多吉的话让无数听众为之动容。其美多吉说,自己传递的不只是邮件,还有党的声音、党的温暖和未来的希望。而这,就是他选择坚守的意义所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被一脉相承,愈加鲜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