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宣讲家网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主办、千龙网协办的宣讲家网站为您分析社会热点,解读时事政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首期舞台化妆造型高级人才研修班即将在中国国家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2025年沉浸式文旅核心趋势与实施路径解码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经典,在首都舞台焕新重塑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第十七次)理事代表大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宣讲家网

聚焦“急难愁盼” 传递“民生温度” 宣讲家网评论

宣讲家网  · 公众号  ·  · 2021-03-15 16:21

正文


点击 “ 宣 讲 家 网 ” 可以订阅!

摘要: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征途漫漫,任重道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悟初心,聚焦“急难愁盼”,传递“民生温度”,要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关键节点上的重要会议,同时也是应对国内外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各方挑战、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回顾“十三五”成绩可圈可点,前瞻“十四五”目标激动人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特别是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一系列真实可感、切实可行的任务举措,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传递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真切情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谋划好全年工作,落实好各项任务,谱写新时代民生进步改善新篇章。
增进民生福祉,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民生的持续改善,仍然是今年两会的重要主题。特别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20个主要指标中,7个指标关乎民生福祉,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自觉,体现了各项工作聚焦人民期盼、服务人民需求、发展人民权益的主动担当。
增进民生福祉,重要的是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各种政策支持。去年一年极不平凡,由于疫情的冲击,不少人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亟需政府部门出台灵活的扶持政策顺利度过难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回应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提出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这些庄严的政策性承诺落实到工作中去,出真招、出实招、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要坚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把省下来的有限资金,用在人民“急难愁盼”上,确保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各类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承载和基础性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必须稳住市场主体,特别是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让它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爆发出生机活力。今年两会提出要“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给成千上万的企业吃了定心丸。要继续研究出台一系列税费政策和其他扶持企业发展的针对性举措,搞活市场、扩大内需,真正让所有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十四五”的各项红利。
增进民生福祉,要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为全社会持续而公平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本身,既包含发展的形态和手段、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也包含发展的目的和性质、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实际上,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高质量发展是各项民生举措得以落实到位的经济基础和根本保障,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没有实现的试金石。这几年,一些地区的发展举措,本身就是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又带有鲜明的民生工程色彩。比如,北京市自2017年以来开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聚焦人民群众“五性”需求、持续改善市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瞄准产业高精尖转型发展积极促进“腾笼换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了产业空间,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如停车位、便民超市、社区托幼养老等大量的生活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总之,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关键。“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都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
增进民生福祉,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尽管“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完成了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目标,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地区改善民生任务也更艰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农村;今年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当然,我们也要满怀信心地看到,中国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基础广泛而深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光明的前景。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完胜,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现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新起点。我们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精神,把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统一起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乡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征途漫漫,任重道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悟初心,聚焦“急难愁盼”,传递“民生温度”,要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书写好时代付与的历史性答卷。

作者:老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长按二维码,下载宣讲家网手机APP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