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征集启事|中国出版集团第二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 ... ·  2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有人会假装痴情,来为自己谋利? ·  2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从小被古文喂大的孩子,原来都是“学霸体质” ·  昨天  
新周刊  ·  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去培养“差生心态” ·  昨天  
新周刊  ·  全网争议,封神故事为什么这么难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杨澜被骂像大妈:你强行少女感的样子,真矫情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6-24 20:30

正文

来源:国馆

ID:g uoguan5000


迷恋少女感

是因为中国对年龄异常焦虑


有一则报道,杨澜、鲁豫、董卿三人现身机场,有人说,一个是老大妈、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贵妇。


被骂大妈的是杨澜。原因很简单,她身上没有一点少女感气息。


女人对时尚打扮,向来喜新厌旧。今天喜欢日系,明天喜欢韩风,这会儿觉得性冷淡风挺好,过会儿又像整个软妹好嫁风。这些风格,流行寿命不长。

但有个东西,简直直击中国女人的软肋。它叫少女感。

很多时尚博主,不用每天开发各种变美法子吸引女人的主意,单就教女人怎么穿出少女感就行。

很多带货网红,不用每天种草各种风格的爆款,单品只要冠上“少女感”就能吸引一大片女人的注意力。

中国女人,对少女感真不是一般的着迷。

少女感,意味着年轻漂亮。对少女感的痴迷,说白了就是对年龄的焦虑。

中国女人女人对年龄有多焦虑?

过了18岁,再过生日,大多不愿说出真实的年龄,习惯说“十八岁生日快乐”。

过了25岁,更不直面自己的年龄,会认为自己在年龄上不再具备优势。

过了30岁,如果还没有结婚,对年龄就更焦虑了,觉得每天都“噌噌噌”在贬值。


拼命整容

就为了留住少女感

我有个邻居,为了留住少女感,借贷都要整容的。

要不是对面门住久了,认得她家狗狗,会经常以为又换新邻居了。

她一个快四十岁的人,没半年就换张脸,少女流行什么,她就整成什么样。什么苹果肌、卧蚕、嘟嘟唇,她都赶潮流弄过。

好几回清晨在电梯里遇上她,她跟我打招呼,我都没认出来,那张硅胶脸,不化妆跟平时真是两个人。

她看我很懵的样子,解释说:“最近玻尿酸针没跟上,也没去医美……”

她住的那房子,属于一个金融精英人士。金融精英没法娶她,就留了这房子给她。这房子的常住主人,也就她和她的狗狗。金屋藏娇。

她的故事,我们同楼层的都知道,住着前男友的房子,不停整容,不停换男人,来交整容费,自己整得更年轻,就甩了前任换下一任。

偶尔也跟年轻帅哥在一起,帅哥供不上她这样整整整,她就借贷整。

“留住少女感,才能睡到好男人”是她的口头禅。

也是那天,在电梯里遇到,她看我连妆都不化,眼角雀斑都出来了,约我周末去医美:“周日下午约了美容院VIP,去不去?往那儿躺一下午,激个光,再做个拉皮,回来你就又到18岁……”

我连忙拒绝,她还一直怂恿:“就一下午,回来你老公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

回来当做笑话讲给我老公听,讲完两个人脱口而出:“真是见了鬼了。”



为什么会有

这种病态的少女情结


这种审美,本身就很病态。

少女有少女感,熟女有熟女的品质感,少妇有少妇的风韵,辣妈有辣妈的风采,老母亲有老母亲的味道,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各有韵味。

一个女人,正视自己的年龄,才是心态健康的。正视自己各个年龄阶段的风采,才算活在当下。

我知道这么说,肯定有人要喷:你知道这个社会有多歧视女人的年龄吗?

是的, 中国社会对女人的年龄歧视特别严重,这是中国女人异常迷恋少女感的外因。

民谣歌手赵雷的《三十岁的女人》,就流露了男权社会对女人年龄的歧视。

三十岁的女人,老了,丑了。

“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波纹……她是个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可否留有当年的一丝清纯,可是这个世界有时候外表决定一切……可再灿烂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


三十岁的女人,还没结婚,就等于孤单,等于饥渴难耐,等于没男人要的失败者。

“她是个三十岁 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我喜欢 三十岁女人特有的温柔 我知道 深夜里的寂寞难以忍受……我听到 孤单的跟鞋声和你的笑 你可以随便找个人依靠 ”

在中国,女人的青春非常短暂,18岁高考之后,青春才从功课中解放出来,到25岁她们就被唱衰:再不嫁人就不是你选人,是人挑你了。

二十来岁,她们焦虑着怎么高效完成大学学业、找到靠谱工作、谈对恋爱、嫁对男人这几项人生大事。

女人的试错机会非常少,万一你想读个硕士、博士,万一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错,没法如期结婚生子,就会成为赵雷歌词中的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女人。

与此同时,伪女权主义又一直鼓吹:女人只要你保养得好,老公还没参加高考。整天拿那些睡到小鲜肉的女明星瞎励志。

焦虑的中国女人,只能拼命维持少女感,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为什么会有

这种病态的少女情结

话说回来,能不能正视的年龄,主要还是看女人自己。

不敢正视自己的年龄的女人,无非有这几点共性:

第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读研时,师妹晓溪总是对年龄特别焦虑。

她比他们同级的同学,晚两年上学。

她特别在意这个点,读研也读得三心两意,看到本科同学又升职加薪了,她焦虑:我读研会不会瞎耽误三年,毕业了找的工作还不如他们。

看到发小结婚了,她更焦虑:她们都结婚生小孩了,我最快还有三年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到时是不是都过最佳生育年龄了?

情人节看到别人秀恩爱,她也焦虑:比我小的人都有对象了,我还是一单身狗,怎么办?

最搞笑的是,造假自己的年龄,总跟别人强调,她跟同班同学一样大。

结果,别的同门都按部就班发了核心期刊的论文,毕业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晓溪却因为毕业论文不达标被学校延迟毕业,原来签了三方协议的单位也因此拒收她。

她哭着求导师帮她通融一下,导师也无能为力,只能告诉她:


“时间用在哪里,时间就会给你回馈。你要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大几岁没什么大不了,真正危险的是,小年轻比你嫩,还比你实干。”

时间不是问题,年龄不是距离,但不如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些才是你的障碍。



第二,认为自己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

豆瓣上看到一个故事:

楼主认识的一个老外朋友跟她诉说烦恼:“我最近跟一个中国女人相处得挺好的,我们年龄相当,我也很喜欢她,但她却拒绝我,觉得我该和更年轻漂亮的女人在一起。”

那老外朋友五十多岁,他喜欢的中国女人也五十多岁。

老外朋友继续说:“我是真诚的,她怎么不相信呢?我的确喜欢年轻的女人,不过那是年纪成熟的男人对年轻女人的欣赏,并不意味着我非要爱她们不可。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没有愿望去教导一个年轻女孩长大,要的是一个长大的,跟我年纪相仿的女人。”

楼主告诉他:“这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大多相信女人五十岁以后就不可能有幸福和性福了。她大概以为你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在试探你呢?”

比起中国的大环境歧视女性的年龄,你认为自己不年轻就不配拥有幸福,才是真正的作茧自缚。



第三,白长年龄,没长智慧。

最近有一则报道,说杨澜、鲁豫、董卿三人现身机场,一个是老大妈、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贵妇。三人都是四十多岁,媒体感叹:岁月对某些人真是杀猪刀。

而49岁的杨澜,就是那个被吐槽变成老大妈的。

去年,南都周刊采访杨澜,杨澜坦言:“时间一晃就过了二十年,脸上皱纹也出来了。但当我回头去看,我知道这二十年我都一步一步做了一些什么,我觉得很踏实。所以我觉得可以相对从容地面对年龄的事情,也不忌讳谈自己多大,我今年48岁,本命年,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做这么多事情,有爱的人在我的生命里。”

时间是一个不褒不贬的存在,衰老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生由时间组成,必然走向衰老。

如果想做的事情都在手上,想爱的人都在身旁,该领悟的道理都明白,该练达的人情都清楚,那流失的胶原蛋白,都是我们给时光交的学费,衰老就是成长的勋章。



女人的黄金时期

不只在二十几岁


敬一丹40岁才开始主持《焦点访谈》,对于女主持人而言,已经不年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