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历史学者、作家张宏杰的一篇博文,将位于安徽凤阳县的明中都遗址公园的建设,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微博视频爆料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城墙的一处修缮工地,有工人用电钻将旧砖起掉,换上新砖,甚至可能有工人倒卖古砖。
很快,上级文物部门组成的专家组经过调查,给出了公开结论称,该工程存在着施工操作不够规范、施工管理不够严格、监理不到位问题。对于这个结论,近日,张宏杰再发博文表示,这是避重就轻。凤阳明中都遗址,到底是否存在古砖倒卖,当地正在建设的遗址公园,究竟是怎样一个工程?
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卫星示意图
可观遗址轮廓
张宏杰发布的微博视频显示,一个工人正在施工现场用电钻剔除城墙上的墙砖。他认为,是用电钻把完好的旧砖起掉,换上新砖,把真古迹修成假古迹。
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行为。新烧的城砖,把原来的东西全部都给包裹到里头了。现在游客再去就看不到任何真实的历史信息。
工程现场大门旁边散乱堆积着约两三米高的废砖块。 图/张宏杰微博
张宏杰告诉记者,那天下午他到凤阳东华门遗址维修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技术人员,工地上堆着一大堆古砖,约有三米高。他认为,这些古砖是从城墙上起掉的,工人涉嫌倒卖旧城砖。
复建维修过程中,施工也是非常的粗糙。我所见到的东华门的遗址,施工队伍搬到现场的,都是大量新的仿古砖,规格和形式跟旧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张宏杰称,他在现场没有看到专家指导工人的施工,他认为施工队伍不专业。
我们历史遗址的开发,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应该采取修旧如旧,而不是这种破坏性的。
明中都城墙东华门一处工地:残破城墙已用新砖砌筑
张宏杰在网络上的质疑,成为舆论热点。很快,上级文物部门赶赴凤阳,并发布了调查结论。认为该工程存在施工操作不够规范、施工管理不够严格、监理不到位问题。此外,该工程施工中使用电钻剔除残砖的做法,确属不当,存在野蛮施工。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粗放,施工场地布置缺乏规范。但张宏杰认为,相关部门的调查结论避重就轻。
他们认为现场的施工只是手段粗暴了一点,但对文物没有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指出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安徽省文物局派去的专家,对文物维修的基本原则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做出这样的回应,我想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凤阳当地宣传部门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查称中标的施工单位有相关资质,东华门门券残缺隔墙维修工程的设计方案,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整个工程审批、招投标及建设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表示没有发现倒卖城砖现象,使用电钻,也是因残砖坚硬,根据设计单位意见确需剔除残砖,再修补加固。
张宏杰认为,维修式破坏,是不少地方文物保护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个也是全国各地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中国官员不懂得欣赏废墟之美,希望大红大火大团圆式的景观。
明中都城墙东华门一处遗迹:新砖古砖界限分明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凤阳部分群众也对明中都城墙遗址的维修,颇有意见。出租车司机梁夏(化名)爱好历史,打小在城墙根长大,初中时还和同学爬城墙玩。
等于就是破坏文物,你看....像这一块,等于说就是新的,不是旧的。不尊重历史嘛,你把旧的东西变成新的,那还叫历史吗?